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鄱笛艺的风格研究

2020-12-18王颖周玮

北方音乐 2020年20期
关键词:音乐特点传承发展

王颖 周玮

【摘要】随着时代文明的进步,各国都对本土音乐文化视若珍宝,视为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强烈符号。特别是近年来对区域文化特征的艺术风格研究尤其重视。竹笛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竹笛艺术更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以研究赣鄱竹笛艺术开创者涂传耀先生的艺术风格为背景,以江西竹笛艺术的传承发展为线索,为赣鄱竹笛艺术的传播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涂传耀;赣鄱音乐;竹笛艺术;音乐特点;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0-0034-03

【本文著录格式】王颖,周玮.赣鄱笛艺的风格研究——以笛曲《南词》为例[J].北方音乐,2020,10(20):34-36.

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距今八千年历史的“贾湖骨笛”①,开启了世界笛文化的大门,人们也由此骨笛来代表人类文明的开端。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的笛文化也随着朝代更迭。历史文化的不断更新,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演变,笛子现已成为我国传统民族器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深受人民的喜爱,因而它的发展历程以及演变过程极为重要且令人瞩目。新中国成立后,竹笛在我国民族器乐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舞台表演艺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竹笛演奏人才的培养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使其成为了世界音乐舞台上最为活跃的、出镜率最高的民族乐器之一。竹笛优美的音色与绝佳的表现力,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世纪50年代,多数中国传统乐器都已经有了表演多样化的形式产生,但竹笛的表演形式还一直停留在为其它地方戏种或民族音乐伴奏上,在演奏形式上并没有与其他民族乐器一样具有多样化的发展,没有能够充分展示竹笛艺术特色的机会。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竹笛艺术迈出重要的一步。我国著名竹笛艺术家冯子存先生是我国竹笛艺术独奏演出的第一人,开启了竹笛舞台独奏表演艺术时代。之后逐渐形成了以冯子存,赵松庭等竹笛艺术家们为代表的南北两派演奏风格。从总体来看,北派竹笛曲风与北方音乐风格较为一致,粗犷豪迈、热情奔放;南派曲风则细腻灵动、柔美秀丽,和南方音乐艺术风格趋同。北方的音乐多为密集型节奏,节奏快,旋律起伏较大,南方乐曲一般节奏较为舒缓,多以连贯平缓的小幅度变化为主。所以故有 “南曲如抽丝,北曲如抡枪。”的说法。南北派的竹笛艺术家前辈们长期生活在民间,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功底,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点的经典作品,为竹笛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赣鄱笛艺的开创者涂传耀先生,是南派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的弟子。祖籍为江西丰城,出生于江西赣州市,是生于长于这片红色热土的竹笛艺术家。是继赵松庭、冯子存大师之后新中国第二代笛乐大师。在专业演出团体工作期间,作为江西省优秀民族器乐演奏家,多次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级的文化交流演出活动,获得中国文化部的嘉奖。1985年被文化部评为民族器乐尖子演奏员,并于2011年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评为“民族艺术终身贡献奖”和“中国竹笛第二代宗师”。并且,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众多传统风格浓郁,地方特色显明,创新技法突出的优秀竹笛曲目。多部作品被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并编入《中国竹笛名曲荟萃》和《笛子教学曲精选》,曲目唱片由中国唱片总公司编入《中国笛子大全有声带》中发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独奏曲目如《南词》《冷月》《鄱阳渔歌》《春绿赣江》、江南丝竹乐《山坡羊》等。

《南词》是涂传耀先生根据江西赣剧同名音乐曲牌改编创作而成,同时兼具高腔及弹腔的艺术特点,曲调典雅秀丽,深沉激昂,是一首南派传统韵味浓郁并凸显江西本地风格的经典曲目。赣剧历史悠久,声腔丰富,包含“高、昆、弹”三大类别。其中的南北词属于弹腔,曲调优美华丽,韵律舒缓婉转。20世纪60年代,江西省赣剧团以潘凤霞主演的新派赣剧《梁祝姻缘》中,主要剧目“书馆夜读”中唱的南北词深受群众喜爱。赣剧曲牌《南词》改编于赣南和赣东北一带民间广为流传的说唱音乐,后被涂传耀先生和夏宗荃先生于1983年将其改编为一首用降B调曲笛演奏的竹笛独奏曲目。

《南词》用bB调低音大笛筒音作5指法演奏,全曲由散板+行板+快板+结尾部分构成。全曲充分运用了竹笛南派乐曲中颤、打、捻、叠的技法,结合赣剧优雅的行腔曲风,让人流连忘返,陶醉不已。深沉幽远的引子部分让人沉浸其中,婉转秀丽的曲牌韵律触动心扉,转入快板后,热情激昂的感染力引人入胜,乐曲再现部分大篇幅的循环换气华彩乐段,更是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没有收放自如的气息功底,变化丰富的音色转换,纯熟精绝的演奏技巧,是很难把握整曲韵味并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即使放在当下,也是一首演奏难度极大、音乐意境高远的经典作品。

