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代教养对幼儿行为的影响研究

2020-12-15祝莉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祖辈

祝莉

摘  要:隔代教养有利于增进祖辈与幼儿的关系,促进家庭教育的开展。但是目前,幼儿园隔代教养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祖辈的教养观念相对陈旧、教养方式不科学、对幼儿过于溺爱等对幼儿行为造成不良的影响。基于此,以实习幼儿园班级的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班级幼儿家庭中隔代教养情况的调查,探讨实践中隔代教养的基本情况,并且分析隔代教养对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影响,以及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后根据原因给与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隔代教养;祖辈;幼儿行为问题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4-0014-02

家庭教育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是深且久远的,所以幼儿接受的家庭教育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社会关系的处理。很多时候,来自隔代人的爱要多于来自父母的爱。但由于长辈的年龄、生活经历、社会时代的变化等等因素,隔代教养下幼儿的不足逐渐显现。基于此现象,以前人研究成果为鉴,结合目前隔代教养发展的实际现状,选取大班幼儿为例,分析对于隔代教养下,幼儿行为所出现的问题,并根据相应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建设一个健康的教养方式,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如何教育幼儿、隔代应以如何的方式参与幼儿的教师的方式提供实践参考方式,有利于更好促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更好的成长。

1.隔代教养的相关理论

(1)隔代教养

隔代教养,又称祖辈教养,是相对于亲子教养而言的,是指在家庭中主要由祖辈来承担对儿童的教育、抚养等责任的一种教养形式。隔代教养又可分为完全隔代教养和不完全隔代教养。前者是指由于儿童与自己的父母长期分离,使得儿童完全由祖辈单独教养;后者是指父母与祖辈共同教养儿童,但祖辈为主。关于隔代教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段飞艳和李静写到,隔代教养,也称为隔代教育,是祖父母和孙子女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同时承担抚养和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

(2)幼儿行为问题

儿童行为问题或称之为问题行为,是指儿童期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儿童的行为问题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现象,主要表现在孤僻退缩、焦虑抑郁、攻击反抗、违纪越轨以及各种身体不适等方面。儿童行为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年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了分类。Hewitt和Rutter等学者将儿童行为问题分为外化的问题即主要涉及与外部环境的冲突和内化的问题即主要为自身的问题,以及不易归于哪一端的混合性问题,外化的行为问题包括多动、攻击、违纪等因子,内化的行为问题包括抑郁、强迫、社交退缩、躯体主诉、焦虑等因子。

2.隔代教养的现状

在幼儿由祖辈教养的时间:周一到周五,祖辈负责接、送幼儿去幼儿园,晚上,幼儿会跟随父母回家。有特殊情况,父母在周一到周五的某天会接送幼儿去幼儿园。周六周日幼儿一般跟父母待在一起,偶尔会去游乐园、商场、看电影等活动。

祖辈教养幼儿的教育内容:多以满足幼儿基本生理需求。偶尔会让幼儿显示算数、背诗、认字的能力。很少有祖辈会注意幼儿的行为问题,只有在幼儿出现打人、骂人的时候,祖辈才会对其进行斥责、阻止。本文对父辈、祖辈教养下幼儿攻击性行为出现频次做了一个调查。

本文是按照一周内被调查幼儿攻击性行为出现的频次的平均数进行汇报,由表2.1得知,在祖辈教养下,抢东西、打人、骂人、摔东西、违纪越轨等等攻击性行为都远远高于父辈教养下这些行为出现的频率。

父母参与幼儿教育的情况:多数由祖辈照顾幼儿的父母多数因为忙于工作,而很少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幼儿的大多数情况由祖辈决定、辅导。

3.隔代教养影响幼儿行为存在问题

(1)不够科学的教养方式

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是家长树立权威,对孩子进行尊重、理解,与孩子经常交流的一种教养方式;专断型教养方式是家长要求子女绝对服从自己、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独断专行的一种教养方式;放纵型的教养方式指的是家长对于幼儿进行放任自流的教养方式;忽视型教养方式是家长对于幼儿处于忽视状态,除非幼儿出现严重问题。而在所调查的隔代教养中,多数祖辈属于放纵型教养方式,祖辈溺爱放纵的教养影响着幼儿的品行问题。幼儿的品行问题不仅与祖辈的隔代身份有关,更与祖辈溺爱放纵的教养方式有关。

