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馆参与公众信息素养培育:角色与路径*

2020-12-08

山西档案 2020年3期
关键词:档案馆培育公众

(南昌大学历史系 南昌 330031)

互联网时代已经进入以“PB”(1024TB)为单位记录结构与非结构信息的新时代。面对信息资源爆发式累积增长这一趋势,信息素养成为公众必备的能力之一。2001年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将21世纪能力素质概括为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1]。在对我国12类各界社会群体和专家的问卷调查与访谈中发现,社会各界一致认为信息素养应该成为未来人才的重要素养[2]。但目前,我国公众信息素养培育陷入困境,公众信息素养水平与信息时代爆发式的信息增长对公众信息素养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越发突显。档案馆作为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机构,应及时关注信息时代公众信息需求和信息素养教育,积极承担培养公众信息素养的责任,找准定位,多途径提高公众信息素养。

1 公众信息素养内涵及其培育目标

1.1 信息素养内涵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全新概念,并将其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3]。随后,围绕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各国都根据国情开展了深入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内涵得到不断丰富。明桦、林众等人指出信息素养的概念由过去单一维度的技能进一步扩展到多维度的综合素质,由静态的结果发展到动态的过程[4]。我国学者对信息素养的内涵也进行了广泛探索,但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素养定义。王本刚、马海群在研究、比较国外的信息素养的内涵和标准后概括提出:信息素养是一组以合理、合法以及合乎道德的方式查找、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综合能力[5]。目前在面临信息爆发式增长挑战的同时,因利益等相关因素的驱动,公众同样面临着信息泄露、丢失和受到侵犯的风险。笔者认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还需学会保障自身信息安全。

1.2 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目标

信息素养的内涵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丰富,信息素养培育目标也顺应时代要求在不断优化。信息素养培育目标是公众在社会需求的作用下适应社会发展的信息素养内涵的具体化。

1.2.1 提高公众信息意识,搭建信息反馈库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只有公众形成信息意识,明确信息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时形成信息第一思维:我需要哪些信息?我可以从哪里获取信息?我可以利用什么方式获取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第一反应在思考后能形成基础方案指导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信息行为。信息意识在信息行为中通过不同问题的解决得到不断强化,进而更高效指导信息行为。公众通过信息行为中的积累逐渐形成信息反馈库,例如快速明确自己所需信息,择优选择信息工具,浏览收集的信息网站等,帮助公众更好查询、获取以及利用信息。

1.2.2 帮助公众掌握信息工具,多途径获取信息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工具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熟练使用信息工具,可以帮助公众多途径获取多类型、多载体形式的信息。目前,公众多习惯利用搜索引擎以及相关数据库进行信息检索,如百度、谷歌、知网等。“有事找度娘”已经成为反映公众日常信息行为方式的俗语。利用搜索引擎、数据库在难以计数的信息中快速高效地获取对公众有价值的信息一直是公众期望的。信息素养的提高让公众自发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中主动学习,熟练掌握更新的信息工具,多途径获得较为全面的信息。

1.2.3 引导公众批判辨别信息,正确利用信息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搜索引擎采集、处理信息的过程及其技术决定用户使用搜索引擎获取的网络信息内容不全面、信息质量差、标引质量差、排序质量差[6]。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公众能够有效辨别信息,从优劣掺杂、真伪难辨的信息中判断信息真伪及有用性等。2016年5月引起全国讨论的“魏则西”事件反映了搜索引擎在给公众带来便利性的同时,其运营中存在的利益因素可能会给检索信息的公众带来伤害。信息素养培育教会公众在进行检索、利用信息时,提高辨别、审视信息的能力,正确利用信息,以减少和避免类似“魏则西”事件的发生。

1.2.4 增强公众信息伦理认知,合理发布传播信息

网络的虚拟性给予了网络用户更高的自由度。有些用户在社交平台随意发布、传播不实消息来博取关注以及获得利益。《2018年度微博社区治理报告》显示2018年微博共处置各类违法违规信息共计153.88亿条;全年共处置人身攻击、冒充他人、泄漏隐私等涉及人身权益侵权的内容21.4万条,处置涉及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侵权的内容56万条[7]。尽管如此,目前在部分社交平台中,一些垃圾信息、虚假信息仍随处可见,已经处置的违规信息及社交平台中仍然存在的垃圾信息、虚假信息说明公众信息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在信息素养培育过程中加强公众信息伦理认知,教导公众自觉抵制违法发布、传播、利用信息的行为。

