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轻吟浅唱间走近诗山词海

2020-12-17潘琪

考试周刊 2020年97期
关键词:拓展知识诗歌鉴赏激发兴趣

摘 要:《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的热播,唤起了人们深藏心中的诗意。但在实际教学中,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语言含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只有教师陶醉在诗词意境之中滔滔不绝,让课堂教学活动尴尬不已。教师要利用多途径激发学生品诗赏词的兴趣,精心设计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一个与诗人、学生、教师之间进行多重对话的平台,引领学生走进经典诗词的美丽殿堂,去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诗歌鉴赏;激发兴趣;拓展知识

一、 引言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持续受到观众的热捧,究其原因,这个节目唤起了深藏于国人心中的诗意基因。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这些壮丽诗词早已渗透进中华民族的血脉。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炎黄子孙都有着咿呀学诗的经历和记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品诗赏词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与诗人、教师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平台,引领学生走进这座美丽殿堂,用心感受诗词的无限魅力,领悟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 中国经典诗词“想说爱你不容易”:丰富的文化宝库与尴尬的课堂活动

由于诗词诞生的年代久远,语言凝练含蓄,再加上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生命的体悟有限,导致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不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常常会发生这样的尴尬场面:老师满怀激情,陶醉不已;学生的脸上写满了疲惫,无精打采。

尽管唐诗宋词美的惊心动魄,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辛弃疾的雄壮激昂、李清照的婉约清雅等无不给人以享受,但每天枯燥乏味的“机械运动”,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感受到的不是“美”,而是“烦”;对我们的教学不是“渴求”,而是“厌恶”。这个结果,与新课程设置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三、 中国经典诗词是“爱的供养”:传承经典文化,拓展写作思想

通过对中国经典诗词系统性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体会诗人独有的诗性情怀,既可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也可以解决学生作文中素材积累不足和论据使用困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打破中学生的思想格局,以古鉴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流动了千年的能量,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比如杜甫。一部杜诗,贯穿其中的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基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的茅屋在秋天风雨交加的夜晚被刮破了,秋雨渗漏,连床头都弄湿了,杜甫一家在寒冷的雨夜中挨不到天亮。可是杜甫居然发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宏愿。杜甫的伟大就在于他关心他人和社会,尤其关心弱势人群。比如苏轼。诗词文三绝,他博采众家思想之长,形成了他超脱旷达的人生境界,在处世方式上做到“独善”与“兼济”的统一。《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面对人生的困局,苏轼乐观潇洒的态度,给后世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而这些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正能量。

四、 中国经典诗词“如何才能爱上你”:教学中的探索与体验

(一)经典诗词课堂教学中的探索

1. 激发学习兴趣,缩小审美距离

南宋朱熹说:“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怎样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何让经典诗词的学习联系上学生的实际生活呢?又怎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这些问题是经典诗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

我首先想到了流行歌曲。唐诗宋词本质上是当时朝代的流行歌曲,尽管时代变迁,但是人们产生出感情的缘由却大致相同。而且学生们对詩词改编的音乐特别感兴趣,老师可以运用音乐的感染力,创设具体的情境,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比如要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象美,就可以选取使用了意象的流行歌曲。周杰伦的歌词中就大量使用了传统诗歌的意象,老师可以让学生着手分析体会,如《娘子》中,“娘子却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你在那里在小村外的溪边河口默默等着我”,不正是“折杨柳”古人送别的意象吗?《东风破》《菊花台》等歌词也都或多或少的有诗词的影子。在教学过程,老师可以先搜集的歌词,引导学生领略其中的意境语音情感之美。然后再动员学生去寻找类似的歌词,让学生琢磨诗词的意境,品味语言。最后还可以就某一古风曲调,让学生自己动手填词演唱。用音乐来诠释诗词,不仅能让学生体会文字之美,还可以让学生感受静心聆听的美,甚至让学生创造美,三重感官享受丰富了他们的情感,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词句情感。

其实,绘画也具有相同的效果。诗词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教师可以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发挥想象,根据诗歌内容画出符合自己理解的画面,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诗歌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文字和图画的差异,老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大脑中架起文字和图画的桥梁。在《中国诗词大会》的比赛中,不止一次出现的沙画视频带给人们难以言说的艺术震撼。唐诗宋词中的万千意境,在沙画表演中用动态水墨画的方式一一展示,韵味尽显。无须言语分析,学生就可领略其中真味。

