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感发热患者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2020-12-09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50期
关键词:外感经络穴位

黄 慧

(扬州市中医院急诊科,江苏 扬州 225000)

外感发热是由外邪入体从而引起脏腑失调,该疾病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患者表现出发热、恶寒、脉数等症状。外感发热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存在一定影响,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惊厥、神志昏迷、抽搐等症状,对生命产生威胁。中药穴位贴敷可刺激腧穴,并从经络传导,是脏腑营养调和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部分病人经中药穴位贴敷后出现瘙痒、过敏等反应,为此应当加强护理,降低并发症风险。本文观察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其在外感发热患者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护理中的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的82例外感发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各41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19~63岁。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20~67岁。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黄连、生石膏、黄岑、吴茱萸等药材碾磨成粉。生姜榨汁,姜汁调配药粉制成糊状。将药糊涂抹至贴敷片,敷贴于涌泉穴。每天贴6~10消失,于夜间温水泡足后敷贴,每天1贴,3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说明敷贴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2 生活护理

外感发热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防寒保暖,气候多变时需增减衣物,避免直接风吹。房间内保持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房间内温度、湿度适当。卧床发汗后应当及时更换贴身衣物及床单,保持皮肤清洁。治疗期间告知病人尽量少到人口密集场所,谢绝不必要的探视。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可适当加强体能运动,增强体魄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外感发热。当运动出汗后需及时洗浴并更换衣物。外感发热病人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多喝粥。多食用含水量充足的瓜果,若出汗量较大可饮用适量淡盐水。日常饮水可用菊花、薄荷等清热食材泡水。禁食油腻、辛辣、生冷等食物。

1.2.3 心理护理

外感发热患者情绪易燥易怒,对治疗工作依从性较低。护理人员须及时安抚情绪,强调治疗的重要性。治疗期间多安抚、鼓励病人,主动询问其感受和需求,及时解答疑虑,配合病人满足其需求。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使其心理上接受治疗、配合治疗。

1.2.4 并发症护理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期间常有并发症发生,加强并发症护理,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神情、精神、呼吸等是否正常。敷贴期间若有烧灼、针刺感需及时将贴敷揭下,若出现呕吐、恶心及水泡需及时就医,水疱切勿擅自抓挠。

1.3 评分标准

本研究评价标准为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有发红、瘙痒、呕吐、恶心。记录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本组患者总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表示数据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发红(1例),对照组发红(2 例)。观察组瘙痒(0 例),对照组瘙痒(2例)。观察组呕吐(1例),对照组呕吐(3例)。观察组恶心(0例),对照组恶心(3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39%),x2=6.248,P=0.01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穴位为经络交汇点,中药穴位贴敷通过刺激穴位使其经过经络传导,同时药物能经肌理进入体内,由经络贯通其运行发挥药效,调节腑脏改善气血从而达到驱邪作用[2]。该疗法经济实惠且无创,患者对此接受度更高。

外感发热病症在饮食、生活中注意事项较多,且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不良反应[3-4]。常规护理虽然能在疾病护理中取得一定效果,但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对治疗护理重视度不够,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极有可能不配合医护人员[5-6]。优质护理不但注重病人生理需求,还重视环境、心理对治疗的影响。优质护理即强化了基础护理,还满足生理、心理上的需求,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控制不良反应风险。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中药穴位贴敷过程中对外感发热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可降低不良反应风险,该护理方式具有明显价值。

猜你喜欢

外感经络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易经》养生法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经络养生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