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2020-12-08张慧

祖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学生精神传统

文/ 张慧

小学语文在小学阶段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同时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语文教不仅学包含了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文学传统,还有文化底蕴。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也会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良好载体,弘扬传统民族精神。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经过不断的演变从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我国民族物质和社会风貌的民族文化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是居住在我国国土上的中华儿女的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个性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优良的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有我们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是我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思想融合的产物。我国传统文化,在经过百家争鸣后,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经过每一代中华儿女的继承与发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单一,应试教学

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学校还是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评价教学质量的高低,小学语文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教师们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也主要是以老师讲解为主,例如讲解古诗词时,只是注重记忆,也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人的心理活动,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是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这样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感到的是课的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影响了学习效果,这也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只注重记忆,忽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目前而言,许多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背诵。例如,在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很多老师仅仅带着学生读几遍,之后布置下“背诵”的任务。小学阶段的学生不知道背诵诗文的意义,更不能体会诗的意思,但不能违背老师的意思,死记硬背,从而缺乏兴趣,做到对诗词的深入的了解,学生记忆起来也更简单,也才能从诗词中学到知识。

(三)缺乏传统文化的渗透

虽然国家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但有些地方由于教育改革力度不够,学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够重视,据调查显示好多小学语文教育忽视了传统文化,并没有渗透传统文化,导致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掌握量少,基础薄弱。

三、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经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承,我国炎黄子孙创造除了我国独特且极有魅力的传统文化,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中不断传承与弘扬。特别是是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是传统文化乃至现代文化中永不磨灭的主题。小学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继承爱国主义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小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认同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友爱,这对于我国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二)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需要加大传承力度

目前,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多的外来文化,日本文化、韩国文化、还有西方等等,喜欢听外国歌曲,阅读外国名著,因此很多孩子都不知道阿福是谁,不知道长命锁的意义,对于传统的文学嗤之以鼻,传统的文化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没有感觉的,由于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塑造还不完整,会导致他们盲目尊崇外来文化,而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则没有兴趣。最典型的就是一些学校,重视西方节日,在每年的12 月25 号会过西方的圣诞节,小学学校中到处都是圣诞树以及圣诞老人,相对而言,我国传统的文化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等,却没有这么大的宣传力度。除此之外,小学生更多的接触日本动漫文化、追求韩国明星,等等,追求刺激,对于本国传统文化接触则不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孩子们的思想逐渐被西式文化所取代,他们更加热爱市场经济化模式下的东西,更喜欢信息的高科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越少。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是势在必行的。

(三)有利于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形成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国的民族意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这不仅是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理念,也是顽强拼搏的坚定意志,更加是是中华民族之本、是中华民族之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要不断传承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秉承小学生奋斗精神的目标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从而让小学生们能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策略

(一)对教材进行拓展,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当中对语文教材进行优化,使得传统文化能够在有限的文章当中得到充分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好。小学语文课程的许多课文大多是在教育专家和语言学家精挑细选下列入课本中的,这些课文都是具有浓厚人文思想的,例如《孔子拜师》《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注重故事和课文字面意思的讲解,却忽视了文章后面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仁爱和孝道思想,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潜移默化的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思想相结合,与生动的事例结合起来,丰富起来。那么小学生就会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二)营造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扩展其内涵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基本知识,同时还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深学生的内涵修养。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播,还要去阐述传统精神的内涵。如全国各地的春节是怎么过得,不同民族过节的风俗有哪些差异;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于网络、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把教材作为基础,结合实际,经过查阅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学生产生对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浓厚兴趣,受到我国优良传统的启迪,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文化。从而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丰富课堂文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加入情景式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对传统文化,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古文化当中的内涵,领会诗词当中的传统文化。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正是个人价值观和学习能力锻炼的关键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设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文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

综上所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是我们的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人生启蒙教育的开始,又是我们长远教育的开端,而品德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力度,在学生幼小的心里埋下学习传统文化的种子,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小学生精神传统
虎虎生威见精神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老传统当传承
拿出精神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