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阳香菇引进种植技术

2020-12-14陈凯章李汉文黄小兰程小兵

蔬菜 2020年10期
关键词:花菇菌袋出菇

陈凯章,李汉文,黄小兰,程小兵

( 1.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科学技术局,宁夏 彭阳 756500;2.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06;3.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生理生化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06)

香菇(Lentinus edodes)素有“山珍之王”之称,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宁夏特别是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评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该地区生态脆弱,长期以来未见标准化、规模化食用菌种植。固原市彭阳县位于黄土高原的高海拔干旱地区,海拔1 248~2 418 m,年降水量450~550 mm,水源奇缺,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7.4~8.5 ℃,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彭阳县历来没有食用菌种植传统,自2007年闽宁协作以来,建成的闽宁现代食用菌产业科技示范园成为宁夏地区唯一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食用菌的农业产业园,先后成功引进种植了平菇、杏鲍菇、双孢菇、鸡腿菇等食用菌品类;但是,香菇大面积种植在本地仍是空白,经过研究探索,研发出一套适应固原市乃至宁夏南部山区的香菇菌袋制作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园区及周边农户种植,加之近年市场前景良好,农民种植香菇积极性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为助力扶贫攻坚提供了有力途径。

1 效益分析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实际生产情况,可安排春季和秋季2茬栽培[1],接种时间分别在4月1日、8月1日,香菇平均产量为0.7 kg/袋、个别可达到1 kg/袋,鲜菇价格10元/kg,扣除成本2.5元/袋,平均纯收入为3.8元/袋。每棚种植4 000~5 000袋,每茬收入8 000~10 000元,按照1年2茬计算,可收入15 000元以上。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设施准备

根据彭阳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和种植品种[2]。彭阳地区夏天温度太高,食用菌不易夏栽,所以选择春栽和秋栽模式,采用5层床架式出菇或起架法,先打好木桩,拉一道横向8#铁丝(距地面高30 cm),木桩间距2 m,两侧呈人字形,交错竖起排列菌袋;也可在距地面10 cm处铺设2道横木(间距20 cm),长短依出菇棚而定,上面放置菌袋出菇。

2.2 品种选择

花菇形成是高品质香菇的重要标志,彭阳昼夜温差大,容易形成花菇,实践证明L808在彭阳花菇形成率>80%。

2.3 菌袋制作

2.3.1 菌袋配方调整

彭阳起初种植香菇的菌袋配方为:本地玉米芯68%、杨木屑20%、麦麸皮10%、玉米粉2%,以石灰调节pH值至7~8,水分控制在60%~70%,但由于玉米芯空隙度大,吸水性强,湿度难以控制,因水分过多,走菌慢,易污染,产量仅为0.3 kg/袋。而将苹果(梨)木屑提前预湿,建堆移渗多余水分后经过发酵熟化,污染率降低。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探索出了新的基质配方为:苹果(梨)木屑79%、麦麸20%、石膏1%、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0.1%,以生石灰调节pH值至6~7,产量可达到0.7 kg/袋。其中的苹果(梨)木屑以堆腐6个月以上为好,麦麸一定要新鲜,无霉变、无结块、无虫蛀[3]。

2.3.2 拌料

将称好的木屑、麦麸、石膏原料混在一起,用拌料机一次搅拌均匀,搅拌过程中加入多菌灵溶液,再加入石灰水上清液调节pH值,搅拌均匀后,输送拌料进入二次搅拌,一边加水、一边搅拌,将培养料水分调至含水量为55%左右(即当用手捏紧料时,湿料成团,而且手指缝中出现水珠但不下淌为准)。

2.3.3 装袋

采用低压聚乙烯膜中袋(17~20)cm×5.5 cm。每袋可装干料1.5 kg左右。装料前将塑料袋一端封死,达到绝对不漏气为准。把搅拌均匀的培养料用装袋机装入袋内,调节松紧适当,以手把着装好的料袋中央,没有松软感,两端没有下垂为度。

2.4 灭菌

起火加温灭菌:装锅前先预热锅炉、管道,排去冷凝水,暖管升压后,将菌袋推入灭菌柜,封门进入灭菌程序。温度达到70 ℃、10 min后抽真空或置换2次,再升温至90 ℃一次保温20 min,至100 ℃二次保温20 m i n,至103 ℃灭菌8~10 h,再闷1夜,当料温降低至70 ℃时抢温出锅,迅速移入冷却室,待料袋内温度下降到40 ℃以下时将菌袋运入已消毒的接菌室。

2.5 接种

经过反复实践,改进了原来在袋口一处投放母种的做法,采用菌袋横向4处打孔接种的方式,避免了走菌缓慢,容易污染的弊端。

2.5.1 消毒房间

使用前4 d把出料用的工具放入室内,密封门窗,做到室内密封不漏气,每个房间用气雾消毒剂密封消毒。24 h后,把灭菌的菌包运到已消毒房间,每房间堆码5 000袋,堆码7行,堆高不超过10层,每堆间距80 cm,接菌采用5人1组。

