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体态律动教学法”的作用及重要性

2020-12-18郝思震

北方音乐 2020年20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

【摘要】我们来谈一下中国现在的“音乐教育”,首先是学校的音乐教育,我们先以低年级的音乐教育为例来谈。音乐课一般都是围绕着音乐教材进行一些欣赏,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的音乐课:如果今天老师要讲圆舞曲,那么老师可能会先向你介绍施特劳斯的生平,然后给你放一首长达十多分钟的圆舞曲视频。

【关键词】音乐教育;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0-0136-03

【本文著录格式】郝思震.浅论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体态律动教学法”的作用及重要性[J].北方音乐,2020,10(20):136-138.

首先让我们来谈一下中国现在的“音乐教育”,首先是学校的音乐教育,我们先以低年级的音乐教育为例来谈。音乐课一般都是围绕着音乐教材进行一些欣赏,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的音乐课:如果今天老师要讲圆舞曲,那么老师可能会先向你介绍施特劳斯的生平,然后给你放一首长达十多分钟的圆舞曲视频。那么坐在教室的学生呢,也许只知道这是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但是并不知道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和肖邦的圆舞曲、柴可夫斯基的圆舞曲有什么区别,也不知道视频中的交响乐手们演奏的都是什么乐器,更没有机会亲自起身随着圆舞曲舞动起来。那么这个时候,学生对音乐课的体验感就会降低,甚至会觉得有一些枯燥乏味。再举个例子,当老师讲中国传统音乐的时候,肯定还是以听音乐片段,看视频为主,当讲到北京京韵大鼓的文化时,极少有教师会拿出一个北京的经典“八角鼓”让同学们自己打一打,敲一敲,体会京韵大鼓独特的美感,抑或是让同学们配上《丑末寅初》的唱词,无论孩子能不能第一次就准确地配合好,但是重在体验。说完了低年级的音乐教育,我们再来谈一谈高年级的音乐教育。首先肯定会有一部分的音乐课美术课被文化课占用,那么剩下的那些课,同学们可能会迫于文化课的压力,在音乐课上写别科作业,如果老师讲到流行音乐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可能会稍微听一听,那这个时候其实音乐课真正的作用与效果就很难以达到。如果是这种情况,有多少老师能根据现状来改变自己的教学大纲呢,如果孩子们喜欢流行音乐,能不能就从流行音乐着手,以流行作为切口,让學生更多的了解音乐知识,让学生再听到一首流行歌,不只是能回答好听与不好听,而是能说出哪里好听,为什么好听。不过,现在许多的学校都开设有合唱团、管乐团、交响乐团等让同学们参加,这也算是学校音乐教育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的一个表现。但关于我们题目中所讲的“体态律动”字眼,在我刚才所举的例子中是完全没有体现的,当然也只有在一些发达地区的音乐教育中,有时可能会引用部分体态律动的概念,只有从专业音乐高校毕业,到小学任教的音乐老师才会使用体态律动的方法来教学。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高大上”的律动课到底是什么。

在世界范围内,欧洲的音乐教育和美国的音乐教育比较有影响力,中国现阶段所参考的更多是欧洲的音乐教育,在欧洲的音乐教育中有三个体系比较著名,它们分别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我们从比较早的达尔克罗兹体系讲起。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他认为,音乐的本身离不开身体的律动,如果不谈身体来教音乐的话是有悖于音乐本身的,于是他在1900年前后任教于日内瓦音乐学院时提出了一个新的音乐教育学说——“体态律动教学法”。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许多音乐界的学者反对他所提出的新概念,甚至连瑞士的政府也在一开始表示反对,但是由于达尔克罗兹本人的坚持,以及体态律动教学法确实在音乐教学上有一定作用,瑞士政府才公开承认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的确立,对其他两大教学体系“奥尔夫“和”柯达伊“都有着巨大的启示。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最终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它始于视唱练耳的教学改革,后来是长时间的方法探索、构建“体态律动”的理论基础,最后以即兴创作教学的引入为标志,确立了一个完整的、新的音乐教学体系。达尔克罗兹本人认为,音乐是情感的表达,我们应该通过人类的肢体做出富有音乐性的动作,来表达出音乐中的情感。其实,这个概念说起来比较空洞,但是,确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做的,比如你听到一首歌曲你会不由自主地跟随音乐摇摆,或者是听到某些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你的脚会情不自禁地打拍子,这都是一种肢体对音乐的表达,只是相较于学习过体态律动的人来说,这些动作比较简单,直观而已。达尔克罗兹认为,学习音乐不能只学习音乐中的技术,而更要让你学会如何用身体表达音乐,从而达到一个身体与你内心想表达的音乐的一个统一。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变成了一个更好的音乐学习者、音乐演奏者,音乐教育的“育人为本”的目标也就随之实现。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什么叫“身体与内心表达音乐的统一?”我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些钢琴演奏者的内心其实对乐谱非常有自己的理解,并且对情感的把握非常准确,可是他的身体却没有一点律动,这位钢琴家可能在演奏钢琴时,身子坐的非常板正,即便是他的音乐再吸引人,我们从视觉上看着这个钢琴家的表演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因为当他的身子不动时,就会影响到我们对演奏家想要表达什么情感的判断,因为这么多年来,这个演奏家学到了很多指尖上的技巧,手指可以跑动得非常快,即使是李斯特的超技练习曲也不在话下,但是他却没有身体上的律动,没有学过如何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身体表达出来,那么这个时候他心里所体会的音乐和我们看到的他表达的音乐就已经有了偏差。而达尔克罗兹所提倡的“体态律动教学法”便可以减小这个误差,来补偿一直以来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个误区——只教音乐演奏上的技术。也就是说,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正是以其全部力量去填补了极端专业化音乐教育的一个空白。另外,由于体态律动这门学科在国外很多音乐学院是一个单独的专业,所以有很多非常著名的专业体态律动舞台作品问世,这些作品是真正和音乐演奏、舞蹈表演一样,单独可以到剧院中去演,也一定会有观众来看的。那么这点就足够印证,体态律动是足够具有表现张力的一种艺术形式,人们也可以通过体态律动表达各种各样的动作要素,从而传达不同的情感给观众,最终的情感表现效果一定是不亚于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

