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目标、任务与行动路径

2020-12-18陈尚军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品质教研学科

□陈尚军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19〕 29号)的相关要求,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必要从区域推进的实践视角,积极推进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全面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持续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切实推动高中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区域推进,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市、区协同与部门协作结合,借助正确的育人导向、创新的课程理念、扎实的教研保障机制,着力建成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经验样本,强化经验的示范辐射,为引领和带动其他地区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提供可以参考的样本、经验。

(一)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目标设定

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将遵循“推进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搭建学生多元成长立交桥” 的发展战略,深化普通高中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市域高品质高中建设改革成果与典型经验,并发挥好示范与辐射作用。具体目标如下:

1.探索新机制

一要建设一批高品质示范性高中,使之成为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创新育人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典范,形成并确立 “政府支持、督导促进,专家引领、部门协同、学校为主体” 的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推进机制,为其他地区提供一套可复制、易操作的典型经验。

二要突出学科价值引领,厘清推动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具体路径,建立立德树人的常态落实机制,形成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教育生态与新格局,构建区域特点的创新人才成长立交桥。

三要推动学科建设,建立支撑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形成 “教研、科研、培训、电教、监测” 专业部门五位一体、市区校三级协同的资源配套工作机制。

2.强化新举措

一要破解学科壁垒,推动高中课程的综合化实施,制订出各学科课程规划,建立体系完整、结构清晰、运转高效并能支持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工作配套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的高品质高中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与操作方法。

二要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高品质高中建设校本研修行动方案,形成 “督导部门牵头、教研部门指导、科研部门攻关、电教部门支持、培训部门保障”的 “1+5” 区域高品质高中专业服务指导机制。

3.追求新高度

建立区域高品质高中质量发展性评价体系,建成一批办学模式多样、教育理念先进、课程建设扎实、教材管理规范、教师队伍卓越、办学质量一流的高品质示范性高中,形成便于推广、可资借鉴的实行新课程、新教材教学的特色经验和创新成果。

(二)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基本原则

1.统筹协同

围绕区域高品质高中的建设目标,落实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协同建设的主体责任,并统筹市、区教育行政职能部门的行政力量,调动市、区教研、科研、电教、培训等教育专业机构积极参与,发挥国家、省级高中教育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形成项目协作、多维协同的合力。

2.精准突破

综合考虑区域高中规模、结构、质量和条件保障,找准制约高中课程改革的薄弱问题,聚焦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关键环节,采取靶向建设,集中经费投入,汇聚教育专业力量,补短板、强规范、建标准,实现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分类推进

正确认识区域普通高中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基于校本特色,强化办学优势,坚持主动发展,采取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方式,瞄准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工作要求,提供跟进式指导,为高中提供个性化服务。

4.示范辐射

围绕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工作标准与关键环节,坚持注重工作实效,构建长效机制,完善治理体系,力求在课程实施理念、工作机制、实践路径、评价体系等方面率先突破,探索并形成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方式与成功经验。

二、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任务设计

(一)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具体任务

推进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是适应高中教育内涵发展、增强区域高中教育持续竞争力的创新探索,是回应人民教育关切、实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要统筹确立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系统任务。具体包括:研制一个规划、形成三个机制、完善六个体系。

1.研制一个规划

一是组织专家研制《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三年行动规划》,制定和出台系列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实施政策和指导意见;二是制定《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工作方案》《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学科行动方案》;三是出台《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教学指导意见》《区域高品质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指导意见》《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四是出台《区域高品质高中的教学质量管理规范与评估细则》。

2.形成三个机制

一是纵横联通,形成统筹协调新机制。建立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成立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强组织协调、过程指导和督导检查。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制订区域高品质高中协同建设的工作意见,统筹职能部门主动服务和支持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工作,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支持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市级教育经费管理职能部门要健全经费投入机制,支持改善高中办学条件,保证教研、科研、培训等部门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经费。市级人事管理职能部门要完善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配套政策,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并落实好高中紧缺学科教师的补充、新教师特聘招录等方面的政策。