2.5.2 接种时间

当料袋温度降到30 ℃时开始接种[4],接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晚。

2.5.3 接种程序

以5人为宜,做好分工,流水作业。先用克霉灵和洁霉精每小包对水10 kg消毒毛刷,再用毛刷刷掉菌袋表面残留物,然后再用保菇王消毒,100个菌袋用保菇王消毒液1小盒,消毒后第2天早晨开始打孔、接菌、摆放、覆膜、密封,每袋打孔4个、口径1.5 cm、深2 cm。先去掉菌种上层老菌种,再用接菌器将所打孔内填满菌种,接完的菌袋接菌口向上水平放置,每层用塑料膜隔开堆放,每堆不超过10层。

2.6 发菌培养

2.6.1 室内温度和光照

保持室内暗光,前3 d室温控制在27 ℃左右,第4~5 d控温25 ℃,发菌时菌丝生长的最适含水量是55%~65%,菌袋自身水分可满足菌丝生长需要。特别注意:温度不能超过30 ℃。

2.6.2 菌袋温度

注意菌袋温度不能超过27 ℃,7 d后检查发菌情况和菌袋是否有杂菌污染,及时挑出污染袋并立即处理。随温度不同菌袋培养时间可长可短,一般为60~70 d,必须使菌丝吃透,菌包变白。

2.7 转色管理

转色一般在发菌室内进行,要使室温达到20~28 ℃,最适宜温度25 ℃。菌袋培养60~70 d后,要进行增氧换气,但每天通风换气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以20~30 min为宜,通风换气2~3次。同时要注意增加一定的光照度,地面保持一定湿度,促使菌袋保湿,待菌袋表面呈现褐色并有瘤状物凸起[5],说明已转色成功。开始脱袋注水、调温保湿、通风,进入出菇期管理阶段。注意:一定要重视香菇转色过程,若在培养袋没有成熟时就运入出菇室盲目出菇,将导致菇蕾形成少、产量低;当菌袋上出现幼菇时,不能喷水,否则香菇品质达不到商品级要求,商品价值低。

2.8 出菇期管理

2.8.1 出菇棚准备

出菇可在树林遮阴、防雨、透风处进行,也可利用现有的蔬菜大棚或暖棚。若新建大棚,要选向阳背风、地势干燥、平坦不积水、环境清洁卫生、水源充足、进出料方便的空间,如庭院内、房屋前后、村屯附近、果园、树林间空地等。塑料大棚扣膜后覆盖草帘或棉被等遮阴。

2.8.2 菌袋排放

菌袋可层架式摆放,也可落地式摆放。层架摆放时,将菌袋横排在床架上,袋距4 cm左右。每层可排入大菌袋42~44个,袋口向外,有利于脱袋注水;或采用落地拉铁丝倾斜排放,与地面成60°~70°夹角。

2.8.3 出菇前期管理

脱袋注水,注水量最多0.5 kg/袋,增加空气湿度,以80%~85%为宜[6]。

2.8.4 出菇期管理

出菇期菇体禁止喷水,只在出菇棚地面和墙体喷水,以确保出菇棚湿度。

2.8.5 出菇期及越冬越夏

由于彭阳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出菇最佳时间为4—6月和8—11月,此时自然条件适宜,容易形成花菇,商品价值高。农户可在自家菜棚或者树林间出菇,只要遮风避雨、透气好,即可出菇,不需要增加机械设施。

越冬在12月—翌年3月,在此期间停水、通风、换气,极寒时可将菌袋堆积在一起越冬,待来年气温升高时再出菇。

越夏在7—8月,在此期间要减少空间湿度,严禁过度喷水、降温,早晚间换气,保持菌袋含水量在60%~70%。

2.8.6 变温催菇

棚内必须达到昼夜温差10 ℃以上,才能刺激菇蕾的形成。保持棚内湿度在85%,同时做好通风换气,出菇温度不宜超过25 ℃,最适温度为15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催花菇的办法,多出花菇,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2.9 疏蕾采收

保优去劣,每棒留10个菇左右,保持较均匀距离。

一般待菇盖展开60%~70%时,菇盖的边缘仍然内卷,菌褶下的内菌膜才破裂不久即可采收[7],此时菇形、菇质、风味均较优。由于香菇采收后的后熟现象较明显,菇盖仍会展开,若待菌盖展开90%才采收,将会影响香菇产品的等级。

2.10 转潮

采收的香菇可以鲜销,也可以制成干品后出售。每一茬出菇结束后,要让菌袋停水养菌恢复,积累营养15~20 d,为下一批出菇提供充足养分条件,保证顺利再出下一潮菇。

猜你喜欢

花菇菌袋出菇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挑干香菇看『脸蛋』
挑干香菇看『脸蛋』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固定菌袋插杆
咱村有个“花菇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