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金融学课程线上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疫情防控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20-12-09马元月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金融学讲授思政

□马元月

(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国蔓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此,国家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响应,各高校新学期不得不延期开学。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已上线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依托慕课平台和实验资源的平台,积极组织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以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顺利推进,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全国各地的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综合运用多种现代信息化的手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在线教学活动。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等院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广泛开展的线上教学活动,众多学生参与,使用多种便利的教学平台,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能够较好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为了适应特殊时期教学的需要,作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学科共同课程,金融学课程也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线上教学活动。在线上教学的实施中,老师和学生处于不同的空间中,通过网络将彼此联系在一起。如何在线上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状态,将金融学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在一起,必须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一、线上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重要性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总书记讲话的核心要义是:在高校的各类课程的讲授中,都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总的来说,“课程思政”就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具备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重塑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以保障和实现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任务。

由此看来,为了更好地实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任务,在目前广泛推进的金融学课程线上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财经类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具有雄厚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高素质专门人才。财经类高校各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之后大多从事与国家经济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资金营运及对外开放密切相关领域的工作。这些工作多数都与“钱”打交道,如何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具备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就成为财经类院校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对于金融学课程来说,由于其所讲授的内容涵盖着爱国主义、诚实守信、风险防范、职业道德、廉政意识和法律意识等多方面的思政元素,只有在当前普遍推进的线上教学中有机融入更多的思政元素,实现线上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金融学课程既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学科共同课程,又是金融学专业具有统帅性的基础理论课程。从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来看,金融学呈现出内容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特点。这门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涉及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从货币、信用、利率到宏观均衡;从金融市场、金融中介到金融监管。金融学课程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关系到学生对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而且关系到学生观察和分析现实经济运行中各类金融热点、焦点问题的正确方法的掌握,更会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线上课程的讲授中,有机融入思政内涵,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未来的职场之路能够更加坚实、顺畅。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甄别判断能力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领域的改革持续推进,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为了应对复杂的经济运行状况,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部门都适时适度地推出了各项改革措施和宏观调控办法,很多改革措施都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措施的实施确保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有序推进,确保了预期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经济体量大且经济发展不均衡,所以,在一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这时一些西方媒体就会发出各种各样的质疑声音。

在现在网络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学生很容易从各个渠道获得相关信息,对各类信息的甄别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金融学线上教学的组织中,教师应在讲授金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围绕课程内容,适时对金融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对一些金融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能够深入理解,加深印象。同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信心。

二、线上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实施路径

(一)深入挖掘金融学课程中的思政内涵

金融学课程内容中包含着众多的思政内涵,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讲授金融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内涵,寓德育教育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在讲解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的发展演变时,通过回顾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引导学生了解并理解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演变过程,使学生对引领世界金融业发展,在金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票号”“钱庄”和“银号”有充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授金融危机的传导和救助时,结合我国的实际,阐述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针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中央果断采取的相应对策,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危机国家的救助,体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彰显了我国的经济实力,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近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主持下,我国采取多项政策措施,加大对各类企业的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力量,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教育。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更是金融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从学生踏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就应该进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教育。对于金融学课程来说,可以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教育时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授货币的作用时,深入阐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讲授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和金融创新理论时,将商业银行的合规经营与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结合起来,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银行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规范;在讲授资本市场的交易活动时,分析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和证券欺诈等不良交易行为对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结合我国新证券法的实施情况,引导学生敬畏市场、敬畏法律、敬畏规则。

3.金融风险防范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把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人民银行在每个季度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多次指出,要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业的运行本身就具有高风险性的特征,这在我国体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此决定了我国的融资格局中,间接融资规模较大。较大的间接融资规模,能够广泛筹集社会资金,确保了国家一大批重点建设工程的资金需求,实现了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与此同时,金融体系中也聚集了大量的风险。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出现了向商业银行体系集中的趋势。因此,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教育就成为金融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金融学的线上教学中,应增加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高度重视来自金融体系、金融业发展变迁、资本市场发展、金融创新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方面存在的各类金融风险,使学生了解各类风险的成因及风险防范不及时或防范不当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如了解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构成及其特色,体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制度优势;在讲解P2P网络借贷和非法集资时,结合一些新闻事件,引导学生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还可以结合“E 租宝”、各类“校园贷”等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提醒学生要提高警惕,以免遭受财产损失与身心伤害。

(二)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在金融学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内涵,单纯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是很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1.历史沿革演绎法。充分利用学校晋商与票号博物馆丰富的金融史料,通过让学生实地参观,并进行深入讲解和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货币悠久的发展史、晋商的兴衰史以及中国金融业百年变迁和改革发展的历史脉络,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坚定信心,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的情怀,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典型案例分析法。由于金融业特有的高风险特征,使得金融领域大案要案频发,金融领域也成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所以,在金融学的教学中,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应在思政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授课中,要随时关注各种渠道披露的典型案例,在广泛收集、归类总结金融领域典型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深度剖析金融领域一些大案要案发生的深层原因,对学生进行预防职务犯罪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廉政意识,将职业道德建设和廉政教育融入其中。

