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主题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策略与方法

2020-12-17

好家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游戏

文 凌 莉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幼儿体验感的缺失。我们倡导利用游戏让幼儿体验美术教育,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形成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体验。

一、结合主题选择美术教学内容

我们从多种途径选择和收集适宜的美术教学素材,然后将其整理、加工成美术游戏。以主题《我们在春天里》为例,我们从幼儿园的现有资源和幼儿们的兴趣点及生活经验出发,确定了美术活动的三个主题:花、昆虫、春天的小动物。在花的主题中,我们引导幼儿观察油菜花、蝴蝶花等,再以水粉画、水墨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开展美术游戏,给幼儿带来了美的感受和充满生机的体验。

二、丰富美术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我们利用多元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可以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充实丰富的材料是实现活动游戏化与自主化的必要物质条件。幼儿只有在自主选择材料并与之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有所动,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丰富多元的材料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从而形成知觉,提升动作技能和经验。

三、探索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指导过程

(一)创作方式游戏化,让幼儿享受创作的乐趣

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必定会对新的作画方式产生好奇和新鲜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滴画、染画、吹画、泼墨画既是游戏又是美术活动,给幼儿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能够充分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模式游戏化,关注幼儿的真实表现

我们要积极探索“观察——体验——发现——想象——创造”的教学模式在幼儿主题美术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幼儿阶段的美术教学应该是以感受美、探索美、表现美为核心的艺术启蒙教育。在幼儿主题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幼儿“童真”和“童趣”的真实表现。

(三)使用游戏化指导语,引导幼儿的个性化创作

幼儿心理具有泛灵性的特点。在他们幼小的心里,万事万物皆有生命,它们都会有情感。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该经常采用游戏化的语言向幼儿阐明创作意图,便于幼儿理解并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四、利用游戏化评价,调动幼儿创作热情

在评价时,教师不能以一种成人的、专业的眼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像不像、美不美、好不好,而要根据活动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化评价方式,让幼儿产生积极情感,获得心理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自己的创作热情。

五、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家长共同成长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要保护幼儿的思维,尊重幼儿的创作欲望,让幼儿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自由创作。家长应从支持者、理解者与欣赏者转变为参与者、响应者与创造者,支持幼儿将美术活动游戏化。在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我们会结合主题来开展亲子绘画活动和亲子手工制作活动。在制作过程中,每个家庭都积极参与并加入游戏元素,制作出的作品也很有新意。这些活动让家长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年龄差异、认知规律有了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也让家长学会了运用幼儿喜欢的游戏语言、方式、内容在家开展美术活动,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我成长。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游戏
美术篇
《一墙之隔》创作谈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创作随笔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创作心得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