(2)祖辈精力有限

祖辈年龄较大,照顾幼儿的起居已经让其自顾不暇,而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祖辈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已经远远不如幼儿,并且已不再有学习新知识的精力和记忆力。所以在隔代教养中,在已有的知识与有限的精力中,有些祖辈无法给予幼儿部分行为以知识性的解答与专业的指导,尤其是现在的新学科,例如,英语、科学、手工课等等,是祖辈无法给予幼儿帮助的。所以有时候即便是祖辈发现幼儿某些行为习惯不太恰当时,也无法对于幼儿的行为给予专业的、恰当的指导,幼儿的行为还是无法得到改善,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祖辈只能通过说教的形式来要求幼儿改过,但是这样的方式往往是幼儿最不喜欢的方式,因此对幼儿行为纠正的效果不大。

(3)家庭教育观念不统一

因為祖辈与父辈的年龄差距、生活经验不同、个人经历不同,导致父辈与祖辈的教育观念不一致,很多时候会发生相孛的情况。正是因为两辈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所接受的教育理论观念也不尽相同幼儿处于这种稍显矛盾的环境中,就会根据祖父辈对他们不同的要求展现出不同的行为表现。

4.隔代教养影响幼儿行为的对策

(1)引导祖辈更新教育观念

关于祖辈教育观念陈旧、教养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建议有关教育部门可以创办隔代家长学校,专门对照顾幼儿的祖辈进行培训并提供专业的幼儿教育指导。实践证明,隔代家长培训机构可以让祖辈意识到自身对幼儿教育的不足、局限,便于及时更新其教育观念。

(2)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培训

除创办隔代家长学校,还可利用现有幼儿园的师资为祖辈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导向,利用幼儿园师资,为祖辈家长提供免费咨询和讲座,为祖辈家长答疑解惑。除家长外,幼儿园教师是最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个性特征、行为表现等情况,幼儿园教师可跟幼儿所住社区进行合作,利用自身的知识,以幼儿教育为重点,定期举行知识答疑活动与专业的讲座,并且,幼儿园可定期分配教师对幼儿祖辈进行家访,了解幼儿祖辈需要帮助的地方,并针对需要帮助的地方给予祖辈专业的解答与帮助。

(3)建立和睦家庭氛围

祖辈家长阅历丰富,实践经验足,但是教育观念、知识陈旧;父辈家长阅历不足,但育儿知识都较为符合时代要求,理论知识多,实践经验却不足。祖辈与父辈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是祖辈与父辈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幼儿身心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建议,在家庭教育中父辈与祖辈优势互补,建立家庭教育中的统一战线,祖辈与父辈对幼儿行为要求一致,共同监督,共同参与教育。

5.结论

通过对隔代教养对幼儿行为问题的有效研究为家庭中父辈家长及祖辈老人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但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由于笔者个人能力有限,所以对于隔代教养对幼儿行为问题影响的原因分析与相应对策的研究还是较为浅显。希望以后的研究可以就隔代教养对幼儿行为问题的探究在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幼儿园进行量化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所提出策略的真实效果。

参考文献

[1]白春玉,张迪,汤华.父母教养方式对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8):4605-4606

[2]曹軍.学前儿童家庭教养方式、依恋类型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3]彭春燕.论隔代教育与儿童心理的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5(04):203-205

[4]柏泽慧.幼儿隔代教养的观察研究[J].早期教育,2015(3):53-56

[5]王海英.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J].山东教育,2015(33):42-43

[6]陈蓉,张跃飞,陈传锋.幼儿隔代教养的利与弊:对祖辈、父辈和孙辈的影响研究概述[J].幼儿教育,2014(04):52-56

猜你喜欢

祖辈
城市幼儿隔代教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家园合作中有效引入祖辈资源促进园本课程多样化的研究
提升农村祖辈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对策研究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家庭教育中的祖辈参与研究
幼儿园教师与祖辈家长的沟通策略
幼儿园新教师在与祖辈家长关于家园共育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调查
年轻的匠后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