关于体态律动和舞蹈的不同,很多人可能会不解:“体态律动和舞蹈不是一样吗?都是随着音乐做动作”,那么我就来解释一下体态律动和舞蹈到底有哪些方面的不同。首先是重点不同。舞蹈在某种程度上是音乐来辅助动作的表达,你在跳民族舞时,播放不同民族的音乐,舞者跟随不同的音乐进行舞蹈,期间可能会有动作与音乐的配合,但是最终的效果和目的是要让观众通过观看舞蹈动作而了解到不同地区的舞蹈文化,感受到舞者想表达的情感,而音乐只是一个辅助动作的存在,它的确有意义,但也的确没有舞者的动作来得重要。而体态律动呢,除了专业体态律动的舞台作品,我们只讲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更多程度上是肢体动作对音乐的一种帮助表达,动作为辅,音乐为主,抑或者说是音乐和动作同等重要,目的都是表达情感,只是让你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一起感受到表演者的情绪变化,这一点与舞蹈的方法很不一样。其次,两者在与音乐的契合度上也完全不同,舞蹈的动作是卡在音乐的节拍上,在舞者挑选音乐时,也会考虑音乐与舞蹈的情感表达是否相同,当表达的情绪不相同时,舞者肯定会根据舞蹈的情绪需要而对音乐作出一定的改编,或者干脆换一首音乐,但如果进行动作编创,可能会根据音乐的乐句来进行配合。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音乐的行进方向有的时候会与舞者动作的方向不同,举个例子,有的时候舞蹈结束的时候,音乐用一串向上行进的音符慢慢消失,而舞者可能最终的结束姿态是逐渐重心放低,最后在地面上结束整支舞蹈;又或者是音乐在不断渐强,而身体确实不断地往核心蜷缩,都是在表现张力,但是肢体动作的方向与音乐的方向却不相同。而体态律动中,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和音乐完美契合,如果音乐的方向是向上,那么你的动作也必须要向上,如果音乐中有一点点小的变化,那么你的肢体也必须马上跟随音乐作出反应。如果音乐中的某些元素作为一个体态律动的表演者没有做到,那就不是一个称职的体态律动演员,因为本身体态律动就是要和音乐完美契合的。最后,两者的本质目的也不同。舞蹈的目的是呈现出一支舞蹈让人们来欣赏,而体态律动,除去那极少一部分在舞台上的表演,大多数人会把体态律动作为一个教授音乐专业同时的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习音乐者更好地感受音乐,同时增强肢体动作能力。以上几点就是我总结出的体态律动和舞蹈的区别,看到这里,你应该能够很明确地分别开舞蹈和体态律动了吧。

