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池清理,劳心生慧
——大班幼儿劳动能力的发展实践

2020-12-18

好家长 2020年12期
关键词:耙子沙土杂物

文 曹 欣

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说过: “劳动是人类的固有属性,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人类生存的手段。”《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中要求大班幼儿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由此可见,劳动已成为幼儿能力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以班级开展的项目活动为例,思考如何让幼儿通过项目活动进行劳动并获得新经验。

一、关注生活,捕捉劳动契机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班幼儿在家度过了史上最长假期。开学第一天,幼儿们路过沙池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经过漫长的假期,幼儿园的沙池里杂草丛生,失去了往日整洁的模样。当教师准备清理沙池时,我们班的幼儿自告奋勇地说:“我们是幼儿园的大哥哥大姐姐了,可以自己打扫沙池,给弟弟妹妹一个干净的沙池,让他们开心地玩游戏。”于是,项目活动“清理沙池”拉开了帷幕。

沙池杂草丛生,里面还有大大小小的石子、坚硬的沙土块、树枝、树叶、垃圾等物。面对这些大大小小的杂物,我们需要准备什么呢?幼儿们展开讨论,并进行调查,思考要如何清理沙池。

我带领幼儿迁移了日常生活经验和中班清理小池塘的经验,我们准备了两类工具:1.自护类:口罩(防止沙土、灰尘吸入口鼻)、手套(保护双手不划破、干净卫生)、护目镜(避免灰尘进入眼睛)、雨靴(保护脚部干净卫生)、防晒衣、防晒霜、帽子(避免日光晒伤)等。2.劳动工具类:铲子、叉子、筛子、耙子、铁丝网、扫帚、木槌、小桶等。

《指南》中提到:“5 ~ 6 岁幼儿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在这次准备活动中,幼儿们认识并使用不同的劳动工具。同伴之间的相互介绍和交流,丰富了他们对工具的认知。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动脑思考,提前想好适用的工具,并主动搜集工具,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在亲身操作中获得了成长。

二、关注幼儿,丰富劳动认知

项目活动的开展能否引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十分关键。教师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抓住幼儿的兴趣,关注幼儿的需求,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空间及适宜的帮助和支持。

(一)第一次清理沙池——除草

师:沙池中有很多杂物需要清理,那我们先清理什么呢?

小美:上面草很多,要不我们先拔草吧。

涵涵:我也这么觉得,草太长了。

嘉嘉:草很高,看着也很多。

熙熙:我也觉得先除草比较好。

…………

全班幼儿都认同了,于是,我们开始了“除草”活动。

在除草活动中,幼儿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使用不同方法除草:有的用铲子铲草,有的用耙子耙草,有的用手拔草……教师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搜集不同的工具与进行操作,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劳动过程中自主学习与成长。

沙池边长满了一丛丛的小草,星星用铲子使劲地铲,可是小草的根很细、很多,怎么铲也铲不完。星星急得满头大汗。小雅路过,星星对小雅说:“你能来帮我吗?”小雅愉快地加入,他们俩一起努力地铲,可埋在里面的小草的根更多了。小雅直接扔掉铲子,用手在沙土里扒了起来,一根一根地挑拣小草的细根,过了十几分钟,她叹了口气,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小雅拿着耙子走过来,说:“看我找了个好工具!这个很厉害的,可以把下面的根挖出来。”只见小雅手握耙子开始松动沙土,很快,整块沙土被耙松了,草根暴露出来。小雅说:“星星,你把这个草拿起来,扔到垃圾桶就可以了。”就这样,他们一个耙草,一个捡草,两人很快就将草除干净了。

幼儿通过合作、探索,相互学习除草办法,完成了本次除草劳动。

(二)第二次清理沙池——清理石子、树枝、树叶等杂物

沙池中有许多杂物,面对不同杂物,幼儿们用不同的劳动工具进行清理。有的幼儿用扫帚扫树枝、树叶,有的幼儿用铲子铲石块,有的幼儿用筛子筛沙子,有的幼儿用耙子耙出沙子里面的杂物等。

