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施护对合并高血压之痰浊闭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心功能及血压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2-09陈志英

关键词:胸痹心痛穴位

陈志英

(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心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与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类同[1]。本病病因病机多由年迈体虚、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等导致的心气不足为本,血脉营运受阻以致淤血痰浊内停为标。胸痹心痛辨证分型可根据标本虚实分为寒凝心脉、气滞心胸、痰浊闭阻、瘀血痹阻等7个证型,其中痰浊闭阻患者临床多合并高血压,治则宜选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活血通脉为基本治法,临床上常获得较满意疗效[2-3]。本研究选取合并高血压痰浊闭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辩证施护而妥善改善患者心功能、稳定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所面临的较高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现将实施的中医辨证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心内科2017年01月~2020年02月56例胸痹心痛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之痰浊闭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n=28)与观察组(n=28)。纳入标准:(1)患者中医临床诊断胸痹心痛病符合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诊断范畴;西医诊断符合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纳入患者均合并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 mmHg);(3)经辨证分型为痰浊闭阻型,证候表现为胸闷重而心痛轻,形体肥胖,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4)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合并脑血管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2)合并意识障碍者。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61~81岁,平均(65.86±3.54)岁,病程1~10年,平均(5.14±1.53)年。观察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62~82岁,平均(66.94±3.68)岁,病程2~9年,平均(4.68±1.25)年。两组临床一般资料对比,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接受理气活血、化瘀通脉、镇惊止痛之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方案,护理人员给予合理饮食及适度运动的健康教育指导,以及合理用药指导、监测生命体征、康复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中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辨证施护干预,本研究患者实施中医外治法及膳食指导,具体措施包括:(1)穴位贴敷法: 选择郁金、川芎、天麻、钩藤各10 g、丹参15 g、三七粉3 g、附片3 g,将其混合后,经研磨制成粉,以醋、蜂蜜制成膏状。在医用穴贴上涂抹膏体5 g,对患者内关、膻中及心俞、曲池等穴位进行贴敷,每次贴敷4~6 h,1次/日[4]。(2)耳穴埋籽法:排除耳部损伤、耳部炎症患者后,辨别患者耳部穴位,对耳部表面实施消毒,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放置在心、神门、降压沟、肾、肝等穴位,每个穴位各粘1粒。完成黏贴后,对各穴位进行按压,一边按压,一边询问患者感受,待患者耳部存在胀痛、发热及酥麻感,立即停止按压。耳穴按压次数为3次/日,1~2 min/次,遵医嘱随季节更换次数,双耳交替。嘱咐患者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沾水,防止胶布耳籽脱落。如果患者出现斑疹、丘疹等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5]。(3)中药泡足法:选择丹参、红花、菊花、桂枝、川牛膝、益母草、川芎、玫瑰花、鸡血藤各20 g,置于4000 mL水中蒸煮,待药液冷却至温度达到38~40℃,让患者保持坐位,将足部置于木桶之中,使药液浸过患者踝关节3~5 cm。足浴过程中,让双腿、双足相互揉搓,浸泡时间一般维持在25~30 min,每日一剂,根据病人病情,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度[6]。(4)合理的辨证施膳:嘱咐患者不可过饱饮食,建议少荤、少盐之清淡饮食,保持新鲜粗纤维食物的摄入,适量饮水,日常可食番茄、芹菜、紫菜、绿豆、山楂等清热平肝食物,忌辛辣、油腻食品,可取绿茶、菊花适量泡水饮,严禁烟酒[7]。

1.3 观察指标

(1)心功能改善评价:通过记录患者护理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指标来对比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8]。(2)血压控制水平评价:通过记录患者护理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指标,对比患者血压水平控制情况[9]。(3)生活质量评价:运用简易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包括社会功能、自我管理、睡眠质量和生理功能4个维度,各维度得分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越好[10]。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2.0软件对相关指标实施统计,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相关指标均接受t值检验,其表现形式为(±s),指标观察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LVEF、LVEDD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45.63±5.46)%、LVEDD(51.97±4.05)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s)

表1 干预前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s)

组别 例数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28 (38.39±7.35) (40.15±5.96) (67.65±5.34) (58.93±4.25)观察组 28 (38.26±6.94) (45.63±5.46) (67.87±5.45) (51.97±4.05)t-0.0680 -3.5875 -0.1526 6.2733 P-0.9460 0.0007 0.8793 <0.0001

