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思维禁锢,走出“小黑屋”

2020-12-11王东燕

求学·理科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茧房小圈子群体

王东燕

“信息茧房”和“回声室效应”固然有一定的危害,但仍然是可破解、可避免的。其破解的核心,还是要靠个人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放弃一些过去的习惯。虽然这可能会让人脱离自己的舒适区,让人感觉不太愉快,但是,比起获得的益处,这种轻微的牺牲是十分值得的。

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发展,进一步将个人近期的喜好作为推送信息的依据,让我们更多地关注到自己曾经选择、喜爱的信息内容,而非我们不曾涉猎的应该知道的信息,从而禁锢了我们的思维。如何打破“信息茧房”,走出思维禁锢的“小黑屋”?我们可以做到以下三点。

1.培养受众多元化的阅读习惯

随着信息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媒体推送给我们的信息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虽然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减少了我们获得其他方面知识信息的机会,而那些被过滤掉的信息很有可能是帮助我们对世界、对事物形成客观科学评价的基础信息。这就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长久下去,我们的眼界就会变得越来越狭窄,认知变得越来越片面狭隘,不能接受不同的观点与意见,限制了我们的理性认知与思考能力,从而固化了我们的思维与行为。所以我们要培养从多种媒体渠道获取信息的习惯,尤其是阅读习惯,让自己在多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用不同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对这个世界有更加客观的评价,做出的决策才会更贴近现实,目标也能更容易实现。正如古人云:“兼聽则明,偏信则暗。”当你做到从多渠道、全方位地获取随机性的信息时,“信息茧房”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自然就会不攻自破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作者对工作、生活、社会的思考及经验的介绍、教训的分享与反思,是价值观传递的一个载体。一本书的完成一般需要作者积累五年甚至一生的人生体验,而我们只需要用短短的一个月或更短的时间读完,可以从中学习到作者浓缩了人生的精华,非常值得。相比较现在众多媒体的多元信息充斥在我们身边,这些信息很多都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非系统化的。所以,我们要尽量多读书,减少身边片面化的、碎片化的信息的侵扰,增强对信息的系统性摄取,以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

2.提高信息甄别能力

要有打破“信息茧房”的自觉意识,要养成对媒体信息主动选择和判断的习惯,要培养自己对信息的筛选、质询的技术和策略。对任何媒体推送的信息,我们都可以询问以下五个基本问题:第一,谁制造了这个信息,以及为什么要制造这个信息?第二,它用了什么技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第三,它代表了什么生活方式、价值和观念?第四,别人与我对这条信息的了解会有多大的不同?第五,其中剔除了哪些信息?只有质疑和思辨,才能使我们对媒体信息的认识更加理性和客观。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区分各种形式的媒体,查证和核实信息来源,比较同一信息的不同版本,并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做出更加客观的判断。

3.学会接纳不同的声音

自觉地将小圈子的资讯叠加进大社会的资讯里,这种资讯“混搭”的方式将极大改善“回声室效应”。因为小圈子中传递的信息都是受这个圈子里的人的共有喜好和心理倾向过滤之后的信息,有群体极化的特征,就是强化这个小群体共同的利益,与该群体理念一致的理念会被关注和放大,而与这个群体理念相悖的理念,会被剔除、屏蔽或否定。即使小圈子中有些成员有不同意见,也会因从众效应或害怕被排斥而不敢说出来,使得群体极化效应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圈子内外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要更加客观地评价一件事情,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定。要想避免被群体极化的信息影响,还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或社会组织的不同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各方面的工作、生活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适时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接收积极、正能量的信息,获得更多判断条件和依据,提升自己判断和筛选有益信息的能力,避免思维被禁锢在“小黑屋”里。

猜你喜欢

茧房小圈子群体
美国“小圈子”破坏供应链公共属性
轮椅总裁与“茧房”姑娘,十万公里的爱穿越生死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党员干部要自觉远离“小圈子”
调查
中间群体
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