二是四全推进,完善区域管理新机制。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要坚持 “全程安排、全面整合、全面落实、全面深化”,完善支持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配套制度。要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高品质高中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健全适应新高考的选课走班、生涯规划指导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新课程与新教材实施效果的质量监测制度,构建保障学科育人质量的系列化配套制度;完善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教学管理规范制度建设,落实市、区监管责任,强化高品质高中的管理规范;创新高品质高中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根据现有国家、省级相关文件,制定《区域高品质高中教学常规管理手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

三是三级联动,完善教师培训新机制。完善市、区、校三级联动高品质高中校本研修联通机制,形成彰显区域特点、富有个性、突出实效的校本研修制度。通过教师培训,提高高品质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效果,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的课堂教学策略;创新适应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教研新方式;凝练高品质高中“四课联动”(课标、课程、课堂、课题)校本教研策略;健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品质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配套资源建设举措,形成多部门协同——“1+5” 的专业指导机制。

3.完善六个体系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完善五育并举的德育体系。坚持学科育人导向,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 “六个下功夫”①的重要指示精神,回答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个根本问题。一是坚持正确方向。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任何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选才的立场不能改,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不能偏。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高中德育工作,上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优秀历史资源和红色资源,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二是突出五育并举。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要坚持五育并举。区域高品质高中的教学体系、管理体系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为人才培养构筑更高水平、更加科学的制度基础。

第二,坚持顶层设计,完善学科育人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要坚持 “一校一品”,基于学校教育哲学与办学理念,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科学制定学校课程规划,规范化实施国家课程,特色化建设选修课程,形成指向育人目标的学校课程体系。

第三,坚持纵横贯通,完善共进一体的研训体系。要形成以市级牵头的 “市、区、校一体化” 推进机制,横向推进校本研修机制的多样化建设,要建构需求导向的校本研修活动模式;要组织旨在提升市域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能力的专项培训,围绕课标理解、目标编制、教学评估一体化,实施系列化、主题化的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有效提升教研组组长统筹和指导校本研修活动的能力;要加强分类指导与分层推进,完善和构建市域高品质高中的校际发展联盟,开展高品质高中校际联合教研、专题教研以及网络教研,实现经验共享,资源共建,发展共进,办学共赢。

第四,坚持需求导向,完善课程资源的供给体系。要全面对接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形成多样化、有特色的发展格局,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因此,要加强高中一二年级必修、选修课程学习的个性化指导,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视学科课程基地、学科发展创新中心的资源供给,进一步完善市域课程基地建设,为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支持,与学生成长的全面培养体系有效对接;关注网络学习的多样化课程资源建设,结合《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②,充分利用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建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形成线上、线下学习资源的混合供给,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第五,坚持素质教育,完善有效的科学评价体系。构建高品质高中办学质量发展性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发挥好评价的促进、激励和指挥棒作用,形成 “督导部门牵头、教研部门指导、科研部门攻关、电教部门支持、培训部门保障” 的支持高品质高中发展的“1+5” 专业指导机制;开展高品质高中课程实施效果动态化质量监测,科学确立各高品质高中办学的质量标准与目标体系,完善高中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科学实施课程、学业过程性质量监测;加强高品质高中学生学业负担常态化控制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国家高中课程方案,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合理利用空中课堂优质资源,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从城乡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全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统一评价档案样式,建立健全信息确认、公示投诉、申诉复议、记录审核等监督保障与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客观真实、简洁有效地记录学生的突出表现,为高考录取提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写实证据;推动高品质高中办学治理体系完善,全面落实 “教育督导条例”,推动督导 “长牙齿”,加强对高品质高中建设的督导与指导。

第六,坚持问题导向,完善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评价的制度建设。要基于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积极构建新型的专业指导模式,形成教研为主导,科研、培训、信息、监测多部门支持的协同工作机制。完善基于问题导向、多元需求的高品质高中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形成名师工作站集群式发展、领军拔尖人才培养项目推进、领航名师培训基地建设、普通教师全员全程培训的分级、分层、分类培训体系,以适应高品质高中发展建设新要求;全面推进高品质高中名优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依托名师工作站、名师领航项目、领军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紧扣高品质高中名师骨干队伍的发展目标,确保建设在全国知名、水平一流、学科覆盖面广的校长和教师团队,形成发展梯度;统筹规划高品质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规划,组织开展高品质高中校长培训、中层管理者培训,各学校要制定全员培训方案,做好系列化、主题化教师全员培训,提升教师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能力;加快建立适应高品质高中发展需要的师资配备机制,落实城乡统一的编制标准,加大区域内统筹配置师资的力度,实现师资共享,为高品质高中配齐配足教师,并合理安排教师教学任务和工作量,主动探索适应高品质高中需求的教师管理评价制度,科学制定教师绩效标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行动路径

