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体系下影视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机制探究

2020-12-18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关文博

亚太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影视育人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关文博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再次凸显其强大的作用与关键地位。影视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将会发挥“万金油”的作用。将影视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两者交叉互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完善机制。

一、高校影视教育的现状及其当代价值

目前,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高校范围内开展以“弘扬主旋律”为主题、以“强化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为目标的影视教育活动刻不容缓。动态把握育人对象,掌握、运用“立德树人”的工作准则,学习、领会并开展“三全育人”工作,是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高校影视教育及其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体系,众多学者从戏剧史、电影史、美学、传播学、教育学等角度做了阐述,并产生一大批学术成果。但影视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的应用却寥寥无几。其中相关的著作有:《新时代下红色影视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作者:陈娇)、《论影视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作者:宋塔娜)等。关于影视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研究呈现以下趋势:一是“以红色影视为主体,单一主旋律影视教育研究”;二是“以大众传媒视角,对影视教育进行独立式研究”。大部分研究侧重理论较多,偏向实践较少,且成果较为单一,多数集中于阐述影视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在开展影视教育的方式方法的研究中,程式相对固定,实用效果较为薄弱。

二、高校影视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扩大影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影响,加快高校影视教育资源建设、平台建设、体系建设。高校影视教育以优秀的影视作品为切入点,以培养具备审美标准、价值观正确、理想信念坚定的大学生为目标,深入学生思想政治课堂、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多领域展开。

(一)影视教育全过程的实现

高校影视教育的建设应首先从资源库建设开始,整合优秀的影视作品、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基地以及影视文化馆资源。在影视作品选材方面应明确优秀影视作品的标准,着重选取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作品,加强影视资源库的建设规范,确保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影视作品的高水平、正能量、精制作。

在影视作品展播环节,应着力构建大学生影视兴趣圈,把握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契合学生生活的兴趣点、知识点、时间点,打造大学生观影互动平台。同时,结合时代特点、社会焦点、校园热点进行展播,重视学生观影过程中的个人反馈,打造让学生沉浸式体验的环境,形成“观影—感悟—分享”的良性互动模式,全方位关注学生学习动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审美情趣。

(二)影视教育全方位的实现

高校影视教育的对象是学生,高校影视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打造一支“把握影视教学规律、掌握影视教学技巧、了解影视教学特点”的专业师资队伍是首要任务。影视教学不等同于专业课教学,它是基于时代大背景、社会大环境的学生兴趣课堂教育。这就要求影视教育要融合多平台师资力量,达成社会优秀影视工作者、学校典型影视爱好者全员参与的状态。

在开展影视教育的课堂教学方面,结合影视教育的特点准确定位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要端正对影视教育的认识。优秀的影视作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在辅助思想政治教学开展、丰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完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等方面起到重要补充作用。要合理配置影视作品的比重,避免因单一的影视作品播放而导致喧宾夺主的情况出现。强化教师在进行影视作品展播时的引导与解读作用,在关键环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思考影视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社会道德、价值理念。

在开展影视教育的社会实践方面,影视基地的选取应具备教育意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契合学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影视制作的环节应选择具备良好道德修养和系统专业技能的影视从业者来进行指导,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统一、专业与技能相结合、兴趣与资源相匹配。

(三)影视教育全员参与的实现

影视教育最核心的环节在于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影视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地播放影视作品,而是通过对优秀影视作品的合理利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的积极发展。在影视教育的创作环节,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热衷实践、热心参与的态度,努力创作优秀的校园影视作品,并在学校媒体平台进行推送,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影视的魅力。在影视教育展播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养成乐于分享、乐于感悟、乐于合作的习惯,将观影感受形成文集进行传阅,打造学校“影视观影文化周”,扩大正能量的场域。在影视教育的教学环节,各方参与者根据影视教育的实施方法、实施策略、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总结,转化成果形成可推广模式,丰富学校思政教育教学,实现影视教育在高校思政教学方面新的突破,取得更大的进展。

三、高校影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根基,影视教育是枝叶。影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补充部分,其“润物无声”的特质与思政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开展影视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看”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悟”。因此,将影视教育与思政教育无缝对接,建立高校影视教育思想政治课的发展框架,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影视教育之中,是高校影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不二法宝”。

(一)议程设置,强化认知

在高校开展影视教育课程时,首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基础之上,对影视教育内容进行“选择—设置—使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对于所使用的影视作品进行解读与分享,设置有深度、有内涵、有思想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同时在此过程之中教师要不断强调优秀影视作品中所折射出来的优秀思想,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建构正确的价值判断的标准,全面提升自身个人文化素养和思想品德修养。

(二)媒体融合,提高审美

影视教育模式不能单纯地、一味地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在课堂之上不能只追求满足学生视觉上的观感,而是着重实现提升学生审美水平的目标。在媒体融合的当下,不要低估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更不要让融媒体的技术优势完全成为教师在开展影视教学过程中的阻力,而应当善于利用、合理利用、有效利用融媒体技术手段和平台,以此来丰富影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三)实践演练,丰富情感

在大学影视的整体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学校比较倾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影视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基本上是作为课程“客体”的存在进行学习,对于影视制作环节处于相对陌生的水平。高校应完善影视教育的基础设施,加强学生影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两手抓”,建设“学之有效、用之有趣、悟之有理”的影视课堂。强化学生在影视教育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学生在影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德育、劳育与美育在影视教育方面有所突破。

综上所述,“三全三圈”育人体系的搭建,为影视教育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构建“全员参与育人、全过程跟踪育人、全方位覆盖育人”的影视教育体系,搭建“影视资源圈、教育平台圈、成果转化圈”,建设影视课程,有效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促成影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提高参与思想政治课堂的积极性、有效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价值理念和优秀人文精神的洗礼,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高雅的审美观。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影视育人
影视展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