2. 在吟诵中体味音韵之美

根据学生学习行为的特点和教师教学的目标,除了前面讲过的听歌演唱和画画等学习任务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的音韵、意境和情感之美。老师每次布置朗读任务都要有明确的目标预设,让学生通过诵读逐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可以遵循先读节奏、再读内容、最后读感情的规律。诵读不是随心所欲的,它是解读文本的有效手段,也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为了增强效果,还可以配乐。比如《春江花月夜》中意象繁复,意境优美,抒情思路流畅。但它完整的意境之美,如果拿来拆解分析后就会诗味大减。而用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来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诵中逐渐体会意象、意境的美,感悟情理之美,熟读背诵的效果会比单纯地分析理解效果更好。

3. 尊重个体感受,呼唤沟通合作

唐诗宋词是古人生命感悟的结晶,沉淀着古人丰富的感情。鉴于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给学生独立自由的体验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诗词的世界,就必须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倾向,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读懂诗词背后的情感。比如李白的《将进酒》,老师可以将学生想象体会李白醉酒的情境,结合李白的人生境遇让学生自我发问,自我感悟,释放情感,张扬个性,更深入地理解酒的含义和诗人的真实感情。

同时新课程标还强调“对学习者群体而言,学生不是孤立地、单枪匹马地学习,教师应让他们在一个关系良好、气氛融洽的社群性组织中学习”,建立学习共同体。单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很难全面,这种学习共同体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学生可以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实现同伴间的交流、沟通、分享、合作,从而完成对未来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预演,这种预演对人格发展和未来良好社会关系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经典诗词课外拓展性教学尝试

1. 利用网络和文学作品,拓展背景知识

鉴赏诗歌要知人论世,还原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情感状态。互联网背景下结合跨媒介阅读交流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自己去拓展相关的背景知识。如讲李清照、辛弃疾的词时就必须介绍他们的人生经历,才能真正体会他们诗歌所传达的精神情感。教师可以设计学生为他们写小传的任务。除此之外,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作品也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因此在讲到陆游、李清照、辛弃疾等词人的作品时,就需要学生结合历史课本和网络引擎了解宋朝迁都的历史背景。最后,还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评论资料。教学王维的诗作时,可补充苏轼的评论。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然后可以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比如学习苏轼对王维的评价发布朋友圈评价诗歌和诗人,鼓励相互评论。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和深刻的內涵。

另外,虽然网络获取信息快捷,但是书籍里的内容更加经典。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传记等书籍更加深入地了解诗人人生,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传记。如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康震的《康震评说苏东坡》、徐松华的《唐朝的那些诗人》、苏缨的《唐宋诗人往事》等。这些阅读材料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史知识,增长他们的生活智慧,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积累写作素材。

2. 拓展相关诗词

新课标提倡大量阅读,教材所选的诗词都是一个个经典范例,对这些范例适当地进行拓展延伸,就都可以成为学生拓展阅读的“领导”。

教师可以选择拓展同题材的诗词。如在教授杜甫的《兵车行》时,教师可补充杨炯的《从军行》和高适的《燕歌行》。这三首都是唐代战争题材的诗歌,但是主旨却大不一样。通过这三首诗的比较,学生可以发现杨炯和高适都抒发的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而杜甫却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不满,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对杜甫诗歌的思想就会有更深入地认识。

教师还可以拓展同作者的诗词。一般情况下教材选择的都是诗人的代表作,诗词数量较少,其实这些诗人还有许多出色的作品。如李白除了《将进酒》外,其他如《行路难》《月下独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及《答王十二寒夜独斟有怀》等诗中,都写到喝酒,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教师可以加以选择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这种拓展性的互相补充学习的方式,学生对《将进酒》这首饮酒诗,就可以深切体会到诗人冲破罗网的反抗意识、狂傲不羁的自由精神和傲岸自信的人格特征。

拓展性教学是诗歌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它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素养,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继承传统文化遗产。但是也要注意,在教学时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一定的度和量,有时用“加法”,有时用“减法”,不能“喧宾夺主”。

五、 结语

总之,面对中国古代诗词这座巨大的文化宝库,一线语文教师一定会继续探索更加丰富有效的诗歌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经典,收获诗香。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潘琪,江苏省昆山市,昆山文峰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拓展知识诗歌鉴赏激发兴趣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阅读,学习的过程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运用模型思想解决问题的案例研究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