散版开始所用的音乐素材是赣剧南词女腔的第一句唱腔旋律,它是由一句慢速的前奏而引出散板,第一个长音3的演奏极其关键,所含变化韵律也极其丰富。力度从平稳的弱奏开始逐渐加强,音准在力度变化中贯穿始终,结尾向上至1的滑音仿佛神来之笔,让整曲旋律惟妙惟肖。第3句中结尾的4音及整段几组关键音程的音准关系需准确把握,第4至6句的旋律收放缓急变化,应与赣剧唱腔的韵律相互呼应,最后将乐曲引入行板部分。

行板是此作品的核心乐段,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南词(女腔)正板上句与下句两句曲调;第二部分,基本是在以传统曲调为素材的基础上而予以变奏;第三部分,基本上又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回到了南词(女腔)的传统曲调上。整段旋律秀丽婉转,柔美高雅,具有强弱对比明显与丰富的音色变化特点。每一乐句的连接处甚为重要,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力度与音色的把控要恰到好处,始终保持秀丽典雅的曲风。其中,2至7、1至6的滑音演奏,将声腔的变化魅力凸显出来。几处乐句结尾的休止部分,更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将南词曲牌的神韵体现其中。整个行板部分是乐曲的精华所在,充分展示了赣剧的特点与南派曲笛的神韵。

快板部分是一个单乐段的2/4拍小快板,以南词女腔曲调变奏而成,需要使用循环换气技巧一气呵成演奏三遍,前两遍演奏速度相同,第三遍速度加快,使音乐进一步走向高潮。演奏此段快板最大的难度是如何在循环换气技巧演奏中依然保持音色与力度变化,使旋律急而不燥,声音清新圆润,充满弹性,同时将乐曲推向高潮。快板结尾处渐慢进入尾声乐段,此段也是以南词特色的音调加以变奏而成的,给人一种余音缭绕,渐行渐远之感,美轮美奂,回味无穷。

1983年,在江西省首届民族器乐作品评选大赛中,由涂传耀先生创作并演奏的《南词》荣获优秀作品奖;198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选”中,《南词》一曲荣获三等奖;同年,在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35周年文艺作品评奖”中,《南词》一曲再次获奖。《南词》被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编入《中国竹笛大全有声带》。②

涂传耀先生是一代竹笛宗师,更是江西竹笛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所创作并演奏的竹笛作品极具浓郁的江西地方特色。涂传耀先生在基于继承传统技法和艺术风格上,融入江西地域民间艺术改编创作了诸多经典曲目,开辟了“赣鄱笛乐”的竹笛艺术风格。现在,全国各地都十分重视本地区域艺术风格研究,横向已经延伸至各个艺术门类。就竹笛艺术而言,例如江浙地区为中心的浙派笛乐,湖北地区为中心的中原笛乐,以陕西地区为中心的西北笛乐,以内蒙地区为中心的草原笛乐,以山东地区为中心的鲁派笛乐等。诸多艺术风格都脱胎于当地传统艺术并大胆创新,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竹笛艺术表现手法,积累了大量曲目和多种演奏形式。本文以竹笛音乐地域文化特点为背景,试图通过对赣鄱竹笛音乐艺术的研究,为赣鄱竹笛艺术这一区域特点明显的民族艺术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注释:

①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陆续出土。贾湖骨笛分早、中、晚三期,最早的距今有9000多年历史,贾湖骨笛多由鹤类尺骨钻7孔制成,长度多在22厘米左右,能吹奏出完备的七声音阶。

②由涂传耀先生家人提供。

参考文献

[1]张维良.竹笛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2]林克仁,常敦明.中国箫笛[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4]俞飞.浅谈竹笛技巧与运用[J].黄梅戏艺术,1995(2).

[5]樊祖荫主编.民族音乐文论选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

[6]赵晓笛.笛艺春秋——赵松笛曲文论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7]周世波编著.笛箫世界[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8]袁静芳编著.民族器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9]施维著.中国音乐学·略论戏曲音乐的唱奏关系[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10]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M].北京:中國戏剧出版社,1959.

[11]程兴旺.涂传耀及其笛子作品创作 [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9(1).

作者简介:王颖,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周玮,南昌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猜你喜欢

音乐特点传承发展
中国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中美日动画电影音乐之比较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论土家族打溜子曲牌的分类及其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