1.2.5 提升公众信息安全意识,自觉保管好重要信息

生活中,直接丢掉快递单、浏览一些网页、注册一些网站等行为都有可能间接被第三方恶意利用,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并且在电子文件逐渐成为主要信息载体的信息时代,手机、电脑中存储着公众工作、生活、学习中产生的主要信息。但由于黑客侵入、计算机病毒、硬件丢失或毁坏等因素导致信息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公众生活带来损失和伤害。2017年爆发的恶意勒索程序给社会组织、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信息及财产损失。以及根据最新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54亿,其中遭遇账号或密码被盗、个人信息的泄露等安全问题的网民比例达到24%[8]。因此,信息素养培育应体现和落实在日常中,提醒公众树立信息安全意识,规范公众信息行为,注重信息的保护,防范于未然。

2 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现状

198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拉开了我国信息素养系统培育的序幕。此后,1996年《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颁布实施,其它相关条例在之后逐渐出台以培养中小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践。并在社会发展中,中小学教育课程不断由简单的计算机能力培养升级到较为全面信息检索、获取、判断上。高校也在探索在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课程、用户讲座之外,通过同院系合作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9]。自此,我国信息素养开展时间虽然较短,但已经在中小学、高校各教育阶段开展了信息素养教育。并且在社会发展中国家逐渐认识到公众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在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将深入开展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作为重点目标之一[10],积极探求、拓展信息素养培育方式以提高公众信息素养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爆发式增长对公众信息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公众信息素养培育与时代要求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公众信息素养培育在时代发展中陷入困境。

2.1 公众信息素养自觉培育意识淡薄

公众自觉采取行动培育信息素养是信息素养提升的内在动力。但长期以来,公众信息素养一直融入在常规教学课程中,作为隐藏能力在公众的学习中得以体现,因此公众自觉培育信息素养意识较弱,对信息素养提升并不重视。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公众自觉培育信息素养的意识落后于信息时代爆发式的信息增长,并不断拉开差距,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公众信息素养培育要从自觉提高发展到自主提高,并在发展中过渡到自我完善提高,这是公众有意识提高信息素养的必然过程。

2.2 公众信息素养培育主体相对单一

2002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章程(修订)》,具体规定“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成为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11]。2015年12月3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进一步指出,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和创新新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12]。长久以来,信息素养培育依托各级各类图书馆资源逐渐开展,图书馆成为公众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其它社会组织承担、开展信息素养培育活动较少,培育主体相对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素养培育活动规模相对小以及宣传效果的不理想,造成了受众面的相对狭窄。

2.3 公众信息素养培育内容和方式有待加强和改进

2.3.1 培育内容“重技术,轻理论”

因信息技术的培训以信息工具为载体,其培训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培训结果具有可评估性,因此目前以图书馆为主体的线下或线上信息素养培育课程多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信息意识、信息利用、信息伦理、信息安全等偏向于理论的培训内容在培训中的被忽视。培育内容的不完整导致多数公众将信息素养片面、单一地理解为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在利用信息工具的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指导,不能高效获取信息以及部分信息行为出现偏差。因此信息素养培育过程中应通过开发相关课程来不断加强理论教育,从而较为全面的提升公众信息素养,规范公众信息行为和保障自身信息安全。

2.3.2 培育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

培训方式和手段承载培训内容让公众直观体验信息素养培育,影响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效果。我国信息素养培训多是依托图书馆开展,其主要方式和手段仍是开设文献检索课、参观导引、编写用户指南、专题讲座、数据库介绍等[13]。随着技术的支撑、公共服务的完善,公众在信息时代期望能通过最简便、快捷的方式来提高信息素养。原有的信息素养培训方式和手段已经落后于快速更新的信息环境、发展的信息工具,与公众信息行为脱节,不能满足公众信息素养培育需求。因而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相关培育课程将不足以让公众获得应对不断更新的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能力。

