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老舍《茶馆》中的语言艺术与整体结构特征

2020-12-08陈凤祥

祖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王利发茶馆老舍

文/ 陈凤祥

老舍的《茶馆》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在这部话剧中,故事的地点是高度集中的,主要讲述了在裕泰茶馆中的故事,但是时间的跨度很大,有三个时代背景,其中汇聚了各色人物,描摹了社会上的三教九流。可以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用一个茶馆描写社会人生,是老舍先生对于深刻主题的挖掘和结构特色缩小化的体现。加强对这一作品的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茶馆》的时代主题

老舍先生于1956 年将《茶馆》本部作品创作出来,其不仅是老舍先生的重要代表作品,也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茶馆》的内容十分精炼,但却将丰富的思想情感与时代主题反映出来。故事于裕泰茶馆展开,在茶馆兴衰过程中,生动描述了诸多人物的人生变迁,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等三个时代的社会面貌给淋漓尽致呈现出来,作品既是对旧中国黑暗、罪恶的彰显与批判,又将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发展规律给深刻揭示出来。

《茶馆》本部作品涉及到了三幕话剧,每一幕剧开始的时候,就表明了时间,确保读者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每一幕剧的历史背景。在这三个不同的时代中,虽然事件不一样,但却都是一样的萧索和悲凉,都蕴含着同样的民生疾苦。用老舍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要“葬送三个时代”。由此可见,《茶馆》这部作品就相当于老舍先生专门为旧社会而制作的挽歌,其将老舍先生对旧社会的憎恨之情充分展现出来。

二、《茶馆》中的语言艺术

老舍先生在语言艺术方面造诣较高,通过提炼十分平淡的日常语言,将宏达的故事以及深邃的思想展现出来。《茶馆》作品中出现了较多的人物,但每一个人物形象却十分的鲜明,主要原因就在于老舍先生能够对人物的语言行为特点准确把握,通过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促使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身份特征等得到体现。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个性化。对话是戏剧的本质,人物的言语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到人物的形象。通过个性化语言的应用,方可以将人物形象给生动勾勒出来,帮助观众对人物的独特个性深入了解。在整部话剧中,人物之间的对白,比方说家常里短、街谈巷议,都是生活化的描写,但是却又具有着十分浓厚的意味,因为,在这一话剧中的每一位人物,老舍先生都赋予了他们十分强烈而突出的个性。因此,他们的语言,也都有着自身的与众不同之处。如松二爷、常四爷、二德子亮相时所说的话语,就立刻彰显了各自的性格特征。松二爷的性格比较谨慎,所以他才会说:“来,坐下……外场人。”常四爷则比较的耿直,他面对二德子的质问,毫不示弱。二德子面对松二爷的和事话语,丝毫不讲情面,也将其恃强凌弱的性格特点给刻画出来。再如沈处长,虽然其只有十几秒的亮相时间,并且只有“好”这么一个字的台词,但却让人难以忘怀。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对汉语腔调故意模仿,以便将其高贵的身份给凸现出来。其次,动态化。为促使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与生动,仅仅依靠个性化语言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要充分融合人物对话与具体情境。老舍先生通过细致化描写不同情境中同一人物的语言变化,将人物性格变化脉络清晰展现给观众,同时对于情节发展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以《茶馆中》王利发这一人物形象为例,可以说王利发具有最为鲜明的个性和最为丰满的形象。王利发出场时,精明能干,希望能够讨得他人欢喜。所以他说:“你甭吓唬……卖热茶去!”通过这些话语,即展现了他商人圆滑的性格。到了第二幕,王利发的话语形式出现了一些转变,“yes、all right?”等外国词语经常从他口中冒出,既是对他圆滑形象的再次塑造,又将当时的社会情境给表现出来。而故事的最后,王利发虽然一直保持着谨小慎微的处世态度,却依然难以逃脱恶势力的打压,茶馆倒闭了。他的性格出现较大转变,内心情绪终于爆发了出来,他大声喊道:“我可没……谁?谁?”王利发性格圆滑,这个时刻除了对一生经历进行反思之外,也不自觉的想要将内心的委屈、愤慨发泄出来,同时又要想对不公正的世道进行控诉和反抗。王利发的语言变化与其人物性格特点与发展路径十分贴合,不仅人物性格、形象得到了丰富,也让作品本身的思想性大大增强。最后,丰富性。在《茶馆》本部作品中,老舍先生将十分丰富的语调、语气词应用了过来,这些“啊、哪、吗”等语气词十分的常见与普通,但经过老舍先生的处理,却蕴含着十分深厚的内涵,将人物的神态、气韵等展现出来。如在“常四爷斗二德子”一幕中,二德子与马五爷的对话中运用了较多的语气词,这些语气词加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二德子的“吗”和“哪”,生动展现了其欺下媚上的性格特征。这些简单的语气词,既能够让人们对人物当时的神情有效感知,又能够对人物的心思动态实时觉察。

