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围神经病伴意义未明单克隆球蛋白病1例

2020-12-15崔晓燕张麟伟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轻链脱髓鞘单克隆

崔晓燕,汪 伟,张麟伟★

(1.北京核工业医院 神经内科,北京 100045;2.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科,北京 100029)

患者男性,70 岁,汉族,主因“双下肢无力10年,加重2年”,于2018年9月12日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患者自2008年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走路稍不稳,可自行蹲下站起,上下楼梯不受影响,未就诊。其双下肢无力症状进行性加重,3年前患者出现行走困难,走路不稳,蹲下后站起费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肌电图等检查,诊断为“慢性炎性脱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予激素冲击治疗及丙种球蛋白静脉点滴,患者肌无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蹲下后可自行站起。2年前患者双下肢无力再次加重,爬楼梯费力,站起需外力辅助,行走不稳,双踝以下麻木,双足底厚重感,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B 族维生素营养神经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既往:发现糖耐量异常2 个月,否认高血压、心脏疾病史,吸烟15年、已戒,偶饮酒。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否认特殊药物及毒物接触史。入院查体:全身无水肿,肤色偏暗,双下肢远端色素沉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神经科查体:神清语利,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近端肌力Ⅴ-级,远端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容积正常,双下肢胫骨前肌萎缩。双侧轮替运动正常,双侧指鼻及跟膝胫试验稳准。双上肢姿势性震颤。宽基底步态,串联步态不能,Romberg 征(+)。双踝以下针刺觉对称减退。双膝以下音叉振动觉减退,运动觉、位置觉对称存在,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对称存在。四肢腱反射明显减低。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甲功、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维生素、微量元素、心梗四项、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结果均正常。乙肝、丙肝、梅毒、HIV 均阴性。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免疫球蛋白A 61.2mg/dl,免疫球蛋白M 44.3mg/dl,免疫球蛋白G、补体C3、C4 值正常;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可见IgG λ 型M 蛋白条带。M 蛋白水平0.672g/dl;尿本周蛋白阴性。血清蛋白电泳提示γ 区异常,κ 轻链:629mg/dl (正 常 值629 ~1350 mg/dl),λ 轻 链:1080mg/dl(313~728 mg/dl);κ/λ 为0.58(正常值>1.65 或<0.26),尿免疫蛋白固定电泳结果正常,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202.29pg/ml(正常值0~142pg/ml);脑脊液压力为140mmH2O,脑脊液蛋白定量为0.398g/L (正常值0.15~0.45g/L),细胞总数15 个/mm3,白细胞数10 个/mm3,未 见肿瘤细胞,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B)、神经节苷脂抗体及副肿瘤抗体均阴性。脑脊液及血清均检测到M 蛋白,骨髓穿刺: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大致正常; 流式细胞学检测:0.25%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占浆细胞87.22%)为恶性单克隆浆细胞。多发性骨髓瘤FISH 检测: 多发性骨髓瘤IGH/CCND1 基因位点融合的细胞数为43(21.5%)。

肌电图示:双侧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未测出,运动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波幅减低;右侧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波幅减低,运动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正常低限,未见传导阻滞;右侧胫前肌、股四头肌运动单位电位面积增大、波幅增高、时限延长,胫前肌可见大量自发电位及卫星电位;双侧胫神经H 反射未测出,M 波波幅减低;双侧胫神经F 波未测出,M 波潜伏期延长。交感皮肤反应测定正常范围内。右腓肠神经活检(图1,见封三):刚果红染色未见异常物质沉积,甲苯胺蓝染色可见周围神经神经束内有髓神经纤维中度减少,出现个别的轴索变性,神经再生、神经脱髓鞘等改变,结合临床特点,提示患者的周围神经损害可能以运动神经为主,呈慢性轻微混合型损害。

图1 患者腓肠神经活检,甲苯胺蓝染色(×400)。有髓纤维(无尾箭头)减少,可见个别薄髓改变(平箭头),个别散在小有髓纤维成簇分布(箭头),呈慢性轻微混合型损害。

影像学及超声检查:颈椎及腰椎平扫示颈椎腰椎退行性变,双侧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无增粗,未见异常信号。腹部超声未见脏器肿大;颈部、腹股沟淋巴结、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全身骨显像提示:右侧肩胛骨、左侧上下颌骨骨代谢增强、颈椎、腰椎及左侧足局部骨代谢增强,考虑良性骨病。

讨论 周围神经病是患者就诊神经科最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可达7%[1]。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 是浆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单克隆球蛋白疾病,约29%~71%的MGUS 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

MGUS 的诊断需符合以下3 条标准:血清中存在M 蛋白血症且M 蛋白水平<3g/dl; 骨髓内有单克隆浆细胞增殖,但增殖单克隆细胞<10%;无高钙血症、肾功能衰竭、贫血和骨相关疾病等由克隆性浆细胞增殖导致的终末器官损害[2]。该例合并M 蛋白血症的周围神经病患者,结合其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符合MGUS 的诊断标准。

根据M 蛋白的种类,MGUS 可分为3 种类型:IgM 型MGUS、非IgM MGUS (包括IgG 型,IgA 型,IgD 型)、轻链型MGUS。虽然约1/3 的MGUS 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但大部分为IgM 型(30%~50%)[3]。IgM 型MGUS 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远端、获得性、脱髓鞘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病(DADS-M)。2/3 的患者存在抗MAG 抗体,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远端运动潜伏期明显延长,与近端节段传导速度不成比例[4]。神经病理活检表现为有髓纤维脱失、轴突变性,神经髓鞘IgM 型M 蛋白及补体沉积[5]。该患者主要表现为长度依赖性神经损伤,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轴索损伤为主的混合型周围神经损害。神经活检提示,周围神经神经束内有髓神经纤维中度减少,个别的轴索变性,神经再生、神经脱髓鞘等改变。本例患者血清中M 蛋白为IgG 型。IgG 和IgA 型M 蛋白血症合并周围神经病可表现为对称性、长度依赖性、轴突性感觉运动性多发性神经病,也可以表现为类似于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IDP)的非长度依赖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6]。

本病例尚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1)POEMS 综合征:是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疾病、单克隆蛋白和皮肤改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7]。(2)原发性淀粉样沉积病(AL):AL 是一种多系统疾病,由免疫球蛋白轻链构成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在心脏、肾脏、肝脏、胃肠道和周围神经等,约2/3 的患者的轻链为λ 型。本例患者存在IgG λ型的M 蛋白血症,但患者目前无淀粉样蛋白沉积相关系统疾病表现,神经活检刚果红染色阴性,不支持该诊断。

猜你喜欢

轻链脱髓鞘单克隆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146a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及红细胞沉降率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的关系
轻链检测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评估
游离轻链与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免疫固定电泳结合免疫球蛋白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与分型中的应用评价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激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疗效观察
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与市场动态分析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大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