在清理碎石和树叶的过程中,幼儿们探索了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类似工具的代替用法。例如,在筛沙子环节中,除了用筛子,幼儿还想到用带有圆孔的框子、吃火锅的漏勺、铁丝网、钉蘑菇钉用的孔状玩具盒等。

萱萱在筛沙子时,先在筛子里装了一些沙子,然后上下簸动筛子,沙子混合着石子从筛子上落了下来,她看了看漏出来的石子和沙子,自言自语道:“这样好像不行,石头掉出来了。”接着,她尝试抓住筛子的两边,左右摇晃,细沙慢慢从筛沙工具里漏了出来,她咧开嘴巴笑了起来。

当幼儿尝试用新工具劳动时,他们不仅认识了工具,还在探索工具更便捷的用法,并与同伴进行分享。

(三)第三次清理沙池——松沙土

清理完杂草和杂物后,幼儿们发现长期没有使用沙池里的沙土,导致沙池地里的沙子结成了硬块状的沙土。于是,他们计划松沙土。

给沙池松沙土是件大工程。幼儿的工具比较小,行动过程也非常缓慢。

珊珊:老师,沙池太大了,我们的工具太小了。

悦悦:要清理到什么时候啊?

波波:张爷爷或许有好工具,我们可以去问问他。

大家想起了幼儿园的万能工匠师——张爷爷,他们带着问题去寻求张爷爷的帮助。张爷爷不负众望,他拿着一把大耙子,带领大家一起松土,很快就将沙土地松得软软的,连藏在沙池底下的垃圾都被耙了出来。

在此次劳动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向外部人寻求帮助。外部资源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幼儿通过请求外援,在成人的帮助下获得更多经验,他们认识了大耙子,开阔了视野,为项目活动的开展寻得了有效支持。

三、关注发展,劳心生慧

劳动的终极目标依旧是促进幼儿发展,衡量劳动的有效性要看幼儿学习了什么,获得了什么。

(一)劳心生慧——计划与回顾

在整个劳动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记录。前期记录了清理沙池需要的准备工作;活动前记录了当天的劳动计划;活动过程中记录了有趣的事情;活动后回顾了劳动的过程,反思出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有计划的记录可以帮助幼儿生成任务意识,明确劳动的目的性;记录也可唤起幼儿对劳动的记忆,帮助他们反思问题和解决办法,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记录的作品也可给予幼儿表达的空间,为教师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去了解幼儿的劳动过程。

(二)劳心生慧——探索自然

幼儿喜爱大自然,他们在本次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丰富的知识,还提升了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幼儿通过除草活动,对植物根系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发现拔出的草根各不相同,其中,“狗牙草”最为特别,它的主根不发达,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及其分枝组成,并且它的生命力旺盛,除草后没过多久,它们又从沙池地里冒了出来。

(三)劳心生慧——使用工具

大班幼儿在劳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进一步认识了不同的工具,了解到工具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在劳动过程中,他们学习了多种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例如,在用扫帚扫枯树枝和树叶时,他们学会了正确使用扫帚,亲身体验能让幼儿的新经验真正内化。

(四)劳心生慧——情感体验

在清理沙池的活动中,幼儿加深了对劳动的理解和印象。面对杂物较多的沙地,在工具缺失的情况下,幼儿能够坚持完成任务,坚持性得到了锻炼。他们面对问题和不确定事物时,敢于迎难而上。劳动后,他们听到教师、家长和小、中班的弟弟妹妹对他们的肯定和赞扬,体验到成就感,明白了劳动不仅能服务于自己,还可以为他人和集体带来便利。

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人类许多优良的道德品质恰恰是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幼儿热爱劳动、懂得尊重和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并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劳动能培养幼儿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意志,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发展。劳动能培养幼儿积极的工作态度,也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对集体、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课程应源于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发展,让劳动、幼儿、教育密切结合,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耙子沙土杂物
人生路
有温度的土地
有温度的土地
巧帮妈妈“断舍离”
一体式顶杂物盒设计策略
差别最大的字母
The Surprise
山东90后小伙卖黄河沙土
沙土裤里的生命密码
半日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