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角下优质“云课堂”常态化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2020-12-09王雨帆

商情 2020年46期
关键词:云课堂体系构建互联网+

【摘要】5G时代,人工智能+教学成为钢需,现阶段虽然线上课程已经实施,但却未能形成体系建设,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教师授课缺乏标准,课堂效果众口难调,无法实现课程精品与口碑。“云课堂”常态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构建完善的课程维度及考核标准,势在必行。

【关键词】互联网;云课堂;体系构建

5G时代,传统课堂转向网络空间,“云课堂”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更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如何建设教学资源,发挥导学功能;如何设计教学交互,实现课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如何通过分享与协作营造学习社区,激发学习动机;如何发挥线上优质,把握学习效果;如何构建5G时代优质“云课堂”课程体系等问题,都值得探索、实践与创新。

一、问题与现状

5G背景下,线上教学仍处起步阶段,技术不成熟、体系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信息化教学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及发展瓶颈。

(一)直播平台普遍缺乏稳定性,卡顿频发

网络平台应对众多学生同时集中观看,经常出现“慢”“卡”“停”等突发情况,尤其当课程内容视听资源较多,需大容量网络资源或软件运行时,连接缓慢、传声滞后、互动卡壳的情况经常出现,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二)教学设计缺失“互联网+”属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线上教学倒逼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必须对整个课程教学设计进行重新规划,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师生不能主动适应“互联网+”特点,坚持老方新用,导致“云课堂”呈现师生单向沟通状态,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三)教师“云课堂”现场把控力不足,学生听课专注力欠佳

相比传统面授课堂,“互联网+”视角下的“云课堂”对学生自学能力、自律性和主动性都有更高要求。即使在传统课堂,有些同学也会倦怠走神,线上教学更是难免有学生思想抛锚。再加上技术局限,教师直播过程中无法看见学生,这无疑加大了教师对课堂的管理难度。

(四)缺乏线上课程教学评价标准,亟需完成“云课堂”体系构建

5G时代,人工智能+教学成为钢需,现阶段虽然线上课程已经实施,但却未能形成体系建设,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教师授课缺乏标准,课堂效果众口难调,无法实现课程精品与口碑。“云课堂”常态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构建完善的课程维度及考核标准,势在必行。

二、对策与建议

(一)搭平台建课程,夯实信息化教学基石

全面深化课堂教学创新,从思想意识上真正接受并主动适用“互联网+”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多平台合作,确保课程顺利实施。开课前邀请学生共同测试直播及视频课程的教学效果,保证顺利开课,确保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可听、可看、可操作,课后可预习、可复习、可自学。授课过程中,选择钉钉作为直播平台,并配合使用QQ群、微信群、超星学习通、MOOC+SPOC在线开放课程等线上平台作为课堂补充,发放课堂教学活页、共享课程试听素材、组织学生线上讨论、丰富课程形式内容,让师生嵌入“云环境”从而对“云课堂”更为适应和习以为常。

(二)采用“任务导向+流程闭环”式课程设计,集趣味与互动于一体

采用“任务引领”教学方法,将有效课堂认证理念贯穿其中,以校企合作企业真实活动为教学情境,配合课堂实训小任务来贯穿教学,落实“任务引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效教学理念让同学们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去演练和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任务实施过程中,明确告知学生任务目标,预期成果及评价标准,采用学生先做—教师点评—重点讲解—学生再完善的模式,真正把任务实现闭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同时,拥有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三)重课堂抓“四新”,强调信息化教学落地

一是创设教学新环境,通过教师着装、任务设计、教具准备等方式努力营造职业氛围,让学生在“云端”感受视觉冲击。二是实施教学新模式,依托教育云和大数据应用,运用VR/AR等技术,创设沉浸式教学环境,实施实景体验式学习。三是运用教学新手段,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改革,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与学生的交谈、讨论、互动等实现对学生个性化分析、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提升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四是重塑评价新方式,构建以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为基础的评估系统,自动采集、智能分析教师“教”与学生“学”状态数据,引导师生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实现评价智能化。考核形式多样化,积极推行符合课程特点的作品式、汇报式、仿真实现式、实操式等考核模式,提升线上考试比例,注重过程考核,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及时记录教学全过程,成绩评定更趋科学。

(四)强培训提能力,奠定信息化教学根基

停课不停学,功夫在平时。教师应强化自我培训意識,有效利用“云课堂”自学信息化课程制作、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在线课程录制、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等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自我“云能力”,从容应打造“互联网+”视角下精品“云课堂”。此外,教师应有效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一是最大化使用校园硬件设备,包括录播室、智慧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等现代化、信息化的各种培训场地,积极参与各种信息化教科研活动,提升“云课堂”教学能力。二是积极参与智库研讨,参与德国、新加坡、台湾、浙大等国(境)外专家主讲的信息化课程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在线课程录制、混合式教学等主题的“互联网+教学”培训,提升自身实践与科研相互融合能力,从容应对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工作,构建起5G时代“云课堂”常态化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张新海.“互联网+”智能手机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9).

[2]邢伟.手机移动终端下高职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以蓝墨云班课为例[J].职教通讯,2017(3).

[3]朱顺法,孙绍临.高职课堂教学中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2).

[4]魏宏霞.高职课堂教学与真善美[J].辽宁高职学报,2004(6).

[5]熊明国,李晶晶.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转向:信息化的视角[J].福建茶叶,2020(3).

基金项目:

2020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疫情与教学”专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后疫情时代“互联网+”视角下优质“云课堂”常态化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号:YQJG202004。

作者简介:

王雨帆(1986-),女,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经济学、职业教育研究、国际交流合作、大学生双创教育。

猜你喜欢

云课堂体系构建互联网+
小学科学“云课堂”的构建策略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不一样的云思维:“云”在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课堂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