2.4 公众信息素养缺乏长期培育体系

目前,我国中小学以及高校都已开展相应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培育体系在公众受教育阶段已经建立,公众接受信息素养普及教育。但公众面对的是不断更新的信息环境、信息技术,如果仅限于受教育阶段的信息素养培育,面对不同阶段的信息环境对公众信息素养提出的更高要求,意识到自己的信息素养不足的公众也会迷茫于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公众信息素养对教育阶段外的不同阶段的公众自发的提高信息素养需求关注较少,未针对不同阶段来开设相匹配课程、活动形成长期的连续的信息素养培育体系达到持续的信息素养培育体系以应对不断提高的时代要求。

3 档案馆参与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018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共有综合档案馆3333个,总馆藏数量65371.12(万卷、万件)[14]。以江西省档案馆为例,根据2018年江西省档案馆统计年报基本情况摘要数据,江西省档案馆馆藏档案461815卷,258235件,馆藏文书类电子档案225887件,数码照片64046张,数字录音数字录像944小时[15]。这些数量丰富、类型及载体多样的档案资源是信息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档案馆工作人员在长期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和检索、档案编辑和研究、统计、利用等多环节工作中逐渐积累经验,融合信息技术,培育了较高的信息素养。因此目前公众信息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矛盾可以通过档案馆积极参与,发挥档案馆的优势来解决和缓解。

3.1 档案馆参与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可行性

3.1.1 政策支持档案馆参与公众信息素养培育

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综合能力。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将普遍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作为其一项基本目标[16]。《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要求档案馆创新服务方式,多渠道开发档案资源,不断向社会推出精品力作和举办受公众欢迎的活动[17]。将信息素养培育与档案馆创新档案服务模式相联系,档案馆工作在具体落实中关注社会公众信息素养提高的需求,创新推进档案资源开发,主动开展系列活动普及信息素养教育,承担提高公众信息素养的社会责任。

3.1.2 法律法规保障档案馆参与公众信息素养教育

多省市在档案馆发展进程中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档案馆工作,以明确其职能,保证档案馆工作的落实。例如,云南省在2018年颁布实施的《云南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其第三条要求国家档案馆履行保存历史记录、提供档案利用、开展社会教育、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和电子文件管理等职能[18]。《办法》中明确将开展社会教育作为云南省国家档案馆需要履行的职能之一。信息素养教育作为信息时代广受关注的社会教育的一种,档案馆应了解其重要性以及公众的需求,落实相关培训内容,提高公众信息素养。

3.1.3 多类型档案资源满足公众信息素养提高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数量不断增长,载体形式更加多样,档案类型不断丰富。档案馆可依托丰富的多类型的档案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创新开展公众信息素养培育活动,满足公众提高信息素养的诉求。根据2011年国家档案局印发的第一、二批次《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中将满足各项事业和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必须建立的档案种类分为人事、民生、政务、经济、文化五大类共100种档案归类[19]。公众所需的信息散落在这些浩繁的档案信息中,将信息需求与公众的信息素养培育相结合,以这些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档案资源为载体,将信息素养培育贯穿其中,满足公众的双项诉求。

3.1.4 档案馆服务亲民化创造公众信息素养培育新条件

档案馆通过各类如“档案进社区”、“档案进家庭”等特色活动以及将大数据、云存储、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保管、利用与服务工作逐渐让档案馆进入大众视野,塑造了档案馆在新时代的新的亲民形象。档案馆“亲民”服务通过良好的服务意识主动了解公众需求,有效的服务方式快速满足公众需求让档案馆不断创新工作,开发档案资源,营造全社会档案服务氛围。档案馆“亲民”服务在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提高以及不断应用于档案馆服务的信息技术,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上都给档案馆开展档案信息素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扩宽了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方式。并且,档案馆信息素养培育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档案馆的亲民形象。

3.2 档案馆参与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必要性分析

3.2.1 盘活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在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到2017年,我国综合档案馆开放档案(万卷、万件)数量为10151.65(万卷、万件);综合档案馆利用档案数量为2077.95(万卷、万件次)[20]。相对于65371.12(万卷、万件)的总馆藏数量,我国综合档案馆的档案开放、利用数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将档案馆建设成信息素养培育基地是信息时代档案馆面向新的社会需求的工作创新,把档案中符合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档案以及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挖掘出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提高公众信息素养的同时增加档案的利用人次和利用数量,盘活档案信息资源。 就如同档案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6月开始,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深入挖掘馆藏资源,协调各方之力,筹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21],让档案资源在时代中创造价值。

