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疗效观察

2020-12-1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1期
关键词:颌面部表皮生长因子

王 瑀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口腔颌面创伤是外科常见创伤,其位置特殊,生理结构与解剖结构特殊,在损伤后,会严重影响患者容貌[1],对于此类患者,临床治疗以迅速止血、恢复功能作为首要选择[2],采用的治疗方式容易导致瘢痕增生,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科尝试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用于临床治疗中,取得颇为显著的效果,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入院62例口腔颌面创伤患例,发生时间在2018年1月~2018年8月,男43例,女19例,年龄为8~71岁,平均年龄(38.2±11.9)岁,在损伤原因方面,切割伤20例、挫裂伤11例、刺伤9例、撕脱伤22例。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将62例患者分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与对照组,均为31例,在各项资料上,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②瘢痕体质;③合并软组织缺损;④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禁忌者;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

1.2 治疗措施

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清创缝合,仔细冲洗伤口中与周围的污垢、血痂,将伤口内的表浅异物、坏死组织碎片彻底清理干净后,常规消毒,进行局麻,将丧失活力的软组织切除,避免形成血肿,对于张口较大的创口位置,予以减张,对位缝合后,将死腔消灭,继续缝合,缝合过程中,把握好打结力度,避免皮肤出现外翻、内卷的表现。

上述处理完毕后,针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喷洒rhEGF基因肽,用油纱侵润rhEGF后敷在患者创面位置,进行常规包扎、固定。

针对对照组患者,在创面表层敷设油沙条。

在前3d,每日换药,3h后,根据患者创面愈合情况调整换药次数,整合治疗过程中,两组均口服抗生素,记录两组创面恢复与换敷情况。

针对两组创面愈合情况,统计痊愈例数,以痂皮脱落,皮肤颜色为粉红色来进行判别。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 P S S 1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31例患者中:痊愈率83.9%(26/31)、愈合时间5.33±2.18d、瘢痕发生率3.22%(2/31);对照组31例患者中:痊愈率58.1%(18/31)、愈合时间8.93±3.01d、瘢痕发生率19.35(6/31)。以上数据表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统计学存有意义,差异颇为显著(P<0.05)。

3 讨 论

在社会的发展下,人们对于外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口腔颌面部部位特殊,容易遭到损伤,如果创伤严重,会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3]。就当前来看,对于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临床中的治疗标准以缝合、止血为主,很少考虑到瘢痕问题,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下,医疗和护理工作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此类患者,既要采取有效措施缝合止血,也要减小瘢痕对患者后续生活的影响[4]。

在美容缝合时,要做到清创充分、操作细致,将其中的丧失活力组织、异物彻底去除,保留正常组织功能,在缝合时,要认真、细致,层层缝合,将细小死腔消灭,以确保术后功能能够迅速恢复,降低血肿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5]。表皮生长因子能够促使细胞分化,调节生长,生物学活性非常好,可以及早封闭创面,促进创面的愈合,在降低瘢痕的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在术后,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可以有效优化治疗效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在痊愈率、瘢痕发生率、愈合时间等几项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数据差异显著(P<0.05)。

因此,在临床收治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时,术后应用重组人表皮因子,能够促进皮肤的愈合,降低瘢痕发生率,对患者大有裨益,该种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行。

猜你喜欢

颌面部表皮生长因子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城市综合体表皮到表皮建筑的参数化设计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