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动”得有实效

2020-12-18皮桂云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动起来实效课堂教学

皮桂云

摘要:现代教育理念 ,为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觉探索的课堂教学。这个教学管理模式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而如何让学生“动”出效率,在动中获得教学实效性,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课上进行了探索,感觉有一定的效果。本文从“动”得要有基础、“动”得要有信心、“动”得要有乐趣、“动”得要有秩序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  实效  动起来

传统的语文课堂大多是以讲为主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不说,学生学的被动又吃力。显然,这种背道而驰教育的新理念。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学设计理念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点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建立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新课标提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一句话说到底:让学生“动”起来!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我想,这绝不仅是教学形式的改变,而是真正的让学生动得有“价值”,在“动”中获得教学的实效性。现在,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结论:

一、构建知识框架,结合人生体验,让学生“动”得有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教学当中,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到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的差距,权衡学生的哪些生活经验可以作为教学契机,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文可作。例如在学习《谈生命》这一课时,面对生命这一严肃而沉重的主题,人生阅历较丰富的教师与涉世未深的学生对此理解的深浅度肯定不一样。如果教师以成人的理解向学生阐述生命的意义,学生就会因负载过重,很难激起思维的火花。而通过巧设提问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效果则会大大不同。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努力使自己拥有学生的心,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角度、文化积累等方面体验和把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共同行动,才能使学生“感动”,有基础,与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语文课堂。

二、培养独立创新,回归语文课堂,让学生“动”得有信心

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当学科发展还没有进行分化的时候,教师可以普遍看重育人,当分化的主体,教师普遍看重教授的知识。至今,我们评价一位教师有没有教育教学智慧时,依然看重的是学生的学科成绩。教师不能参加考试,他的使命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测试,所以他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如何掌握“学生精尖学科知识。”。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老师们使出浑身解数,殚思竭虑地把学科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了一个个规律,方法,把语文课当成数学课来上,不厌其烦地大讲什么解题技艺,答题规律和方法,不考的就不讲,靠死记硬背,把刚性,教条式的教学到了极限。可惜的是,现在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是在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内容的精尖上努力,结果我们反而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在学科学习上掉队,不但跟不上时代前行的教师,也慢慢滞后于身边的同学,最终彻底放弃学习。这种功利性的语文教学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禁锢了学生创新思想。画地为牢,缘木求鱼,片面自追求自所谓“高分”的语文课堂,把学生教“死”了,把教育推进死胡同。诲人不倦真的成了“毁”人不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充分理解学生的标新立异、新颖独特的问题和见解,鼓励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性,回归语文课堂。语文课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這一门学科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而是一种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着重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这种教学理念的促使下,我不断地探索、尝试新的教法、新的课型。在一个学期,我保持了如“读书竞赛”,“演讲比赛”和“告诉游戏的故事”“成语接龙游戏”“书法大赛”“课本剧表演赛”“写片段描述游戏“等。这些生动有趣的课型的开展,全面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他们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功。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对学习语文的热情和信心更是大大增强了。

三、尊重学习心理,激活发散思维,让学生“动”得有乐趣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笔者以为,教师我们除了在课前做好企业充分的预设以外,课堂上还要善于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进行心理发展氛围:用教师的亲近感带引学生求知的潜动力,用新奇多变的教学活动设计来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用激情促使中国学生之间产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的需要,用巧设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用成就感来促进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试想,教师微笑的表情、温和的语言,怎不牵引学生轻松愉悦地就学?教师信任、期待的目光,怎不驱动得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求?教师飞扬的激情,怎不让学生深深感染?……这样,学生不但学得有趣,学得更有效。

四、建立习惯养成,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动”得有秩序

序者,秩序也。翻开《现代汉语词典》,里面给出的解释是“有条理,不混乱”。塑造有序课堂就意味着教师既要“通过课堂管理来避免或消除影响班级有序学习的事件”,又要“通过合作学习凝聚班级合力,在整体上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教师实施课堂管理的两个核心目的,也是有序课堂的两个基本要求。所以,不要以为靠教师威严命令乃至训斥获得的安宁就是有序的课堂,因为“这种依靠‘威逼利诱创造出来的教学氛围,它的持久性是值得怀疑的”。也不要以为学生正襟危坐、竖耳倾听、没有题外语言题外动作的课堂就是有序的课堂。

总之,“高效、有趣、动静有序”就是理想的好课堂。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知识,就是我们课堂成功教学的秘诀所在。

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动”得有实效,方式是很多的,只要积极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髓“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就能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健康的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动起来实效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冠心病人如何“动起来”
未来城市交通如何“动起来”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