APP下载

PDCA循环法对新标准下医院复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的研究

2020-12-1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1期
关键词:医疗器械器械供应

武 泰

(商丘市立医院器械科,河南 商丘 476100)

P D C A循环法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W.Edwards.Deming提出的一种质量管理循环程序,体现了管理实践中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规律[1]。PDCA循环法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可以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环节的循环作业,提高对复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消毒灭菌质量,达到行业新标准的要求。

1 复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法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接触的复用医疗器械主要是普通手术器械、腔镜机械和精密机械等,需要借助脉动真空灭菌器、超声波清洗机、内镜清洗消毒机等先进的消毒灭菌设备,严格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进行消毒灭菌作业。

1)回收。临床使用后的复用医疗器械进行统一回收,清点数量。回收人员需要注意防护,避免被锐器划伤等问题的出现。

2)清洗。回收的复用医疗器械需要及时清洗,避免微生物的传播污染[2]。不同器械需要分类进行针对性清洗,比如残留血渍的医疗器械采用多酶浸泡、超声清洗、清洗消毒机的清洗方式。根据器械的不同类别和不同污染情况,严格按照规范设置清洗参数。

3)分类。清洗后的复用医疗器械需要进行分类,一般根据清洗质量标准分类[3],如果发现医疗器械清洗不洁净需要重新清洗。同时,做好常规保养、性能检测等工作。

4)包装。清洗后的医疗器械分类包装,需要在2h内完成包装,由2人进行核对并签名,标注包装日期和失效日期。

5)消毒灭菌。对复用医疗器械清洗、包装后,在2h内完成消毒灭菌作业。普通手术器械和耐高温的内镜器械、精密器械,可使用脉动真空灭菌器,脉动3-5次,灭菌300s,干燥600s;不耐高温的内镜器械和精密器械,可使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灭菌温度、压力、时间等指标,对复用器械进行物理或化学监测,植入性器械需进行生物监测[4]。完成灭菌操作后,需要检测灭菌结果,确保灭菌质量合格,详细记录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信息,并进行无菌操作,避免再次污染[5]。

6)储存于运送。对复用医疗器械灭菌消毒后,合格器械放入待发放区,不合格器械需要二次灭菌。在运送过程中,如发生不良事件需及时上报,受到污染需重新清洗和消毒灭菌。

2 PDCA管理方法

2.1 计划阶段

1)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学习《医院消毒供应中心》(WS 310.1-2016)行业新标准,进行复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知识的培训学习。新标准要求对复用医疗器械进行预处理,医院需在复用器械科室加设预处理机,指导科室护士完成预处理并定期检查。消毒供应中心配备专业消毒设备,清洗和漂洗用水水质达到GB5749的规定要求,对不同器械采用不同的清洗消毒效果评价方法。

2)对消毒供应中心复用医疗器械处置情况进行调查,总结问题的原因,完善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复用器械处置问题通常是器械清洗不够彻底,血迹、体液等残留物凝固干燥,清洗难度大,消毒灭菌设备利用率不高,等等。针对类似问题,需要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3)成立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小组,根据新标准要求,对复用医疗器械回收、清洁、包装等环节的工作进行研究,制定并完善医院复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以及执行流程图、实施细则等内容。

2.2 实施阶段

在制定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做好人员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员工自身情况合理分工,确保员工达到岗位工作的要求,能够正确、规范操作,严格按照标准做好清洗、消毒、包装等作业,做好消毒设备的检查、维护与保养,确保达到消毒灭菌质量标准的要求。

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需要养成良好的消毒习惯,注意手部卫生,严格落实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2.3 检查阶段

1)安排专人对清洗、消毒、灭菌、包装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采用生物学检测、蛋白残留检测等手段检查消毒灭菌效果。各区域组长每班检查,护士长每日抽查,质检员每日检查,及时发现并汇报异常问题,形成质量问题记录文字资料,做好跟踪记录。

2)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整个流程进行实时监测,对复用医疗器械进行检查与追踪。

2.4 处理阶段

1)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要求相应部门或个人及时整改,并认真分析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在后续工作中予以改善。

2)护士长每周召开会议,讨论本周工作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每月对上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根据实施情况制定下阶段工作目标和计划,做好文字记录,实现循环管理。

3 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

PDCA循环法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核心在于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6]。PDCA循环法在医院复用医疗器械消毒杀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可以不断强化医院全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增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激发医护人员积极主动学习感染控制知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整体工作水平[2];第二,PDCA循环法的应用可以不断总结复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研究相应的改进办法,将其纳入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等标准操作流程,螺旋式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实现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化控制发展[4];第三,PDCA循环法的应用整合了消毒供应中心与相关科室各方面的力量,规范操作流程标准,严抓消毒灭菌质量管理,避免相关工作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确保复用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

医院复用医疗器械包括手术器械、腔镜器械、精密器械等,主要应用于手术治疗,做好复用医疗器械的消毒杀菌管理,有助于避免患者发生感染,在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医患纠纷。在PDCA循环法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新标准的要求,认真做好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各方面的工作。计划阶段是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计划为复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正确引导,这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深入研究新标准,总结原有管理中的经验与不足,对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完善;实施阶段关系到管理的效果,计划制定的再严密也可能遇到无法预知的问题,需要有专人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详细记录暴露出的问题;检查阶段要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拟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处理阶段需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及计划存在的局限性,为前一个循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研究围绕新的行业标准,探讨了PDCA循环法在医院复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在应用PDCA循环法的过程中,针对新标准在科室增加了预处理环节,借助专业的预处理机在复用医疗器械使用后的15min内进行冲洗,降低了后续清洗中污渍凝固干燥带来的难题,提高了清洗效率与质量;严格要求清洗和漂洗用水的水质,避免因杂质过多在复用医疗器械清洗后形成表面残留水斑,规范了不同清洗方式的使用要求,根据复用器械的特点合理选用手工、机械、超声等清洗方式,确保最佳的清洗效果;完善清洗消毒灭菌规范条例,完善了复用器械清洗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检测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等先进方法,提高检测与评价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PDCA循环法的应用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过程控制,使医院复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更加系统化、程序化,使管理模式从被动的事后补救转变为主动的事先预防,将感染管理关口前延至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灭菌环节,对保障复用医疗器械的再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医疗器械器械供应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健身器械
供应信息
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器械动态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