3.2.2 提高公众信息素养的有效举措

公众每天主动查询的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和被动推送的信息之间在信息时代已经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对于收到的各类手机APP推送的信息,公众如何辨别、妥善处理,是对公众信息能力一种考验,也是对自身利益的保障。例如不点击、不访问不安全的链接推送,防止信息、财产被盗。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数字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信息开放共享成为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关键一环,公众信息素养的提高在信息共享趋势下具有必要性。档案馆参与公众信息素养培育能有效提高公众信息素养能力,帮助公众了解、善用不断推进的政府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共享信息,从而给自身带来更多利益。

3.2.3 保障社会记忆构建质量的重要手段

信息时代,公众信息素养指导公众信息行为,在日常的活动中留下个人的信息记录。2019年4月19日,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宣布,新浪网发布的新闻和微博上公开发布的博文,都将被国家图书馆收藏,以保存互联网时代的国家记忆和数字遗产[22]。被收藏的新闻和在社交平台上博文的质量是公众信息素养高低的一种体现,此项目的长远发展也需要建立在公众较高的信息素养上。但是,社交平台运营中的利益因素以及部分公众信息素养较低导致平台中虚假、无用信息泛滥,导致社会记忆的构建存在部分偏差。因此,档案馆参与信息素养教育,加快提高公众信息素养,规范公众信息行为,将有利于构建社会记忆和保存数字遗产。

4 档案馆参与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角色定位

在科学技术支持、政策法规保障的基础上,档案馆可以依托丰富的档案馆藏资源,从公众信息素养培育需求出发,在社会新环境、公众新需求、档案馆新变革中优化自身职能,找准自身定位,从而有序、有效开展信息素养培育。

4.1 档案馆应是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担当者

信息时代,公众的信息需求从收集大量信息偏向收集优质信息,即从繁杂的多种载体形式的信息中获取更多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公众没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收集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异于大海捞针。面对信息新需求,公众对于信息素养的内在诉求强烈起来。此时,档案馆应积极成为信息时代公众信息素养需求新的承担者。依托档案馆特色馆藏资源,有序开展系列活动开展公众信息素养教育,为公众信息素养教育注入新的动力,开创公众信息素养新局面,满足公众不断提高信息素养的需求,缓解信息时代公众信息素养能力与时代要求之间的矛盾。

4.2 档案馆应作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新基地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子文件逐渐成为公众信息的主要形式,这一趋势逐渐改变公众的信息行为方式。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与利用推动档案馆追求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推进档案的信息化进程,创新服务方式。在逐步推进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档案馆是档案安全保管基地,同时,档案馆关注时代要求,审视自身建设,对档案资源的合理、科学开发使得档案馆成为培养公众信息素养的新基地。在互联网环境下,新基地建设可同时将档案馆实地与档案网络空间互相结合,联动提供信息素养教育,给公众带来便利的服务。

4.3 档案馆应为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协作者

2018年底国家机构改革中,档案馆文化事业单位属性的进一步明确将进一步营造社会的文化氛围,提高服务精神,更好地履行档案馆的文化服务职能,重构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形象[23]。档案机构改革后,拓展新的档案馆工作应注重社会需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在档案馆能更好履行自己文化职能的契机下,利用自己的优势与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合作,开展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将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提高公众信息素养。培养公众信息素养作为档案工作新的尝试,必须要积极与图书馆以及其它组织机构合作,档案馆独揽重担不现实,也难实现更好的突破。

5 档案馆参与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路径

5.1 以丰富馆藏为依托,建立系统的档案资源开发体系

作为公共信息素养培育新的担当者,档案馆参与公众信息素养培育是档案馆创新档案工作的体现,同时又是档案馆应对时代发展,对接公众新需求的新举措,档案馆应依托档案馆藏以整体性、系统性思维谋划如何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更好地开展信息素养培育。其中包括充分整合馆藏资源,建立对档案信息的选用标准和鉴定标准,避免在信息素养培育过程中的信息泄露给相关团体及个人的利益带来损害;制定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更新计划,在信息素养培育过程中多加利用不断更新的、类型及载体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制定公众参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方案,引导公众主动、自觉参与信息素养培育。英国国家档案馆在2008年通过网络平台开放19775张珍贵照片档案,依靠庞大的用户群对现存档案中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与确认[24]。这在调动公众参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也提高了公众信息素养。

