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2020-12-18商丽华

好家长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共育教师队伍家园

文 商丽华

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趋势,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家园共育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才能使家园共育发挥出最佳效果。

一、教师队伍建设对家园共育的重要影响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由此可见,家庭教育需要得到幼儿园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保证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良好的家园关系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在家园关系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一个专业、有责任心、有耐心的教师队伍能有效推进家园工作高质量发展。而一个缺乏专业引领,消极对待家园工作的教师队伍则会引发家园矛盾,破坏家园关系。所以,幼儿园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成果,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得到家庭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形成家园合力。

二、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家园合作的认识不充分

家园合作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幼儿,家园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虽然教师们都知道家园合作的必要性,但仍有部分教师将家园合作视为工作负担,还有部分教师很少主动研究、反思、家园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又缺少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导致家园合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实质性的效果。

(二)家园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浅薄

当前的家园合作中,家长仅参与了一些园所安排的活动,如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家长参与园所管理工作和教育决策类活动较少;也有部分家长能为幼儿的活动收集资源,和幼儿合作完成一些作品,但教师没有详细说明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受这些合作形式的影响,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幼儿在园的发展情况知之甚少,无法对幼儿和园所产生客观的评价。

(三)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

在家园合作中,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存在两种情况。

1.家长处于被动、执行的一方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家长心目中处于权威的地位,即便有的家长想与教师交流自己对幼儿的一些看法,但是由于听到教师对幼儿定论性的评价后,便失去了与教师继续进行交流的愿望。例如,有的教师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攻击性行为比较明显,而家长也希望能听到幼儿的一些优点,但是听到教师总是强调幼儿在园做“坏事”,家长想和教师沟通的欲望就会大大降低。另外,还有一些家长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交流或者缺乏自信,教师也很少主动和这些家长沟通,这些家长在家园合作中自然就会处于被动地位。

2.教师处于被动的一方

受学历、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甚至认为教师应该跟随自己的想法对幼儿进行教育;有些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盲目地跟随、顺从家长的意愿,失去了自己的专业思考。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家园共育的管理策略

(一)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1.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

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幼儿园和教师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和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强化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

在进行家园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家园合作的内涵,才能将家园合作的教育思想融入日常工作中。所以,幼儿园有必要组织教师(包括保育员)集体讲解家园合作的精神实质并讨论有效的实施方法。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教师座谈会,请教师谈谈近期家园合作的开展情况、困难与成效;也可以不定期地与教师或保育员进行交流,了解情况;还可以向家长开展问卷调查或家访活动,通过收集家长反馈的信息,了解教师对家园合作的理解程度以及实施情况。在教师真正领悟了家园合作的内涵以后,要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以调动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

2.引导教师帮助家长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

家长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也要树立大教育观念,只有家长充分了解大教育观念的内涵和意义,才会与幼儿园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从而有效地实施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帮助家长树立大教育观念。例如,将幼儿的活动情况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分享给家长,并配以文字说明,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提出双方应该如何帮助幼儿取长补短;还可以将一些专家提出的先进教育理念进行整合,发在班级群中供家长参考学习、交流讨论。

(二)鼓励教师探索家园深度合作的方式

1.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在半日开放活动的基础上开拓新的活动形式,如“家长沙龙”活动,通过游戏、分组探讨、分享育儿经验、共享美食等方式为家长创造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轻松氛围,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通过“家长助教”“游戏爸爸”“故事妈妈”等方式,发挥家长资源的作用,让家长在亲身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同时,也能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并体验幼儿的生活;通过“主题活动共谈”活动征集家长的建议,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的课程,感知游戏的作用,让家长“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更愿意支持和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2.针对不同家长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合作

幼儿园在开展家园合作时,要考虑到与教师接触最多的幼儿家长群体有哪些,只有在了解现状以后,针对不同幼儿家长群体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才能保证家园合作的有效性。例如,我园大多数幼儿的父母都是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平时空闲的时间较少,所以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教师要主动一些,多开展家访、线上约访、微信交流等活动,而对于祖辈家长,则要通过“共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等亲子活动方式走近他们。

(三)推动教师、家长形成互尊互助的良好关系

要实现有效的家园合作,前提是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教师和家长是平等的合作者,相互之间应该尊重、客观、公正,只有教师和家长地位平等,合作才能真正发生。

幼儿园可邀请专家来园开展讲座,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教师与家长相互尊重并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性。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可以引领家长在教育观念上逐渐向科学的方向靠拢,提升家长的育儿观念和教育策略。家长可以发挥他们的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活动,分享家教经验和收获。只有这样,“家园牵手协同走”才能真正地实现。另外,幼儿园要让家长看到家园统一教育的实效,无论是幼儿一日活动还是家园亲子活动,要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看到和教师共同服务于幼儿带来的现实效果,从而更愿意携手共进。

(四)引领教师通过反思促共同成长

目前,家园共育工作还存在教师忙于实施,而不注重如何获得实效的问题,导致教师缺少及时反馈和反思的过程。反思的作用在于弥补不足、精益求精。要引领教师进行反思,最好要将反思内容罗列成提纲,通过开展座谈会,互相交流讨论并进行总结,为以后家园合作的实施打牢基础,提供经验;或根据家长提供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由教师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形成报告,以家长会或者座谈会的形式向家长传达,为下一步的家园合作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五)用激励机制构建教师的精神家园

作为园所的管理人员,要给予教师奖励。班级工作做得好,家长和幼儿满意度高的教师,应当通过案例分享、情景模拟等方式让教师分享自己家园工作的经验和处理家园矛盾的方法,并且在考核、评优、晋升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嘉奖或支持,让教师感受到用心工作带来的收益,从而促进全园教师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猜你喜欢

共育教师队伍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