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途径

2020-12-08王安澜

山西青年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危机辅导员心理健康

王安澜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097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在高校危机事件中的比重逐年上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成为国内热点问题,部分专家甚至认为大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重灾群体”。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大学生某种心理上的严重困境,大学生遭遇超过其承受能力的紧张刺激而陷于极度焦虑甚至失控的状态。因情况紧急,以往的应付方法失效,内心的稳定和平衡被打破,易导致严重后果。①

目前各高校都构建并不断完善着适应本校情况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依托此体系扩展心理危机多方识别和干预途径,开展心理危机排查,可以帮助辅导员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掌握更多细节,避免由于信息不畅,错过干预最佳时期,减少更严重危机的出现。

一、识别和干预心理危机的途径分析

(一)提高大学生心理问题自我甄别力

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宣传,当代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处于不断上升中,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简单基础的判断。建构大学生心理自我调控体系是辅导员日常心理工作的重点。学生自我调控体系的有效建构能帮助学生增强免疫力,学会自我化解心理危机,保持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②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主动找辅导员聊天或主动预约学校心理中心的心理疏导的学生,他们会主动寻求帮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要想学生有话愿意和辅导员说,首先辅导员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学生成为朋友。对于这类学生辅导员要做到倾听为主,尽可能消除他们的顾虑,同时和心理中心做好沟通配合,建立重点关注档案,为后续重点关注工作做好准备。

(二)重视大学生心理骨干队伍建设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是指建立以校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为主导,以院系心理辅导员为骨干,以班级心理委员为基础,以宿舍心理信息员为主体,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危机预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③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是高校心理工作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除学校心理中心和学院外,以心理委员和宿舍长为主的大学生心理骨干逐渐成为心理危机干预的中坚力量。

大学生的朋辈心理关注和疏导在老师和学生间起着承上启下、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委员和宿舍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更充足的时间观察和了解身边每一名同学的情绪变化及精神状态,发现被辅导员忽视的细节和先兆。同时相近的年龄和相似的价值观也让大学生心理骨干更容易获得被关注学生的信任,成为倾诉对象。

如在某个案例中,李某的室友王某联系笔者称李某最近情绪很不稳定,曾说自己患有抑郁症但王某并未在宿舍看到过其服药。据此笔者联系了李某家长,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其家长并不知道李某偷偷去看过医生。很多时候在学生的刻意隐瞒下,家长和老师都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特殊情况,但他们自己相对来说更容易对室友及好友敞开心扉。调动学生干部以及每名普通同学,让学生本身成为辅导员了解学生的触角,提醒他们在注意到同学异常心理信号时及时汇报辅导员,这可以很大程度上规避更严重问题的发生。

(三)做好家校联动工作

由于家长与学生之间固有的血缘关系,情感和道德的内在联系,所以家庭教育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成效,这也是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力量。④原生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家庭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家长的说辞很多时候是持保留态度的,需要辅导员能准确从家长语气措辞中找到关键点,区分事件轻重缓急。如在某次事件中,学生王某的母亲联系笔者说王某近期情绪低落,希望多关注,但在笔者约谈王某后,该生承认自己患有抑郁症已去过医院。在该案例中如果辅导员因为王某家长没有明确说明情况而忽视了对该生的进一步关注,则很可能造成学生的严重安全隐患。

家长和学校掌握着学生生活的不同侧重面,部分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和在校的团体生活表现并不一致,辅导员切不可忽视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从多角度了解学生情况,特别是对于重点关注的学生,和其家长更要做到定期联系。

(四)开拓网络心理教育新阵地

和打电话或当面沟通相比,当代大学生更乐于通过微信等网络途径和辅导员交流,通过网络记录心情状态。很多学生甚至一学期也不去辅导员办公室几次,但在网上却和辅导员很熟悉。笔者曾经通过某名学生的朋友圈状态敏感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家长进而阻止了该生的冲动行为。事后该生父亲曾对笔者说,孩子的微信朋友圈把他们屏蔽了,如果没有学校的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成为网络心理教育新阵地,从中更容易发现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当他们用网络新媒体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时,他们在勇敢面对自己的心理成长过程并且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完善。⑤辅导员要利用好网络收集学生信息,通过朋友圈文字推断学生的心情和情绪管理能力;通过留言和回复掌握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私信聊天了解学生状况,把握思想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关注和疏导。

二、识别和干预心理危机事件途径的重难点

(一)在学生朋辈心理干预时辅导员要注意宏观把控和信息公开的尺度。大学生心理骨干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对危险程度估计有所偏差,有时会为了朋友义气而选择帮助隐瞒真实情况。辅导员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骨干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心理培训,提高大学生识别危机信息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危机汇报不是小学生“打小报告”,而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加深学生间的责任意识和整体观念。

(二)部分家长出于“保护”孩子、认为学生教育完全属于学校、片面相信自己孩子不会有问题等理由,拒绝和学校沟通配合,错过心理问题的最佳发现治疗期。高校和学生家长必须坚持目标一致原则,引导家长参与建档工作,并将家庭纳入心理危机学生干预管理体系,让家长参与心理危机学生预前、预中、预后全过程,进而形成学校和家庭的联动工作。

三、结论

危机事件的前期识别和干预是高校危机应对方案中的基础,相较于高成本的事后补救,及时有效的事前干预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损失。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应从实际出发,探索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多方识别和干预途径,通过科学化、智慧化的手段确定心理危机干预对象,果断采取干预措施,为处于心理困境的大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撑,尽可能的将危机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阻止危机事件进一步升级。

注释:

①范蕊.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构[J].中国校外教育,2008(03):12-13.

②杨微梅,黎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构探析[J].高教论坛,2010(1):40-43.

③陈燕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建设研究[J].山东青年,2016(5):26-27.

④梁虹.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53.

⑤蔡雪,王超超,李伟琨,李秋涛,张苗苗,袁富菊,王刍心.基于网络日志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应用机制探讨.校园心理,2011,9(4):273-274.

猜你喜欢

危机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危机”中的自信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