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创新型省份建设策略研究

2020-12-08唐海珍

文教资料 2020年27期
关键词:创新型湖南院校

唐海珍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深度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解答时代重大课题的必然选择。

一、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背景和意义

湖南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发展空间广阔,经济区位优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结合“一带一部”区域定位,2016年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五个强省”的目标,2018年湖南省更是成为全国第10个获批建设的创新型省份。湖南创建创新型省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打造“一带一部”区域创新平台和促进东中西部融合协同创新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放大湖南“过渡带”“结合部”融合效应,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引领整个中西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加快实现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关键举措,必将推动湖南在全面创新全面开放、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新的重大跨越。

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目标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目的是通过创新引领发展,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和提高综合实力,用创新的科学技术产品满足全省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有效推进创新湖南建设?2018年1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三步走”的建设目标,在加快集聚高端人才方面,明确要打造湖湘人才发展高地,造就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倡导“工匠精神”,加强实用技术型人才队伍建设。

二、湖南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创新型省份建设需求契合良好

“十三五”期间,随着湖南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成长,一批千亿产业集群相继形成,湖南“智能”引领创新发展。其中,长株潭城市群就获批了37个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67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为适应“中国制造2025”湖南行动计划、“互联网+”行动计划、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各行各业的生产都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湖南现有从业人员3700余万人,技能劳动者仅370余万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为实施技能强省战略,努力实现从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湘高职院校培养的拥有创新潜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与青睐。根据《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队伍需达到139万人左右,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20%左右。由此可见,在创新湖南建设背景下,脚踏实地坚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胜任创新劳动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和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活跃的创新思维的科研人才队伍已成为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把职业教育纳入制造强省建设规划,湖南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在校生规模和内涵水平均位列全国前五位,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精准扶贫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国家战略的能力越来越强,与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契合度越来越高。

1.院校布局与地方经济发展契合度高。

目前,湖南省实现了主要行业和每个市州至少办一所高职院校、每个县重点办一所中职学校的目标。根据《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湖南高职教育围绕“一带一部”倡议和长株潭、洞庭湖、大湘南、大湘西四大区域板块布局了21所卓越高职院校、49所一般高职院校,并在长株潭、洞庭湖两大区域板块建设了长沙、株洲、常德3个职教城,职业院校服务经济发展的布局进一步优化(见表1)。

表1 高职院校对接“一带一部”布局情况

(数据来源:《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

2.专业布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契合度高。

湖南省积极推动职业院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全省高职院校主动对接湖南“十三五”确定的高端装备、绿色低碳、生物、数字创意、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全省高职设置专业432个、专业点1686个,基本覆盖了湖南优势、特色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岗位与工种。其中,高职一、二、三产业类专业个数占比为6.25∶35.65∶58.1,与湖南当前一、二、三产业结构的8.5∶39.7∶51.8比例基本相适应。2018年,新增与区域主导产业对接的专业点150个,撤销与区域主导产业相关度不高的专业点71个,对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数达到349个,占专业总数的80.79%;专业点达到1341个,占专业点总数的79.54%,专业布局进一步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见图1)。

图1 专业布局对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况

3.人才培养与创新型湖南建设契合度高。

湖南省积极探索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推动全省高职院校与1230余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与125家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建“湖湘工匠”培养基地764个、员工培训中心120个、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38个。2018年,全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55个,校企合作攻克关键技术难题243个,校企合作研发重要新产品406个,较上年度分别增长57.41%、50.93%、32.68%(见表2)。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与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吻合,反映出湖南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匹配度高(见表3)。

表2 人才培养对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况

表3 对接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三、湖南高职教育深度融入创新型省份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湖南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质量提高的同时,仍存在种种问题与挑战,成为教育深度融入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制约因素。

