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防疫背景下在线教学“新常态”的构建

2020-12-09常松丽秦振泽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常态教学资源学习者

□常松丽 秦振泽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教育部于2020年1月29日发出倡议: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停课不停学”。随着防疫的常态化,在经历了这次大规模、影响深刻的在线教学大练兵后,教育形式将不可能、更不应该退回到“从前”,后疫情时代教育方式的变革势在必行。以疫情引发的教学“新常态”为契机,大力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构建在线教学的“新常态”。

一、 疫情给在线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20年新学期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教育部倡议:“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既是战疫情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成果应用展示,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使得线上教育实现了飞跃发展,可谓史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验。然而,轰轰烈烈的“直播”教育,出现过 “凌乱不堪”的画面,原因可能有:教师操作电脑或教学软件不熟练,弹窗广告影响,居家教学环境易被干扰,教师学生配合不默契,教师准备不充分等。其中,教师准备不充分是根本原因,对电脑操作、教学软件操作不熟悉是直接原因。另外,直播式线上学习还可能有以下几个客观存在的影响:因网络原因导致的卡顿,收视不畅;4G网络、无线网络的信号弱稳定性差等,都会影响线上教学效果;因服务器原因出现服务器崩溃,导致线上教学“中断”,这对学习者和教学设计者之间搭建起的正常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存在着致命的影响,此类事件在疫情期间在线教学中时有发生。这就对网络和服务器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网络和服务器的运维工作能经得住考验,要求IT运维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更强的业务能力。还可能存在突然停电等意外,这些都会对线上教学产生影响。因此,线上教学不等于直播教学。“互联网+”在线教学突破了传统线下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约束、限制,能做到对“碎片化时间”的合理、巧妙利用,能适应现代人类的工作、生活节奏,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二、 在线教学“新常态”的构建

疫情形势下,所有师生都在自主适应在线教学,家庭、电脑和手机取代了教室和黑板。以此为契机,强化“互联网+”远程教育意识,提升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合能力,着力打造以个性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在线教学升级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构建在线教学的“新常态”。以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为基础,线上教学平台建设为保障,建设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提升师生的网络素养,加大在线教学的网络治理。

(一) 加强线上教学平台建设

强化线上教学平台建设,是在线教学“新常态”构建的基础保障。平台建设需要能实现正常网络教学的完备的软件系统支撑和硬件基础设施的保障。

1.软件系统支撑。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设计面向学习者的线上教学学习平台,应包括管理系统功能、学习资源功能、协作交流功能、答疑功能、评价功能等子系统。教学平台的优化完善,需要做到界面友好、互动性强,能实现移动学习的功能。如“学习强国”,目前国内最强大、最优质的党员、干部、群众的线上学习平台。因此,不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友好的界面、能互动是用户的现实需求,也是线上教学平台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线上教学平台还需实现实践教学能模拟,实验教学可还原。

2.硬件设施保障。只有硬件设施齐全到位,才能保障线上教学正常运行。优化硬件设施,是时代之需,发展之要。联想推出“端-边-云-网-智”架构体系,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在线教学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技术保障。端即智能物联设备终端,边为边缘计算,云为云计算,网指以5G为代表的数据信息传输网络,智即智能化,旨在消除边远地区及贫困地区实现信息化的壁垒,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此外,硬件基础设施不仅要注重实施部署,更要重视运行维护。

(二) 基于建构主义的融合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强调学习者参与到真实情境中,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主动地去实现意义的建构。教学设计者要做到“导”,而不是“教”,扮演着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为学习者准备丰富的信息资源“营养大餐”。学习者在享用“大餐”的过程中和情境体验中实现了意义的建构。侧重于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应包含以下六个基本要素:学习者、学习情境、问题探索、组织协作、效果评价和过程反思。

1.学习者。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设计要素中,教学设计者最重视的,是对学习者的研究和关注。即教学准备工作的首要原则是:备课先备教学对象。学习者作为独立个体,有自己的主体意识和需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了解学习者学习背景、学习风格,需要了解其学习准备情况,尽最大可能找到契合学习者一般特征的相关问题,使其在相应的学习情境中能够更好地完成对学习内容的重组、创新工作。

2.学习情境。根据学习目标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创设情境的依据是对主要教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者通过网络资源、真实或模拟环境等方式将教学内容纳入教学情境中,以此来激发学习者存储记忆中的相关经验、图式,最大效能地调动其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交互过程中问题的探索和理解、意义的建构和知识的应用。

3.问题探索。建构主义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即“基于问题学习”。心理学研究发现,思维的起点和源泉是问题的发现,思维的动力是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设计者要特别注重调动学习者思维的积极性,要善于培养其问题意识,还要注重对素材进行挖掘整理,积极创设多种相关的问题情境,要做好引导和鼓励学习者的问题探索工作,要深入多层面、多角度发力,使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引向纵深。“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质疑、释疑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也是对学习者“授之以渔”,培养了学习者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4.协作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能实现组织协作的有效性。在学习者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过程中,教学设计者根据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对学习者进行分组,目的要通过已设定的每个学习小组所采用的相同或相异的协作方式,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实践过程中,可以采取先对学习者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学习者整体范围的交流学习。或者,先在学习者整体范围内进行交流沟通,在这一过程中,依据相应主题或者学习者的兴趣点,将学习者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学习交流。

