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研究

2020-12-09宋艳琴

决策探索 2020年24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旅游文化

【摘要】文化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一种新型业态。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区域特色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同时也丰富了旅游业的内容。本文主要阐述了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影响力

文化旅游产业既是宣传厚重河南和美丽河南的名片,也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就是要全面推进“文化+战略”,包括推动文化和旅游、文化与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和新兴的旅游大省,河南要充分发挥文化优势,提升旅游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原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一、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成效

(一)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起步较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河南在推进文化旅游融合方面起步较早。2008年年底,河南省就确立了开封、镇平、宝丰等8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后增加到10个),这些试验区高起点规划,开发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在推动河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11年10月,河南省旅游局、河南省文化厅就合作推进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签订了《关于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文化旅游合作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的工作内容,为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立了良好的机制。2018年10月29日,“郑州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协作体”宣告成立。郑州黄河沿线有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康百万庄园、杜甫故里、石窟寺、楚河汉界等,相关成员单位着力共同打造郑州“黄河旅游”知名品牌,有效整合沿黄优质旅游资源,提升重点景区品位。

(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逐步得到有效发掘

随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逐步推进,河南各地都在积极梳理和发掘本地文化资源,围绕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古都文化、根亲文化、功夫文化等推出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尤其是根亲文化和姓氏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发掘,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不仅多样化,而且文化内涵也不断上升,打造了一批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如许昌的“三国文化景区”、信阳的“茶文化旅游节”、新乡的“南太行文化旅游节”、巩义的“杜甫故里诗词大会”等。一些传统景区也开发出不少新节目来吸引游客,如武陟嘉应观景区的“雍正皇帝开门迎宾”、康百万庄园的“慈禧驾临康百万实景剧”、偃月古城的“大型帝后礼佛实景演艺”等,将冷冰冰的文物与鲜活的演出结合起来,老少咸宜,大大增加了景区的人气和美誉度,“老家河南”的品牌影响逐步扩大。

(三)融合发展步伐加快,一批优秀的文化旅游项目初步建成

近年来,河南旅游注重以文化旅游景区为抓手推动区域发展。开封市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策划包装一批优秀文化旅游项目,如“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景区、包公祠等,每年都精心打造“清明文化节”和“菊花文化节”,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开发,较好地推动了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邑古城、新郑黄帝故里景区、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等文化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的省内外游客。

(四)研学旅行等新兴业态异军突起

2017年5月,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一批河南省研学旅行基地(或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要求各地以省、市、县级基地为依托,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研学旅行网络。研学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假期是青少年开展研学旅行的大好时机,河南多地开发了精细化、差异化、特色化等研学旅游优质产品。如河南省旅游局和安阳市政府联合举办了“2018研学游·国际学子成人礼”,3300名来自海内外的学子通过“加笄加冠”“拜宾”“齐读颂文”等庄严的仪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宣告成年。商丘古文化旅游区推出梦回大汉、穿汉服、行汉礼、印汉字等汉文化体验项目,深受研学旅行团队和广大游客的青睐。研学旅行活动,有力推动了“旅游+教育”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

二、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化资源的梳理不到位

河南目前对文化资源的概括主要是学术话语,笼统地概括为中华姓氏文化、黄帝文化、功夫文化、汉字文化、古都文化、元典文化和河洛文化等,在宣傳开发上也是以地域为主,相同类型的文化资源很少放在一起宣传和开发。省内的几大名山除了嵩山、云台山相对比较知名外,其他的如鸡公山、嵖岈山、白云山等在省外的知名度都不高,没有成为外地游客来豫的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嵖岈山作为“中原盆景”和《西游记》的拍摄地,宣传和推广力度都较低。相比之下,江西省对文化资源的总结就令人印象深刻,如“四大名山”(秀甲天下庐山、革命摇篮井冈山、峰林奇观三清山、道教祖庭龙虎山),“四大摇篮”(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共和国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摇篮安源),“四个千年”(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古刹东林寺)。这是对文化资源精心盘点和梳理后得出的,这种概括和归类更易让普通民众接受,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二)没有建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旅游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众多行业,文化资源多隶属于文化、文物、宗教等部门,景区景点的建设还涉及林业、建设、规划、交通、卫生等多个部门。现实中,这些部门条块分割严重,行业壁垒森严,不同县市区有不同的政策规定和管理体制,对区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障碍。此外,区域合作机制没有建立,同类型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和开发,如商文化资源,分布在商丘、郑州和安阳、鹤壁等地,河南四大古都有两大古都是商都,但殷商文化资源没有联合开发,影响力有限,使得人们对郑州和安阳的古都认同感都极低;另外还有三国文化资源、“三皇五帝”资源等都是区域开发,没有好的合作机制和龙头企业带动,景区景点难以做大做强,省内外影响力较低。

