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2020-12-14邓晋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民生就业对策

摘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是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于“就业”的表述。为了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和人民生活保障,党和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因此,本文通过文献及网络调研全面剖析了目前我国就业环境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改善建议。

关键词:就业;对策;民生

1 引言

调查显示,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从2011年到201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660万人增加到834万人,增加了166万。201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在834万,比2018年增长了14万。就业人数的增加,与就业岗位需求量之间的矛盾,会导致就业越来越难。2019年,285万考生选择考研,就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就业难度之大,就业竞争激烈程度之高。 因此,剖析就业环境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就业环境潜在问题分析

首先是各类侵权现象频发。在很多情况下,求职者以及从业者由于求职心切、判断力有限等原因易遭受权利受损。例如个别不法企业利用冒用他人信息,通过虚报工资,偷逃企业所得税,还有些企业单方面毁约影响择业,拖延、克扣甚至拒付薪酬;同时,就业不平等现象也广泛存在。很多招聘企业存在涉及专业歧视、学历歧视、性别歧视、外貌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等不合理条件。

其次是,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部分高校毕业生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不匹配;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水平。

最后是,“逃避式考研”成新风向。中国教育调查显示,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首要动机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占比为36%。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称,“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比例超过70%。

3 就业难之成因

3.1市场缩减,毕业人数逐年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向供给侧方向的调整,经济运行从以前的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高质量增长,原有的一些企业不能适应市场,无法可持續经营。据人社部数据,2018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市场需求人数环比上季度分别减少了31.4万人和53.4万人。 同时,2009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19年突破834万人。 同时,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大。教育部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归国人数在不断增加,2018年留学生归国人数达52.9万,近10年的中国求职者学历分布比例变化趋于均衡,高学历求职者占据求职者的80%以上。

3.2社会壁垒与就业结构不均

近年来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人由于没有当地户口而无法获取满意工作。我国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人口缺乏流动性,具有很强的单向性,即从大中城市流向小城市或乡镇容易,反之却很难。因此,大学生会高度重视第一份工作选择,即一次性择业。这使学生通过延长寻工期来增大成功概率,除非达到就业目标,否则会一直尽力寻工。

其次,由于教育管理体制因素,高校的专业设置有滞后性,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匹配度不高。而且不同人才供需紧张程度差异较大,有些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有些专业毕业生则就业困难,供求矛盾呈现差异化。

最后,当前新产业及业态发展迅猛,对高校毕业生知识技能结构及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产业发展不匹配的矛盾更加凸显,新兴产业难觅人才。

3.3企业不合理的用人观念和用工制度

企业希望招收有丰富工作经验且能即刻开工的员工;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

用人追求高学历。很多企业录用要求虚高,中专生可做的要专科生,专科生可做的要本科生,本科生可做的要研究生,造成学历层次低的中专生和专科生就业困难。

用人单位在注重学历的同时还十分看重名牌高校毕业生,对一般的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不屑一顾。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可达90%以上,而一般高校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仅20%到30%,校际档次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优先考虑本地人员,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时也存在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公平竞争。

3.4毕业生自身原因

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大学生毕业后多希望去大城市,或家乡周边城市,不愿去西部城市、小城镇或者乡村;多愿意从事公室机关、科研院所等工作,不愿意到一线艰苦岗位。

自身综合素质不高。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失机会。另外,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缺乏目的性也导致失败。

求职预期与现实的落差。收入上,毕业生实际签约月薪低于预期;岗位上,销售类岗位实际吸纳的人才量仅次于技术,但毕业生就业意愿明显低于实际就业比例,与之类似的还有生产/加工岗位和客服岗位,均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4 改善建议

4.1就业环境改善

调整就业结构,增加就业容量。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调整产业政策,重视发展具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完善劳动力自助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劳动力市场,重视健全劳动力市场保障体系。

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劳动力就业。高等院校调整专业结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人才的就业市场资源配置。

建立健全就业相关法制规定。按照“劳动力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择业自主权、创业自主权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进一步规范企业用人机制和劳动力市场秩序。

4.2主体自身提升

明确自身定位。根据自身个性、习惯与爱好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职业意向目标,有层次、有步骤、集中精力并将资源投入到自身职业理想实现中。

拓宽就业思路。不因就业地、职业光鲜度、亲友意见等因素错失就业良机,敢于试错和挑战自己。不断探索自身潜质,抓住社会发展热潮,开阔就业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经济蓝皮书》[R].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留学生归国人数[R].2019

[3]BOSS直聘.《2018旺季人才趋势报告》[R].2018

作者简介:邓晋(1992-),女,土家族,湖北咸丰人。研究方向: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民生就业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