体态律动在本质上是一种训练身体对音乐做出反应的练习,首先让我们说一下达尔克罗兹体系中的律动练习。有一种练习方法是让学生把自己的身体也想象成一种表达的媒介,将听到的音乐用身体这种媒介(也可以理解为是身体的乐器)表达出来,要准确表达出音乐的各方面要素,比如节拍、速度、力度的变化等,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听觉能力、协调感、节奏感。除此之外,体态律动教学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站在原地的指挥、做动作、拍击、唱等;另外一类是脱离原地、跑、跳、行走等。但是,这两类都旨在表达出你所听到的音乐,只是方法途径不同而已。除了达尔克罗兹的练习以外,我还想特别提一下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练习”,就是一种完全把身体当作打击乐器的教学法,你可以通过打响指、拍大腿、拍肚子等来制造各种各样的声响,也可以多声部配合,每个声部拍打出不同的音色的节奏,最终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小的“声势作品”。这种教学方法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传统体态律动教学的分支,当然也可以同样的使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变得更强,只不过方法与侧重点和传统的教学法不同而已。那么在课堂上,老师到底应该如何带领学生进行体态律动的练习呢?这里我们还可以和达尔克罗兹提出的其他两点音乐教学法结合起来,那就是视唱练耳和即兴创作。先说视唱练耳的能力。想要利用达尔克罗兹的律动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要先教会学生们能够熟练地视唱,这一点只要进行练习,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可以达到的。学生们需要能够准确地、声情并茂地唱出听到的旋律,自己在演唱旋律时在和自己的肢体动作配合在一起就更能够体会到这个音乐中的情感。能听音乐的的耳朵也是必要的,如果老师给你放了两段不同情绪的音乐,学生需要具备能听出其中差别的能力,然后再用肢体表达出两段音乐的不同。接下来说一说即兴创作的能力。即兴创作的能力略难于视唱练耳,因为这里需要同学们能够根据老师所给的一种音乐情绪,在合适的拍号、速度内自己创编出一段旋律,如果学生能做到这一点,那就证明该学生对体态律动已经非常的熟练和清晰。那么,想要学生具备这种能力,老师必须首先具备这种能力,并且要熟练掌握,至于老师到底如何带学生进行体态律动的练习呢,我们接下来就以一节虚拟的音乐课来说一说。

老师可以在课前先带领大家热身,告诉同学们自己的身体的功能和重要性,告诉大家自己的身体并不是僵硬的,而是非常灵活的,甚至是手指一个细小的关节,都可以作为你表现音乐的工具,都可以表达你的内心情感。另外,要注意身体的体态,时刻保持挺直和协调,我们通常会把这一步称作“对身体的激活”,这也一般是作为每节课的第一步骤。在对身体激活之后,老师可以播放,或者能力好的老师可以在钢琴上演奏一段速度适中的音乐,让同学们跟随音乐的恒拍行走,去感受这个音乐的拍感,同時,这个活动可以让同学们动起来,与之后的音乐活动进行衔接。跟随音乐行走之后,老师可以给大家播放一段非常著名且带有明显情绪的音乐,让同学们自己设计动作进行表达,这里就要求同学们能够对音乐进行细节的捕捉,能够明确地感知到音乐的情感。然后还要具备能够编创简单动作的能力,教师可以多放几遍音乐,多给同学们时间,然后让同学们跟随音乐做自己编创的动作。值得注意的是,刚开始进行动作即兴的同学们,一定都是做不好的,老师必须要很耐心地对同学们进行指导,一定要让同学们体会到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如果同学们仍然不能够理解如何即兴才能表达音乐,那么教师不妨用一个小的音乐片段给同学们进行示范。最后一个活动,可以由老师来带领完成,这里就需要老师有比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即兴在钢琴上演奏不同拍号,不同风格的旋律,让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旋律进行空间上的练习,比如行走、跑动、跳跃等,甚至如果同学们表现得比较好,还有剩余时间,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创编一条特征明显的旋律,并且跟随着自己编创的旋律动作进行指挥,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和“一心二用”的能力。到这里,一节带有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的音乐课就可以告一段落了,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对身体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明白了原来身体的关节可以这么灵活,每一个小的部位都可以这么“有戏”,原来身体可以用来辅助更好的表达音乐,表达情感。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解决了音乐理论与实际音响、音乐相分离及技术的练习与艺术的表现相割裂的弊端。这种教学方法是先进的,并且世界上很多地区都相继开始使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并没有再一味追求完美的音乐技巧,而是着重于学生体态、肢体上的练习,以让学生拥有一个更加完美的音乐体验。除此之外,还非常注重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不仅让同学们能够知道自己身体的作用远超出自己的想象,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变成一个更加懂音乐,爱音乐的人。目前,国内的音乐教育更多还是在追求音乐的技巧,而并没有让学生自愿地走进音乐,感受音乐,也许音乐教师们可以对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进行学习,利用其中的理念,让学生可以更主动地走进音乐,学习音乐。教师也可以根据律动教学法将自己的音乐课进行完善和改进,毕竟达尔克罗兹的理论中有许多可取之处等待我们学习、发展。

作者简介:郝思震(1966—),男,江苏苏州,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探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浅议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
新时期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的关系及实现策略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