(三)带动融合发展的市场主体缺乏核心竞争力

目前河南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依然薄弱,旅游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等问题,没有培育出大型的旅游企业集团。河南目前的旅游产品开发主要是依赖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旅游产品不够丰富,虽然出现了“清明上河园”“方特欢乐世界”等一批新型旅游产品,但总体来说,传统的观光型产品仍占绝对份额,缺少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目前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还是靠传统的门票收入,尽管要求降低门票价格的呼声很高,但是景区整体的门票降价幅度相对较低,导致游客的满意度也偏低。各景点的旅游商品千篇一律,缺少地方特色,旅游娱乐活动也不够丰富,游客在传统景区“购”和“娱”所占比重偏低;与一些专门偏重“吃”和“玩”的新建景区如建业足球小镇等比较,尽管没有门票收入,但是游客的人均消费并不低,而且还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另外,河南各地的特色文化产业和非遗产品很多难以进入景区销售和展示、展演。

(四)缺乏对旅游市场和文化市场的深入研究

河南历史文化资源深厚,各地都有不少名人资源。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兴起,各地都对当地的名人资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有些比较成功,如杜甫故里的开发;有些则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夏邑的孔祖还乡祠、伊川的二程纪念园等,每年游客数量寥寥,景区入不敷出。究其原因,一是没有龙头景区带动,单一的景点尤其是新的人工景点很难吸引游客;二是没有开发出有吸引力和针对性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开发首先要有目标人群,如二程纪念园投资数额巨大,应该将其定位为国学研学目的地,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

三、推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突出顶层设计,以编制规划为先导实现两大产业融合

河南文旅部门应从上到下尽快捋顺职能,制定好“十四五”河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从宏观上做好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并将这一规划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要突出文化的引领作用,同时要突出区域合作的思想,对重点文化旅游产业应打破地域界限,制定统一发展规划,如始祖文化、商文化、寻根文化等河南地域和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要在规划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的短、中、长期规划,通过重要的旅游文化宣传活动推介文化旅游产品,编制和发布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名录,解决两大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以市场为导向,将優势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文化旅游产品

针对河南文化旅游缺乏龙头企业的现状,要加大对文化旅游企业的整合和扶持力度,重点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旅游产业集团,打造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文化资源不等于旅游资源,必须对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评估。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有很多地方文化资源,有些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其中有的是遗迹,有的是遗址,有的是传说(如“梁祝”),往往具有“小、散、虚”的特点。因此,哪些文化资源可以做旅游、哪些不可以做,要以旅游吸引力为标准。

(三)以传承创新特色文化为纽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有机融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探寻“厚重”河南,才是海内外旅游者来豫的目的。河南目前已形成了不少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如少林寺、清明上河园和龙门石窟等,成为河南形象和河南旅游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下一步要充分发挥现有特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将寻根文化、古都文化、黄河文化、武术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通过高品位策划与观光旅游业有机融合起来,推出一批高品质文化旅游特色线路和演艺产品。此外,要重视对分散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如将分散在各地市的商文化、三国文化、宋文化等主题性较强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打造若干条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一方面,要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吸引世界眼球和各界关注,积极推介河南独特风光,提高区域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旅游市场;另一方面,要以重大旅游活动为平台,大力宣传河南古都文化、始祖文化和功夫文化等特色文化产品,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双赢目标。

(四)以创意和科技的融入为手段,提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水平

一是通过创意和科技来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实现旅游业从过度依赖自然和历史资源到依靠创意和科技转变。近年来,国内的深圳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杭州宋城集团发展十分迅速,旗下的方特欢乐世界、宋城千古情等演艺景区成为区域文化旅游的热门地,这些景区主要是以创意为内容,利用高新传媒技术打造主题演艺与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的实景演出项目。二是围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将夏商文化包括文化遗址利用科技手段将其活化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化遗产很多是有听头、没看头,普通游客很难体会到其中的魅力,必须依靠创意和VR、AR等现代技术手段将其生动地展示出来。三是搭建智慧文化旅游平台,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推进省、市、县、乡全域智慧文旅平台联网联通,真正实现 “一部手机游河南”。

参考文献:

[1]程晓丽,祝亚雯.安徽省旅游产业与

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2(9):164-165.

[2]朱江瑞.宁夏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融

合发展探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1(6):150-152.

[3]陈瑾.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机

理及政策选择——以江西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4(5):125-126.

[4]兰苑,陈艳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

融合的机制与路径——以山西省文旅游业发展为例[J].经济问题,2014(9):129.

[5]袁力,黄基秉,赵波.成都地区文化

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342-345.

[6]宋艳琴.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

展对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144-145.

[7]成燕.把黄河打造成为郑州旅游新名

片[N].郑州日报,2018-10-30.

[8]罗绍明.贵州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旅

游发展[J].中国发展,2018(4):36-37.

[9]林火平.推动江西旅游业健康持续发

展的财政政策分析[J].财政监督,2012(30):73.

[10]朱江瑞.宁夏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

融合发展探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8(6):151-152.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旅游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