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金匮要略》痉病篇浅议小儿急惊风发病基础

2020-12-10

关键词:金匮要略桂枝汤脉象

柳 心

(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浙江 金华 321000)

《金匮要略》是汉朝医圣张仲景的重要著作,此书对现今临床仍有指导意义[1]。《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症论治第二》主要从痉病的分类、病因、症状、脉象、治疗难易、以及具体方药等方面进行论述。

1 痉病与惊风概念辨析

痉病的症状描述为“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2]。由此可见痉病的主要表现是突然的口唇紧闭,角背反张,同时伴有两目上视,两手握固等症状。根据其症状表现后世的很多医家将痉当做惊风的同名词。《温病条辨》亦说“痉为惊风”[3],但惊风的概念范围较广泛,多指代以抽搐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小儿多发,本文中的痉指代高热惊厥,体弱之人多发,其概念较为具体。这二者概念内涵可以交叉,但不能完全等同。

《金匮要略》中将痉病分为刚痉和柔痉,其鉴别是无汗为刚,有汗为柔。其皆为太阳病且有发热的表现。由此可见文中的痉病多在高热后发生,结合前文的症状描述可知其类似于现在的高热惊厥。急惊风是中医病名,它涵盖了西医的高热惊厥等疾病,多见于小儿,尤以6个月至5岁婴幼儿最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症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在临床中以小儿突然出现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神志昏迷为主要症状表现,故文中的痉病与小儿急惊风是类似的。[4]

2 痉病的病因病机、脉象与治疗

2.1 病因

《金匮》中论述痉病的病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夫风病,下之则痉”[5],风病是由风邪所导致的所有疾病的统称。风为阳邪,其性主动,耗气伤津其本身就易致痉。这时又用了下法,进一步耗伤津气,阴不敛阳,阳气上冲清窍而痉。(2)“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6]”太阳病为外感表症,其经常伴有发热的症状,发热会损耗津液。这时又汗出太过,加重对津液的损耗,故与上文病机一样而致痉。(3)“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7]”古代自然条件恶劣,卫生状况较差,所以经常会长疮痈类疾病。而疮家即是经常长疮,日久不愈之人。疮家对人体的精血消耗是非常大的,而津血是同源,发汗会加重对阴的损耗,此时与上文病机相同而致痉。由此可见痉病的发生与津液的充足情况相关。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当人体津液不足时,阴不足以含摄阳气,阳气上冲清窍则会致痉。

2.2 发病机理

对痉病治疗难易的论述也印证了痉病之人有津气不足的基础。《金匮》言“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8]”太阳病且有发热的症状,脉应该浮,此时脉反而沉细。代表正气津液已经不足,在此基础上发痉病则更加难治。“痉病有灸疮,难治”灸疮类似现代的瘢痕灸,其对人体的精血消耗很大,其致痉病机与前文疮家汗出则痉类似。

2.3 脉象表现

痉病的脉象以“伏弦”为主。如,“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9]。痉病发生时候病人处于肌肉僵直状态,脉体不易触摸,且皮肤、肌肉、脉管皆按之硬,故痉病脉弦不难理解。痉病篇中提到了痉病病情缓解的脉象变化,其间接反映了人体气津充足对痉病的重要意义。如,“痉病其脉伏弦,发其汗已,其脉如蛇(一云其脉浛)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文中的暴腹胀大有两种理解,一是指代脉象由伏弦变为和缓,暴腹胀大指代脉象充盈而缓和。二是指代病人出现腹部胀满的症状。根据后面提到“为欲解”可以判断出第一种解释更为合理。此条文实际是言痉病发生后如果人体津液保持充足,则病情容易缓解。

2.4 关于痉病的治疗

本病治疗尤其强调补充津液的重要性。痉病发生于太阳病以及阳明病后。太阳病后痉有两个条文,一是“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栝蒌桂枝汤的药物组成可以理解为桂枝汤加栝楼根[10]。二是“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葛根汤的组成可以看做是桂枝汤加麻黄加栝楼根[11]。这两个方中都用桂枝汤作为基础,其目的就是去风解表退热。葛根汤中痉病无汗,表明肌表的郁滞较重,故又加麻黄,加强发表的程度。但是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退热以缓解痉病。这与西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思路是一样的。用中医的理论解释,就是高热会加重津液的消耗,津液属于阴,阴不敛阳,阳气上冲清窍而痉。故这两个方剂一边解表退热以减轻对津液的损耗,一边用栝楼根来生津液。阳明病的治疗思路亦是如此,“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介齿,可与大承气汤。”用大承气汤来急下存阴,保护津液。近两千年来,我国古今的医学名家均认为大承气汤急下所存所救之阴乃阴液(即津液)。[11]

3 小 结

由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津液在痉病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有津液,精血不足为基础的人容易发病,痉病在治疗上要时时注意对津液的保护以及补充,痉病病情的缓解与否与津液的充足密切相关。此外在描述痉病症状的条文中提到了痉病发病前有“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的表现。身热足寒,同时头热、面目皆赤,说明里热上冲的病机。故平素津液不足或者阳热伤冲之人容易发生痉病。而小儿属于“稚阴稚阳之体”且“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结合痉病的发病基础可知小儿在津液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急惊风。这就提示若想提前预防小儿发生急惊风,平时应以健脾胃生津液为治疗原则。

猜你喜欢

金匮要略桂枝汤脉象
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研究*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从《桂枝汤》服药方法小议中药精细化管理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情绪对脉象的影响研究综述
桂枝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妇女汗出56例临床体会
脉象采集分析系统的设计
冠心病的脉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