2.2 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BP(113.96±8.89)mmHg、DBP(76.35±6.53)mmHg,相比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情况(±s)

表2 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情况(±s)

组别 例数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28 (157.88±8.96) (132.65±9.26) (110.03±8.21) (89.02±7.36)观察组 28 (158.05±8.86) (113.96±8.89) (109.98±8.24) (76.35±6.53)t--0.0714 7.7044 0.0227 6.8139 P-0.9434 <0.0001 0.9819 <0.0001

2.3 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F-36各维度评分对比(±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F-36各维度评分对比(±s)

项目 观察组(n=28)对照组(n=28) t P 观察组(n=28)对照组(n=28) t P自我管理 40.86±7.24 40.86±7.24 -0.2753 0.7841 66.02±6.32 51.14±6.87 8.4348 <0.001生理功能 58.23±6.35 59.54±7.28 -0.7176 0.4761 87.12±7.37 74.31±6.25 7.0146 <0.001睡眠质量 4.82±1.34 4.93±1.43 -0.2970 0.7676 9.12±1.38 6.19±1.47 7.6895 <0.001社会功能 42.32±7.14 43.28±6.87 -0.5127 0.6103 75.54±7.32 64.64±8.84 5.0254 <0.001

3 讨 论

“胸痹心痛”首载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11],是对应于西医冠心病的一种描述,常见的原因是心阳不足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而郁滞发病,根本病机乃“阳微阴弦”,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水饮、秽浊、痰瘀、气滞、寒凝等邪气侵袭脏腑为标,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近年来临床多采用宣痹通阳、益气活血、通阳化痰等法治疗胸痹心痛病,临床上治标常以散寒、化痰、行气、活血为主,扶正固本包括温阳、补气、益气养阴等法[12]。

现代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增大,均衡营养适度运动意识的淡泊,加之碳酸饮料及肥甘厚腻食物的摄入,极易引发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如本研究选取的合并高血压之痰浊闭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使患者在饱受病痛折磨的同时,也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此外,还增加了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中医辨证施护是一种基于中医护理理念,按患者发病机制及辨证分型而给予具有针对性措施的护理模式[13]。现代药剂学将穴位贴敷称为经皮给药治疗法,各味中药经患者各穴位经皮吸收,术者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药物进行治疗以确保患者的预后效果。穴位贴敷借助郁金、川芎、天麻、钩藤等中药对患者内关、膻中及心俞、曲池等穴位进行刺激,可起到通经活络、止痛安神作用,有效地缓解症状,穴位贴敷应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其借助中药药效,达到调理患者脏腑作用[14]。

中药足浴有助于改善患者动脉壁弹性,通过扩张患者阻力血管,达到降低患者血压作用。处方中川牛膝具有抗凝、活血功效,可有效延长患者血浆复钙时间;处方中益母草,具有益心、养肝、顺气、活血效果。将丹参、红花、菊花、桂枝等9味药物应用足浴治疗,部分中药具有透皮吸收效果,患者经皮肤汗腺毛囊进行有效吸收,可贯通患者脉络、控制病情[15]。

通过耳穴埋籽疗法刺激耳部穴位,可使经脉循行,调和气血,疏通经脉,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由于王不留行籽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作用,将其放置在平肝阳肾、宁心安神的穴位,可达到穴效、药效双重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理是由于受压力刺激的迷走神经不断地向中枢端发放冲动,中枢将冲动进行整合后再作出相应反应[16]。耳穴埋籽法通过对患者神经中枢与脏器进行调节,可达到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机体血液循环的治疗目的,冠心病患者时常感心悸、胸闷,由此引发的夜寐不安等症状,可通过耳穴埋籽、中药泡足等改善睡眠质量,以促进康复,缓解症状,此外,还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本研究观察组经干预4周的具体结果如下:观察组患者LVEF(45.63±5.46)%、LVEDD(51.97±4.05)mm、收缩压(113.96±8.89)mmHg、舒张压(76.35±6.53)mmHg,加之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的提升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中药贴敷与耳穴埋籽等方式,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合并高血压之痰浊闭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经中医辨证施护干预,患者心功能恢复更为稳定,血压控制水平更为理想,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胸痹心痛穴位
浅析真心痛与别络痛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炙甘草汤加制水蛭治疗胸痹心痛作用机制、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夏季穴位养心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最短小说
心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