3.热点问题剖析法。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一个困惑就是,金融理论和现实相距甚远,这样的课堂讲授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教师讲授没激情,学生学习没兴趣。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采用金融热点问题剖析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学科领域之广、内容之新、变化之快是一般学科难以比拟的。金融学既是一门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应用课程。在金融学教学中,只有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才能使金融理论和金融知识的讲解更接地气,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具体实施中,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背景资料导入和热点问题适时穿插的方法,有机融入热点问题分析。如在讲授世界货币职能时,分析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及人民币加入SDR;在讲授我国金融中介体系时,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成效及未来改革的着力点;在讲授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变迁时,分析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成立的背景和职责;在讲授资本市场时,分析我国科创板的推出和发展情况;在讲授货币政策工具时,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的创新等等。通过这样的讲解,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中的专业理论知识,使枯燥的理论讲授变得鲜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随时关注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4.比较分析法。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其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较高,法制也相对比较健全。这些国家在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研究中侧重于对宏观和微观的技术性问题的研究,他们往往将人与人的经济关系作为既定的研究前提,研究的主题是货币资金的有效配置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后,我国尚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仍然存在金融体系不完善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等问题。具体到金融学课程的讲授中,应该将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结合起来,在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已有的金融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采用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措施。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理论,并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有效途径。如对通货膨胀效应问题的讲解,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只有在存在闲置资源的市场体中才能实现。而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是,资源供给相对短缺,所以不宜采用通货膨胀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在讲授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时,西方很多国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较强,而在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应该服从于国家的根本利益。通过这样的比较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5.课堂讨论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金融学课程的讲授中,针对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可以通过分组课堂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引领其价值取向,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讲授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投机现象时,可以就“投资与投机”问题,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形成一个共识,在证券市场上不可能彻底摒弃投机,但是不能过度投机。只有通过有效的监管,遏制过度投机现象,才能确保证券市场的高效、有序运行,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资源有效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对于教师来说,组织课堂讨论之前一定要有周密的准备。讨论问题的提出一定要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讨论过程中,要灵活控制讨论的时间节奏,让学生围绕主题,深入理解相关问题;在讨论完成后,教师务必要进行总结和点评,概括出正确的观点和看法,使学生有所收获。课堂讨论教学法的实施,既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三)完善金融学线上教学资源

金融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内涵必然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持续推进,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金融学课程教学来说,要顺应金融业发展的实际,及时对线上教学资源进行更新。具体做法是:可由教研室主任和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所有讲授金融学课程的教师,对现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经过充分讨论,在吸收金融前沿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内涵,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大纲中,贯穿于授课教师每一章节的课堂讲授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任务。除此之外,在教学大纲的引领下,对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课件、录课视频、案例资料、补充参考资料等内容,也同时进行更新与完善。

三、线上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配套措施

实现金融学课程线上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离不开相应的配套条件和制度保障。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升授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高校教师要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热爱国家、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对高校教师基本的师德要求。教师的师德水平事关教育大业,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书育人主体责任。要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良好的教风培育形成良好的学风,用自己的品德言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坚持教书育人,努力做学生心中的人生导师。

对于金融学课程的授课教师来说,应进一步提高对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认识及重视程度,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认真学习并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充分发挥授课教师在学生精神塑造与价值观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

线上教学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该在备课时投入更多的精力,做更充分的准备,而且在授课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要熟练掌握各种线上教学的工具、软件和平台的使用方法。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更好地适应线上教学的需要。

(二)深入推进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专业课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离不开相应的制度保障。学校教务处在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教学质量、考核教学工作等方面,都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问题,对学校开设的每门专业课程,既要对专业理论和知识的传授提出基本要求,也要对思政元素的融入、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有了相应的制度安排,授课教师就会增强课程思政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线上教学,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议尽量采用小班授课,采用直播的方式,使教师更容易与学生互动,便于进行课堂讨论等方面的教学安排。对于学生的评价和考核,也要关注课程思政的问题。在试题的编制和课程学习成绩的构成中,也要将思政元素合理地融入其中。

(三)用先进的技术支持确保线上教学顺利进行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日益加快,网络上的各种思潮和社会现象会对学生的思维和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金融学课程线上教学的组织中,授课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新学期开学时,在课程导论的讲解中,要给学生提供可以很便利获得经济金融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的网站和其他资料的来源信息。让学生能够通过正规的官网获取有用的资料和信息,最大限度地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蚀。具体到每一节课的讲授中,都应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及时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热点问题,将思政因素自然嵌入其中,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加强学生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大投入,应该综合利用并建立满足各门专业课教学的平台,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课程网络资源开展专题讨论,教师能够在平台上分享课程思政教学的心得体会,使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

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活动,大学的教育对象是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青年。大学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教的专业课程,而且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金融学课程线上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可以在遵循课程本身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猜你喜欢

金融学讲授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金融学的“宏微观裂痕”与制度金融学研究
An Analysis on Internet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China
思政课“需求侧”
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前沿发展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我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