5.2 以特色工作为突破口,打造优势课程

2019年4月,国家档案局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档案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开展档案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筑牢档案安全防线。档案安全工作从始至终都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在长久的档案工作中深入档案工作人员心中,成为一项基本意识。因此,档案馆开展公众信息素养培育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开展具有档案馆工作特色的信息安全教育课程。2019年9月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以个人信息保护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宣传活动[25]。网络安全是公众的需求,同时也需公众共同创造维护。档案馆根据现阶段公众可能发生的信息泄露、丢失等情况,结合档案馆的工作经验、工作方式开发信息素养课程,满足公众信息素养需求帮助公众提高信息安全意识,服务公众,得到公众的认可。

5.3 以多方交流为桥梁,促进信息素养培育主体多元化

公众信息素养的提高是信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公众信息素养培育任务需要社会各机构积极承担,并贯彻落实。档案馆作为科学文化机构,是开展信息素养的担当者和协作者,是信息素养培育主体的新扩宽。并且由于多社会机构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都会产生档案,与档案馆保持着长期联系。档案馆在创新工作内容,开展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过程中与其它社会机构应多交流,宣传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经验,激发各社会机构开展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积极性,引导各机构主动创新开展信息素养培育的工作方式,进而促进信息素养培育主体的多元化。利用多元化培育主体增强公众进行信息素养培育意识,扩大信息素养培育活动的规模与宣传效果,拓宽受众面,扩大受众群体。

5.4 以多途径宣传为助力,扩大受众群体

信息时代,公众的信息获取途径多样,档案馆要善于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多途径,广范围的进行信息素养培育的宣传,提高公众信息素养自觉培育意识,扩大受教育群体。档案馆一直以来被公众视为一个较为神秘的地方,其公众流量小,如果仅利用传统的宣传方式,其收效甚微。美国国家档案馆在2010年适时着眼于2017—2020年推出新的社交媒体策略,对特定用户和平台的目标信息传播,并将档案社交媒体与新闻和热点联系起来推动档案社交媒体活动深度融入用户[26]。我国大部分档案馆已经开通官方微信账号、微博账号,这是一个很好的可发散式的宣传方式。并且根据2018年中国凯度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八成社交媒体用户是全职人员,其次是学生[27]。因此国内档案馆可利用社交媒体,结合社交媒体用户特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宣传。并且因为社交媒体APP更新较为快速,公众新鲜度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档案馆应及时关注公众新的社交方式。例如,时下“抖音”视频APP大热,档案馆也可以注册官方账号,将档案馆的日常工作及信息素养培训情况实时发布,被公众看到,关注到,从而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5.5 以多元合作为契机,建立长期可持续培育体系

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以及公众自发的信息素养提升诉求要求建立长期可持续的信息素养培育体系,形成有序的进阶式的信息素养培育模式应对时代发展对公众信息素养提出的高要求。长期可持续发展培育体系的形成需要档案馆关注不同阶段的公众的需求,与各机构都开展相关工作。例如,可与中小学、高校乃至企业进行合作。档案馆与中小学合作,建立信息素养研学基地,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能力;与高校合作,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定期展开实习培训工作,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培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重视职业阶段信息素养提升的需求,掌握新的信息技能,更新在职员工的信息素养能力,以更好地适应职业要求。对多群体的关注,长期可持续的信息素养培育体系的建立,将更广泛普及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全社会信息素养意识。法国档案馆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与地方教育系统的合作体系,定期将自己的活动项目发放给学校,学校根据其教学安排和课外活动需求,进行选择和预定[28]。此类档案馆与学校合作模式可进一步拓宽合作对象,向其它组织发展,形成培训体系,拓宽信息素养教育群体。

6 结语

信息素养培育的普及与公众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是信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信息技术的推进、公众信息素养提升需求与档案馆社会化服务职能拓展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档案馆利用其丰富馆藏资源优势、良好的信息传播口碑,主动参与公众信息素养培育既是档案馆档案自信力的外在表现,也是档案馆社会担当的直接体现;既有利于档案馆亲民形象的进一步塑造,也有助于档案馆信息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档案馆只有明确定位,理解角色,找准路径,才能在公众信息素养培育中主动所为、积极作为,为公众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档案馆培育公众
太原市档案馆牵手百年胡氏荣茶共寻文化脉络
公众号3月热榜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