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常规与尿微量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

2020-12-09陈斯麟

关键词:阳性者尿常规微量

陈斯麟

(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检验科,江苏 南通 226001)

近年来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高血糖水平,以及多脏器系统损害导致的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却会因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一系列代谢紊乱,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逐渐成为终末期肾病的第二大发病原因。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在我院确诊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患者和同期非糖尿病者,探讨尿常规与尿微量蛋白检测方式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患者48例和非糖尿病患者48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38~78岁,平均(58.29±4.88),病程2~12年,平均(5.20±2.15)年;对照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41~80岁,平均(60.28±5.19)岁,病程2~13年,平均(3.77±1.98)年。排除标准:受检者患有肾脏或泌尿系统疾病,且近期服用过肾毒性药物。两组受检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进一步对比分析。本次实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患者晚9点后少量饮水,禁食,在第二天取其空腹晨尿10 mL,分别进行两种检测。尿常规为离心后5 min后利用尿液分析仪测定,尿微量蛋白利用快速定量试剂盒根据固相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尿常规与尿微量蛋白检测结果,尿微量蛋白阴性标准:<31 mg/L。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经尿常规与尿微量蛋白检测后,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尿常规检测阳性者2例,阳性率4.17%,尿微量蛋白检测阳性者14例,阳性率29.17%;观察组患者中尿常规检测阳性者20例,阳性率41.67%,尿微量蛋白检测阳性者35例,阳性率72.92%。对比两组患者检测数据,组间比较,观察组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尿微量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尿常规检测阳性率,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检测方式阳性率对比 [n(%)]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可能与胰岛素分泌障碍或利用受损有关。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对机体组织,特别是眼、肾脏、心脏、血管等产生慢性损害,继而导致功能障碍。其中肾损害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能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早期诊断有利于患者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延缓病情恶化,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肾脏病变多数会在早期形成蛋白尿或是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尿常规是目前临床用来检测肾脏病变的首选方法,但这一方法敏感性较低,当蛋白尿或有形成分含量较低时检测不够敏感,会导致误诊,延误病情诊断和治疗。因分子较大以及负电荷状态等原因,尿蛋白正常情况下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过屏障,所以正常尿液中尿蛋白含量极少。而糖尿病患者肾动脉、肾小球动脉以及肾微小血管病变或导致肾小球发生硬化损伤,且同时内皮细胞会释放内皮素等一系列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素,导致肾小球滤过压增加,发生重吸功能障碍,当尿蛋白滤过增多,超过150mg/24h时,即称之为尿蛋白,继而导致肾小管间质氧气不足,推动慢性肾病继续发展。因此,尿微量蛋白可以作为早期肾损伤的检测指标,是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检测方法。本次研究中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尿微量蛋白,这一方法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吸附蛋白质大分子物质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胶体金颗粒,,方法操作简便,敏感度高,特异性强,不需要另外借助仪器,成本低廉。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中尿常规检测阳性者2例,阳性率4.17%,尿微量蛋白检测阳性者14例,阳性率29.17%;观察组患者中尿常规检测阳性者20例,阳性率41.67%,尿微量蛋白检测阳性者35例,阳性率72.92%。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尿微量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尿常规检测阳性率,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检测方式均可检出疾病,但明显尿微量蛋白的敏感度更高,漏诊率更低,与其他类似研究结果一致。此外,也有研究显示,单纯依靠尿常规检测出病情的时候,往往患者已发展为结节性病变,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影响了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相比尿常规,尿微量蛋白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更高,有助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尽早诊断并开展针对性治疗,避免疾病向终末期肾病的转化,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阳性者尿常规微量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社区老年人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的中医体质分析*
2016—2019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酶联免疫检测情况分析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谈刑事侦查中微量物证的作用及常见发现方法
C反应蛋白相比尿常规检验方法在小儿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