三、《茶馆》中的结构布局

《茶馆》的谋篇布局可谓独具匠心,在本部作品中,没有任何一个矛盾长期存在,而是对人物故事进行了着重描写。作品中的小故事甚至也没有联系,单从表面来看,不同幕之间没有紧密的情节联系,但若深度思考却能够得知,作者所融入的深层次政治意识将这些小故事有机串联了起来。如在作品中,出现了较多的“莫谈国事”这一字条,其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将军阀政府统治下人们受苦受压的状态以及无从倾诉的心理状态给充分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对解放之前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深刻揭示。茶馆中的人物三教九流,从一个茶馆中即可窥探整个社会。老舍先生从裕泰茶馆这一细小背景着手,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应用过来,先后塑造了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通过言行举止的描写以及人生坎坷经历的描绘,将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给折射出来,从中也能够对社会动荡变迁的大背景有效感知。老舍的这种创新与尝试,造就了《茶馆》作品的伟大,他对形形色色的人物、纷繁复杂的情节从容驾驭,在“茶馆”这一小舞台上展现了极大的天地。

《茶馆》本部作品采用了十分独特的戏剧结构,作品中的每一个情节线索都不是完整和持续的,只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发展来支撑着整体结构,带动情节的发展。在老舍《茶馆》话剧中,有多达七八十个人物,但却难以分清人物的主次关系,每个人物仿佛如过客一般,仅仅在茶馆中将自己的人生讲述出来。每一个人物的活动也是局限的,仅仅将茶馆中的横断面截取出来,而通过巧妙连接与组织这些人物的无数画面,即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又感人的卷轴画,在剧情推进过程中,随之缓缓打开。所以在《茶馆》的布局结构中,具有这样一个重要特色,那就是“以人为主”、“事随人走”,使得《茶馆》这一话剧能够给人一种形象立体的感觉。[1]

这种“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的好处是主次分明,主要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两代相承,各个人物对自己的故事进行叙述,通过时代的变迁连接这些故事。基于剧情变化,龙套人员则能够自由来去。整部作品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茶馆中出现的所有人物都对自己特定的故事进行讲述,而这些故事又在时代背景中汇集起来,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通过本种结构布局的创造性应用,不仅能够将更广阔的生活范围呈现出来,还能够对特定时代下人物个性、性格命运给鲜明生动的塑造和凸显,进而促使作品主题得到深化和彰显。而且这也是老舍先生与中外传统的戏剧写法完全不同,是一个大胆创新,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国的话剧史和文学史上,老舍先生的《茶馆》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的结构十分特别,而且语言特色也十分独特,仅仅只是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刻画,就揭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主题。

猜你喜欢

王利发茶馆老舍
简析《茶馆》中王利发性格的复杂性
《茶馆》
北平的秋
浅谈《茶馆》中王利发的性格特点
茶馆(节选)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