5.效果评价。在进行效果评价时,可通过学习小组由不同的表示形式将所学所获进行评价展示。教学设计者需要着力于如何让学习者享有更多的自由,如何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为主动,使众多的学习者在已设定的学习情境下协商与交流,并对其学习效果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展示。

6.过程反思。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习者在教学设计者引导下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复习、归纳,将所学新知识与其原有知识体系实现了融会贯通,构建起了学习者新的知识体系、知识架构。与此同时,学习者拥有积淀,为下一步的学习实践提供助力。全面、深刻的反思活动,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因此,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全面提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 建设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

教育公平为社会广泛关注,教学资源优质与否对教育公平有深刻影响。在线教学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对教育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起到平衡作用。建设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付诸应用,建与用两者结合是教学资源的使命所在。

建设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首要的是建设优秀的课程团队。课程团队分工合作,建设涵盖学习任务导学、完整学习内容的“视频+课件等”融媒体资源、测试题和交互工具的一站式课程学习资源。

1.以课程团队建设为基。课程团队是由优质教学资源的保障。组建优秀的课程团队,为出品优质教学资源保驾护航。要避免课程专职教师孤军奋战,课程团队成员的构成要实现优化配置。除专业教师外,还要有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要能根据建设教学资源需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指导。

2.重视学习任务导学。课程任务导学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基本问题。“why+what+How”,运用这一黄金圈法则,为学习者建立正确的相关知识思维框架。通过导学,使学习者迅速把握概念性知识,掌握相关的思维能力和技能。

3.突出融媒体课程资源建设。线上教学过程中,采用“视频+课件等”的融媒体资源,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形式单一的视频资源或单一的文字资源。因此,实现融媒体课程资源,是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质量保证。5-10分钟的微视频适应现代学习者生活节奏,内容须紧扣重难点。

4.重视测试和交互。测试目的是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即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对于测试题目的设计,要能涵盖学习任务的重难点,及体现学习者的创新能力,要能适应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不仅能实现实时交流,还要能实现非实时沟通。交互工具功能愈强大,愈可能使师生体验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四) 提升师生网络素养

防疫背景下的在线教学,应该充分意识到提升教师和学习者的网络素养的紧迫性。要提升师生的使用网络技能,要增强师生对网络信息的辩证思维能力,要提高师生的网络道德修养,特别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1.使用网络技能的提升。如对学习者开展对于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网络数字资源的使用培训;对学习者之间开展相应的网络知识比赛等赛事活动。以此来培养学习者处理搜索信息的能力,通过网络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身实践是网络使用技能提升的必要条件,结合培训指导、与同伴互动交流,逐渐提高网络应用素养。

2.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辩证思维能力。网络信息鱼龙混杂,需要网络的使用者包括教师和学习者都要具备一双慧眼,能辨识信息真伪和信息优劣。

3.加强网络道德修养。网络公民要增强网络道德意识,讲文明,讲道德。师生运用网络工具,要做到不起哄,不造谣,文明用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网络道德失范案例为警示,强化自我教育、自我塑造意识,提升自我网络道德修养水平。

4.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网络的使用者不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都要建立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掌握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的基本方法,加强对计算机安全重要性的理解,了解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具备初步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经验。

(五) 加大在线教学网络治理

网络治理的层面包含有政府、企业、社会及网民个体,须由各自肩负的职责使命出发,各尽其责,共同来维护互联网的“清朗”空间。我国的“清朗”专项行动使得网络生态不断改善,9亿网民受益,必要的法律保障是基础,政府治理是关键,网站平台的积极配合是保障。

1.法律保障。网络空间虚拟世界,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现实世界的延伸,若是没有法制保障,网络诈骗、网络陷阱等可能就会大行其道,使广大师生深受其害。我国目前有密码法、网络安全法、电子签名法等相关法律,及相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等政策法规来为网络治理保驾护航。但是,还缺乏统一的在线教学管理规范,网络数字资源安全管控依然是短板,亟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政府治理。政府部门是互联网治理的重要主体。要严格依法依规进行互联网治理,要运用政策力量来提高互联网治理水平,以创新理念健全和加强网络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3.网站平台(互联网企业)的配合。网络平台(互联网企业)即网络内容制造者是网络治理的另一大主体。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有责任传播正能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尤其对于在线教学网络平台,更应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用良好的网络氛围来影响学习者。

4.师生的自觉执行。在线教学的两大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网络治理必须要紧紧依靠师生的自觉执行。教师必须要牢把教学内容质量关,配合政府、社会织密、织牢学习者的“保护网”。

(六) 强化智慧教育意识

远程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秉承开放、共享理念,为远程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和服务。远程教育引领在线教学的方向,远程教育不需要在传统教学影响中亦步亦趋。疫情大背景下,现代教学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互联网+”远程教育意识得以强化,以个性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在线教学升级版正在形成。

网络学习环境的飞速发展得益于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合,“互联网+”远程教育更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服务理念,关注因材施教,为学习者提供以学习者本身为中心,体现学习者个性化特征的安全、可靠、便捷、智能的远程学习环境。

三、结语

在线教学迈向“新常态”,更需强化“互联网+”远程教育意识,提升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合能力,着力打造以个性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在线教学升级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构建在线教学的“新常态”,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基础,强化线上教学平台建设是保障,建设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是关键,提升师生的网络素养是前提,加大在线教学的网络治理是保证。

猜你喜欢

新常态教学资源学习者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