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素养的培养

2020-12-17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李庆恩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5期
关键词:个位倍数思维能力

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 李庆恩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相关知识的传授,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与水平相对较为有限,而数学学科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容易产生畏难的情绪。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已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只掌握较为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能够结合数学教材的内容,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水平,创设出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可以将数学与自己的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一、激发学生动手欲望

在数学教学时,如果教师只采取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兴趣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掌握相关知识点,突破教学重难点。

比如,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日常生活当中较为熟悉的“逛超市”情境。首先,分别出示钢笔、笔记本、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等各类物品以及标价。其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中的两件商品,想一下“自己应该付多少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接着,教师可以列举出部分学生的竖式,让其他的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在计算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再请几个学生板演,逐个点评,纠正计算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之后再让学生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多多少呢?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求?”教师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同时让学生明白:在计算时数位要对齐;要从低位算起;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进行计算,得到的数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最后,教师还可以创设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训练,如“同桌之间看一下,一共花了多少钱?交流一下计算的结果。” “小组之间看一下,谁是最会花钱的?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两人之间又相差了多少?”“如果每个人都有10 元钱,那么售货员又应该找给你多少钱呢?”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与自己的紧密联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数学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更为严谨,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可以提供给学生一定的观察素材,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比如,在教学《3 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质疑。“我们都已经知道2 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5 的倍数,个位上是5 或者0。那么,大家猜想一下,3的倍数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呢?你是怎么想的?说出你自己的想法。”学生自然会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大胆猜测,认为3 的倍数,可能是个位上是3、6、9 的数。然后,教师让学生回忆“在学习2 和5 的倍数特征时,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以利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先找出倍数,然后观察比较,最后发现特征。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师可以出示百数表,让学生把3 的倍数圈出来,并且交流和呈现百数表里3 的倍数,有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再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3 的倍数有什么样的共性特征?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发现。学生通过观察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说出自己的结论,之后随意列举一个数进行验证,看与自己的结论是否相符。教师巧妙的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形成较为严谨的思考方式。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引导,并且让学生长期坚持下去。教师要能够精准地解读教材,发挥自身的示范与启迪的作用,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思维的引导,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情,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当中,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与学习,真正让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地得到提升与发展。

猜你喜欢

个位倍数思维能力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牢记方法大量练习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倍数魔法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