1.院校软实力不足。

高职院校软实力是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主要由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品牌、学院形象、学院文化、创新状态等要素组成,对内表现为对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表现为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近几年,湖南高职教育发展迅猛,不乏在全国职教届名列前茅的院校。但是,整体而言,尤其是与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北京等职业教育发达省份相比较,湖南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亟待提升,软实力不足现象突出。武书连《2019中国高等职业学校和中国高等专科学校评价》发布的1256所高职高专中,湖南省仅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跻身全国前100名,位列第37,共17所学院挤入全国前300名。在“学校省际实力”得分榜中,湖南全省总得分排名全国第六,但是校均科学研究得分为第十位,可见在科技服务创新湖南建设方面贡献度不高(见表4)。

表4 中国1200所高职高专学校省际实力

2.智力引擎作用发挥不显。

除教学、科研以外,高职院校依托专业、师资、场地等优势,经常为社会直接提供企业员工技术培训、社区文化培训、农民职业培训及服务现代农业等。近三年的《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院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等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见表5)。但是,与本科院校相比较,高职院校横向技术服务企业的能力仍需加强,全省高职院校虽然产生了一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但在全国有影响、得到行业企业高度认可的成果不多,科技研发总体水平有待提高,科技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表5 湖南省高职院校服务贡献表

3.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对接精准度不够。

据统计,全省有50%以上的高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文秘、物流管理等专业,使一些专业人才的培养供过于求,人才精准供给不足,存在“结构性失业”现象。同时,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人数占比不高,培训的企业员工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数较少,都凸显出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见表6)

表6 2017—2018年校企合作开展“芙蓉工匠”培养情况

4.人才贯通培养通道不畅。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必须形成职业教育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通道,构建起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0年1月《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探索优质高职院校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湖南也在打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总体来说,通道尚未真正打通,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适应,需要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四、湖南高等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实现路径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特色类型和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高等层次,只有强化使命担当,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为建设创新型湖南、实现技能强省增值赋能。

1.营造有利环境,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创新湖南建设能力。

高职院校软实力不足既有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社会评价度不高,又与高职院校本身硬件条件有限、名师大师缺乏、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因素有关。因此,需要持续性“增投入,优配置”。政府要对高职教育增加生均拨款等投入,尤其对与新兴战略产业对接的“一流”专业群增加支持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的软硬件环境;高职院校要加大改革力度,探索内涵发展路径,通过不断提高服务创新湖南建设的能力,提高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

2.做好顶层设计,实现人才贯通培养和技能型人才精准供给。

创新型湖南建设既需要大批尖端科技人才,又需要大批技能人才,培养量大质优的“工匠湘军”是当务之急。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探索研究生、本专科一体化培养模式,构建科学有效的现代职教体系。同时,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进一步完善动态的专业设置和退出机制,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为产业提供精准人才供给。

3.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政、行、企、校多方联动的长效机制。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也是高职院校服务贡献的必由途径。一方面,校企合作育人才能更好地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在人才规格、人才标准、人才数量等方面符合社会需要。另一方面,校企深度合作,才能攻克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关、解决协同创新等问题,助力推动“湖南制造”走向“湖南智造”。为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抓好产教融合机制建设和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构建政、行、企、校多方联动的长效机制。通过职教集团建设、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立项等项目建设,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标准开发等方面与企业广泛开展合作,提高服务行业和企业的水平。

4.完善激励机制,培养大批高水平教师和“芙蓉工匠”。

继续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计划”。支持高职院校建立灵活的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围绕科技创新前沿、我省产业重点领域,培养、培育、引进一批知名的专业群带头人、产业导师、技能大师。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审、项目遴选和平台建设等过程中,矫正和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和唯奖项现象,完善教师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去除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赋予产教融合领军人才、产业教授(导师)、湖湘工匠和技术能手更大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提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使“高精尖缺”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起,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芙蓉工匠”。

五、结语

“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基本要求。湖南高等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创新型省份建设既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利用自身优势特色,积极对接行业产业企业,抓住湖南“一带一部”建设机遇,加快自身建设,真正走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创新型湖南院校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