在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推进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校长课程规划不全面、教师课程实施不精准、学生课程选择不充分、教研员课程指导不到位、社会课程资源支持不集中。为此,要拓宽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的行动路径。

(一)实施校长课程规划力提升工程

为了提升校长规划学校课程的能力,一是要每年组织一期校长课程规划力培训班;二是每年组织一期提升高品质高中校长课程规划力的高端论坛;三是组建一个区域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专家智库,指导新课程规范化实施,充分利用高校人才与学科资源优势;四是实施 “上岗证制度”,针对普通高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实行课程管理者上岗资格审查,严格执行不培训不上岗制度。

(二)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推动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需要优良的师资队伍做保障,因此有必要实施教师专项能力提升工程。一是实施高中教师学力提升计划,为增进学科理解,提升课程认识,鼓励高中教师利用高校优质资源,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学位,取得学位的给予学费全额奖励;二是落实高层次教师精英引进计划,每年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引进博士人才,优化高中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课程实施力;三是推动教师学科理解力提升计划,为促进学科理解,课程认知,具体开展 “基于标准的深度研究”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测试工具研制” 项目研究和开展 “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 主题活动。四是实施应用能力提升2.0 工程,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与信息技术素养,保证课程的精准化、个性化实施。

(三)实施学生课程选择力提升工程

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需要加强课程多样化建设,丰富学生的课程体验,增加学生课程的选择性。具体改进措施:一是开展学科课程中心的多样化建设,持续推进学科课程基地、学科发展创新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二是实施 “走向大师项目”,促进高校资源与普通高中对接,让学生到高校学科重点实验室、学科创新中心开展拓展学习,接受大学专家指导,推动大学与高中人才培养的课程对接;三是加强可多元选择的 “空中课堂” 课程资源建设,丰富高品质高中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新课程学习空间;四是加强走班制支持系统建设,提高选课走班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五是推动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为学生学科理解、心理健康教育、选科走班式上课提供个性化支持。

(四)实施教研员课程指导力提升工程

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专业支持作用,切实提升教研员专业队伍的课程指导力,以化解教研人员 “课程标准认识不清、课程设计指导不实、课程评价理解不足” 等薄弱问题。具体要抓好以下环节:一是组织市、区教研员课程指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重点加强课程实施方案、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测评工具研发等方面的专题研修。二是开展教研员观课、议课专项能力提升培训,增强教研员的学科理解和课堂解构能力,提高对高品质高中课程实施指导的精准度;三是加强教研员专业标准的研习培训,引导教研员理解职业角色定位,厘清自我在高品质高中教学指导上的专业职责,提升教研员课程指导力、示范力与辐射力。四是建立教研员校本研修定点联系制度,让教研员深入高品质高中的学科组,走近教师,及时了解和把握影响课程实施的典型问题,给予现场跟进式指导,让学科教研工作贴近课堂教学实际。

(五)实施社会资源支持力提升工程

区域高品质高中建设,需要加强区域课程资源的科学统整。要完善高品质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保障机制。具体做好几项工作:一是立足区位优势和科教资源高度集中的特色,利用大学与区域基础教育创新先行示范区创建的契机,发挥高校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深度支持;二是整合图书馆、博物院、科技展览馆等公共资源优势,梳理、整合文化、科技、旅游、工信等部门所属的教育资源,提升全社会支持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工作力度;三是推动高品质高中校外课程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学生实践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设施建设,为学生课程实施拓展空间,为丰富学生课程体验拓宽渠道。

注释:

①“六个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

②《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2018 年4 月13 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文件编号为科技 〔2018〕 6 号。

猜你喜欢

高品质教研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既要高品质,也要接地气——上海歌剧院发布2018年演出季
“超学科”来啦
跟着明星感受高品质的吃喝玩乐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