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道德素养的半日实践课程建构与探索

2020-12-18王定波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分队年糕课程目标

□王定波

为了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育小学生的道德素养,笔者所在的学校对少先队活动课、道德与法治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创造性整合,开发小学半日实践课程。所谓“半日实践”,就是在国家规定每周一节少先队活动课的基础上,将综合实践活动、道德与法治的课时进行统整,形成每月半天的道德实践课时。作为崭新的课程样态,我们在课程目标、结构与实施诸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基于学校育人目标,明确半日实践课程目标

课程开发首先需要明确目标,而课程目标源于学校的育人目标。学校在70 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将培养具有 “包容、卓越、阳光” 品质的小学生作为育人目标。将此目标落实到半日实践课程上,应特别强调其中的道德品性,这是由实践课程的性质决定的。半日实践的重点在于道德体验,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广阔的社会,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学会合作、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能力。鉴于此,我们将小学半日实践课程的目标定为规范、责任、合作、创新。具体地来说,“规范”是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规范意识,学会包容他人;“责任” 是指在实践探究中,真正理解学习的价值,明确个体的责任,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合作” 是指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合作学习;“创新” 是指在动手创作中,提升信息整合、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能力。

从上述四个目标出发,基于少先队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主题与目标取向,细分年级课程目标。通过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根据主题,开发新的活动,增强活动感染力与影响力。

二、立足学生需求,建构半日实践课程框架

依据年级课程目标,设计相关问卷,调查学生的课程内容需求,发现礼仪、科技、环保、文化考察、志愿者服务等主题深爱学生喜欢。由此出发,充分利用与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校园文化资源以及各类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为每个领域的年级课程设计“4+” 主题内容,即每个学生每年都要利用若干个半天时间进行4 个规定好的主题实践和自主选择的1—2 个主题探索。

以 “科学探秘” 领域为例,我们充分利用宁波市社会实践基地资源,进行4 个主题的内容设计,比如:借助宁波市工程学院创客中心开发 “对话机器人”;利用杭州湾新区吉利汽车制造厂带孩子探索 “我的汽车梦”;利用宁波市科探中心设计 “科技馆大探秘”;利用宁波市教育服务中心职业体验馆确定 “生活与科技之旅” 主题。同时,利用 “四大典礼、七大盛世、十大节日活动” 等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各年级自主设计相应的科技主题,比如:“小小发明家”“小小建筑师”。

三、以实践为师,创新课程“研学评”方式

半日实践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在实践中提升道德素养,即向实践要素养。为此,我们在课程实施与评价过程中,进行如下方面的实践创新:

第一,推进五种形式的研究实践,培植学生的创新与责任意识。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实践形式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不一样。针对不同年级的实践主题,我们提炼出五种研究方式:任务执行式、观察记录式、调查研究式、主题探索式和项目负责式。具体地来说,任务执行式和项目负责式主要是落实在高年段,以任务为驱动,开展实践探索,比如:校园护绿行动、地铁小义工、小黄帽在行动、校园我当家等,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服务他人的能力和意识;观察记录式主要以低年级为主,比如:探索种子的秘密、垃圾分类我先行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题探究式和调查研究式则主要是以中段为主,比如:科技馆大探秘、舌尖上的宁波、对话机器人等,让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第二,开展 “预学、共学、延学”,培育学生的合作学习与创新能力。“预学” 是指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根据主题,进行相关知识的前置学习;“共学” 是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进行实践学习;“延学” 是指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进行延续性和研究性学习。以《舌尖上的宁波——慈城年糕》为例,先让学生预学,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年糕的知识,完成 “任务单”,对慈城年糕的历史文化有基本了解;然后同学之间进行共学,参观年糕历史馆,观看传统年糕的制作过程,动手包一包年糕饺,实践体验、深入感悟,感受传统劳作的艰辛;最后进行延学,实践活动结束以后,孩子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画画年糕制作的过程,试试自己制作年糕,尝尝年糕制作的其他美食。学生经历 “三学”,不仅学会怎样与人合作与家人分享,而且还能发展一定的实践技能。

第三,实施多主体评价,落实课程目标。半日实践活动的评价不仅追求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更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为此,我们坚持 “知情人评价” 原则,让教师、学生、学生同伴一起参与评价,让评价贯穿整个实践过程。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评出 “实践小分队” “规范小分队” “责任小分队” “合作小分队” “创新小分队”,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成功。

经过近五年的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规范意识增强了,合作能力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也日趋变强。这使得我们更加坚信:只有通过自主体验与实践锻炼,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地促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使我们更加坚定地推进半日实践课程建设,发挥其重要的德育功能。

猜你喜欢

小分队年糕课程目标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年糕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年糕
运粮河畔的“寻阁”小分队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赶潮小分队——潮汐能
我们是谁?我们是拖稿小分队!
巴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