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捞洪流中的“我”

2020-12-11许青栀

求学·理科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刘瑜政治学洪流

许青栀

在不足二十载的成长历程中,身处清华园中的我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

高中时占据制高点睥睨一切的独特张扬不再,我似乎成了众人中毫无特点的一个。早在报到之前,我便已略略听闻“八字班”是一个藏龙卧虎的所在:来自“超级中学”的顶尖学霸、自学五六门外语的语言怪才、有的同学甚至已经拥有了个人百度百科词条……

与出类拔萃的同学们相比,初来乍到的我,没有精湛纯熟的才艺特长,有的只是研究国际关系学的一腔热血和一颗单纯的向往科研的心。

我有些无措与茫然。

选择选修课程时,我选修了刘瑜老师讲授的“民主的历程”一课。按照课表,这节课本应在九点五十分开始。然而,九点十五分时,教室的前三排已然座无虚席。我在前排边缘找到位置坐下,怀着一份忐忑的期待,等待着老师的到来。

老师的授课思路清晰、观点独到又不失幽默风趣。课程进行到讨论环节,她讲道:“欢迎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并在回答之前报出自己的名字。几节课后,我大概就能记住那些特别积极的同学的名字了。”

也许是长期以来的不甘,也许是沉默许久的争荣夸耀之心又起,也许是对政治学知识的热爱和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习惯使然,只一瞬,一个有些幼稚的愿望便疯狂地在我的心底生长:我一定要让刘老师记住我的名字。

于是,将自己的观点在脑海中大致梳理了一遍之后,我举起了手。

我身后的同学被点到了,他侃侃而谈,知识储备充足,论据翔实;我右手边的同学起立发言了,她角度新颖,回答的内容显然经过了深刻的思考。我不禁有些惴惴不安,惶惑于自己观点的平庸无奇,论据的苍白虚弱。但我没有放下手。幸运的是,第一节课,我便获得了两次发言的机会。

此后,我认真挑选老师开出的推荐书单,宿舍书架上的政治学理论书籍渐渐排成行列。遇到相关话题时,我的引用赢得了老师赞许的目光。而与此同时,我的心境亦悄然发生了变化:我依然会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但我却不再暗自揣测发言质量的高低,而是从中寻找可能的思想碰撞与观点交锋。

在第六周的课堂讨论中,我再一次举起了手。老师示意我发言时,叫出了我的名字:“对吗?”

“嗯!”笑容像疯长的藤蔓爬上我的脸庞,我甚至觉得自己这次回答的声音更坚定了几分。

除夕夜,我给刘瑜老师发了一封祝福邮件,将半年来翻覆的万千心绪整理成两三行简朴平常的句子。她回复道:“很高兴你能从我的课堂受益。你是全班表现最好的同学之一,希望再接再厉!新年好!”

刹那间,我又忆起了十二月初参加校园马拉松时的心境——难以想象,高三时跑八百米尚且气喘吁吁的我竟已能报名参加五公里的长跑——在跑马拉松时,沿途有一些人超过了我,我也追赶上了几个人,但这不重要,我们各赶各的路。虽有个共同的标准来排出相对的位次,但终究互不相干。被超越,不着急;追赶上,不自得——我只管跑自己的。

我只管跑自己的,在汹涌的人潮中将那个渺小而珍贵的“我”打撈起。

当自行车的轮胎吻过校园的大道小路,当绚烂的花朵与低垂的青柳又装点了一园春色,我渐渐从被洪流裹挟着向前的失措与迷茫中清醒,打捞起小小的却独一无二的“我”,然后再坚定地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刘瑜政治学洪流
刘毕新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守护生命之水,一家三代水库人的坚守与传承
前进,中国
活在短视频“洪流”里的年轻人
刘瑜,走上“平凡之路”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西学东渐”时期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刍议
刘瑜:自然而然的绘画和生活
近十年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