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2020-12-08李从海

祖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分层数学知识知识点

文/ 李从海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就要做好教育研究工作,利用数学知识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认知、兴趣与爱好方面不同,所以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发挥出分层教学法优势,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一、核心素养下数学分层教学原则

(一)以人为本

教育能够启发人的思维,优化生活方式,实现人的价值与生命。因此在教育中就要确保所开展的教育活动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要结合教育基本要求,强化改革与管理工作,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实际发展需求,从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其次,在教育中要掌握学生学习需求,以全体学生为基础,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掌握学生学习能力,才能设计出适合的教育目标,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准确分层。因此在教育中就要求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以满足学生发展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1]。

(二)个体差异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就要掌握学生个性特点,明确学生情感变化,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准确分层。在分层过程中则要坚持从客观、合理与科学角度出发,以充足耐心面对学生,通过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2]。

二、核心素养下数学分层教学措施

(一)做好备课分层工作

在核心素养发展中使用分层教学法不仅可以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目标,挖掘出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坚持落实核心素养,对传统教育形式进行创新,解决教学局限性问题,结合学生特点与能力,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基础,在展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落实分层教学法。想要发挥分层教学优势,就要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在掌握学生具体层次后进行备课。由于数学知识有着抽象性较强的特点,所以教师就要结合教育内容将学生带入学习中去,在挖掘教材内容的同时做好备课,给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目标,培养学生抽象能力与运算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如在讲述三角形这一知识时,由于这一内容对学生的抽象思维与运算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就要以共同发展为基础,结合教学过程做好分层。在第一层次中,则要掌握三角形基本知识,解决灵活性较强的问题。在第二层次中则要在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在第三层次中则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知识,解决难度较大问题。通过完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由于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所以教师就要摆正教学态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自身则要以引导者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且在这一模式下能够让学生在探索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控制好教学难度,避免向学生讲述难度过大的知识,否则势必会加大学生学习压力。通过对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制定教学计划,保持学生学习动力[3]。

(二)做好教学过程分层

由于这一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就要坚持从核心素养教育入手,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能力为主,确保教育的合理性。在使用分层教学法时,则要坚持从全体学生主体,在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同时确保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利用提问等方式来激发学生思考欲望,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点,实现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目标。如在讲述函数知识时,就可以给学生设计出问题,在面对第一层次学生时,则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什么是函数?在面对第二层次学生时,则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自变量有取值范围?在面对第三层次学生时,则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因变量有与之对应的取值范围?通过向学生提出层次不同党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函数知识,同时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理解函数中提升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课堂教学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就要坚持从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知识结构与激发学生参与欲望入手,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使用分层教学法,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在引导学生学生分析与探究问题中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当学生在认知方面产生冲突后,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具体层次,确保教学的合理性。在面对第一层次学生时,则要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入手来进行教育。在面对第二层次学生时则要从激发学生思考欲望,识别旧知识与新知识来进行教育。在面对第三层次学生时,则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观察学生动向的基础上挖掘学生潜能。通过以层层递进模式为主,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压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4]。

(三)做好训练分层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点,就要发挥出课堂训练作用,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借助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反应来调整训练难度。因此在训练教学中就要坚持从分层教学出发,结合学生特点做好数量、难度等方面的设计,确保所开展的教育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在面对第一层次学生时则可以提升基础题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面对第二层次学生时则可以从设计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在面对第三层次学生时则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其次,可以借助布置分层作业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所以就要做好区分工作,确保学生能够逐层掌握数学知识。在选择题目时则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学习能力进行选择,通过给学生布置弹性作业,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从而在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如第一层次学生以巩固知识为主,第二层次学生以强化训练为主,第三层次学生以思维拓展为主。通过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发展空间,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5]。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就要坚持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出发,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划分成为不同的层次,落实分层教学法,确保学生能够在适合的层次中掌握数学知识点,教师也要及时更新资深教育理念,主动观察学生,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分层数学知识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雨林的分层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