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2020-12-08

山西青年 2020年12期
关键词:成果改革开放思政

陈 旻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01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探索,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简称“马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概括和总结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马学科”建设,深化“思政课”改革,取得更多高水平的成果,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就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就,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概括。我认为,从比较综合、相对宏观的角度,可以将其主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形成了完整的德育体系。40多年来,在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的建设与发展中基本形成了高水平、有特色、完整的德育体系,具体包括培养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科研体系、方法体系、管理体系、考评体系、实践体系、培训体系、保障体系等。比如,从培养体系和学科体系来看,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在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科建设体系。这些体系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共同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有机的德育体系结构,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实践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又比如,从“马学科”学科点的发展变化来看,“马学科”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在2006年初有21个,2016年发展到43个,2018年初又进一步增至8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在2006年初有187个,2016年初发展到195个,2018年初又进一步增至273个。学科数量的增加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它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学科”,其发展速度在学科发展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二)取得了丰富多样的成果。40多年来,在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建设与发展中取得了多方面、多样化的成果,主要包括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学科成果、课程成果、教材成果、人才成果等,这些成果来之不易、可圈可点,在高校、在全国影响很大,就其可比性而言,足以同其它许多学科、许多课程相提并论、等量齐观,甚至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超越了其它许多学科、许多课程。这些成果中,最主要的应当是人才成果,即培养了一大批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研究、思政课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相关管理工作的人才,他们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经并正在继续作出突出贡献。所有这些成果不但展示了高校“马学科”建设和“思政课”建设取得的巨大进展和成绩,而且支撑着高校“马学科”建设和“思政课”建设的有力拓展与提升。

(三)培养了大批的合格人才。40多年来,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建设与发展在学校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思政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马学科”和“思政课”面向所有的大学生,其建设与发展特别是教学改革的成效体现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上,特别是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上,为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一切,推动并保障各高校为行业发展、地区经济和社会建设培养了大批的合格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推进了队伍建设上台阶。40多年来,在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中,高校的“马学科”与“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数量、学历、学位、职称、水平、能力、素质等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和持续的优化,队伍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马学科”和“思政课”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高校有66378名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其中专职教师占69.03%,45818人,兼职教师占30.97%,20560人,这其中一部分教师同时也参与或承担“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工作。与此同时,面向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新进教师、骨干教师等进行的三级培训体系即国家示范培训、省级分批轮训、校级全员培训已经初步形成并发挥了积极作用。对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实施择优资助计划和国内访学计划进行重点培养。同时还实施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推进示范或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五)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40多年来,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建设与发展坚持正确导向,凸显问题意识,结合各校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将思想政治之“盐”融入学校教育之“汤”,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时代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其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持续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切实维护了高校校园和社会大局的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受教育部委托,由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心从1991年开始至今连续进行的大规模的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年度滚动调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据该调查显示,2003年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度是66%,2016年上升到了91.2%;2008年他们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赞同度是67.7%,2016年上升到了89.9%;2005年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赞同度是88.1%,2016年上升到了90.5%。

二、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建设取得的经验

从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建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中,我们可以初步总结出这方面建设取得的一些经验,这主要表现或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也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包括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的建设与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说的“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的一个重要方面。完全可以这样说,党的领导是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建设与发展的最大优势,马克思主义是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建设与发展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是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建设与发展的亮丽底色。因此,在高校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并将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二)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的建设与改革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实践过程中进行的,必然具有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改革是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学科”和“思政课”的建设与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中走到了今天、走到了现在,无疑也要在改革开放中走向明天、走向未来。因此,要用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高校的“马学科”建设和“思政课”建设,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继续深化高校的“马学科”建设和“思政课”建设,要用高校“马学科”建设和“思政课”建设的成就和成果更好地服务和更有力地推进改革开放。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引领着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它也被及时、有机地融入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之中。党在理论创新上每前进一步,高校的“马学科”建设和“思政课”建设就跟进一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仅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而且进学术、进学科、进培训。因此,要坚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1],要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高校“马学科”建设和“思政课”建设的中心内容,要坚持通过高校“马学科”建设和“思政课”建设,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积极进行学习、研究、宣传、普及,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的建设与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是基本同步、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是基础,它提出问题并应用、检验科学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它回应问题并化解、疏导学生困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平台,它研究问题并提供、创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同宗同源、同向发力、人员交叉、相互促进的。因此,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融入高校的“马学科”建设、“思政课”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之中,要注重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与思政工作的协同创新,要聚合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与思政工作的育人合力。

(五)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马学科”和“思政课”的建设与发展与各行各业各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是紧密联系的,具有行业或系统的特色和一定的优势或长处。今天,行业和系统的概念在淡化,行业和系统的情况在变化,但行业和系统仍然存在,行业和系统的历史、文化、精神等仍然在传承。因此,就行业或系统的高校来说,要继续加强与行业或系统的联系与协作,要努力争取行业或系统各方面对“马学科”建设和“思政课”建设的支持与帮助,同时要用“马学科”建设和“思政课”建设的成果主动服务行业或系统的发展,大力促进行业或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成果改革开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验收成果
思政课“需求侧”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