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人,充分挖掘语文学科在课程思政系统工程中的潜能

2020-12-07李春竹左文燕

时代人物 2020年27期
关键词:潜能语文学科课程思政

李春竹 左文燕

摘要: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思政教育和语文教育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基础性教育课程,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语文学科在课程思政工程中,具备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我校在人文素养模块的建设工作中,对于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融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语文学科;课程思政;潜能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从课程思政的实施目标来看,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从课程思政的落实渠道来看,课程思政工程的推进,本身就意味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即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1]

语文学科中具有许多素质教育的素材,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在“润物细无声”中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因此,语文学科在课程思政工程中,具备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

我校从2019——2020学年起开始实施小学期教学。在人文素养模块的建设工作中,对于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融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对人文素养模块课程特点的阐释

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传统性。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人文素养类课程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学科通识课程,又包括与时代、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课程。

教学模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优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平等互动。采用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来培养能力。学生学习以团队学习为主要形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实现能力的提升。

考核方式的过程性和个性化。以检验能力提升效果为评价主体,通过过程性和个性化考核来反推学生主动学习。以任务书的形式严格控制过程,学习成果可采用成果展示、作品展演、调查报告、项目设计、答辩等多种个性化方式进行考核。

师资队伍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授课教师校内外相结合、相补充,组建教学团队;师资队伍以语文教学部为依托,鼓励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与学科特长广泛挖掘开设人文素养类课程的潜力。

二、对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现状的分析

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和在岗稳定率亟待提升,呼唤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文素养教育。高职教育提倡的是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够了。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也有这个导向,而事实是学生无论在求职应聘,竞争升职,日常工作中的文字能力,都需要人文素养的积淀,与我校合作的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我们的学生非常踏实,肯干,但就是人文功底欠缺。因此我们已经尝试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政务写作,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技能,来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亟待提升,呼唤以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文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人文学科课程,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建立一个基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又向人文美育延伸的体系势在必行。在高职院校,甚至可以探讨尝试公共基础课、经济管理类专业课、人文艺术类专业课的跨学科合作。

学生获得感和幸福感有待进一步增加,呼唤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导向的人文教育。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会在一线劳动者的位置上起步,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对劳动者的素质有了更深远的期待,他们不仅要在技术上更娴熟,更要做到与家庭与社会与自我的和谐,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拥有安静充实的内心。

三、在人文素养模块课程建设中获得的经验

(一)教学团队搭建

人文素养模块小学期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我们贯彻了如下理念:

教学团队的混搭感和层次感。以李春竹老师团队为例,教学团队搭建注重教师教龄,能力,年龄和阅历的层次丰富性,注意形成战斗力强悍的“混搭”队伍。这支团队的负责人李老师从事过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语文课教学工作,了解学生认知规律,有熟练的教学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左文燕老师长年深耕在语文教学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教学功底;高倩茹老师年轻有为,在校内外各级教学竞赛中崭露头角。

教师专业方向的宽广度和契合度。以吴昊老师团队为例,该团队的三位老师对于学校设置小学期的理念非常认同,便于教学团队更灵活地开展课堂教学。三位老师分工协作,紧密配合,统一课程的总体思路、难易程度与评价标准,同时又各自进行模块内容与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准备。

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落实。教学团队选取的教学内容包含中国古文经典,也包括近代诗歌,从诗人生平、写作背景、艺术特征、寫作手法、经典名句等角度进行品读赏析,解读诗歌诞生的时代故事,拥有丰富广阔的情感主题。

语文教学部通过小学期课程建设,进一步推进了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引领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提升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在对优秀篇章的阅读与欣赏中,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课程思政落地生根。

(二)课程创新与突破

我们在课程的设计及上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上课方式及学生成长需求的特殊性,做出多方面的调整与适应,凸显创新性与突破性。

教学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交相辉映。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选择经典篇章,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在赏析阅读的基础上,体会和感受中国不同时代作品的不同风格特征。

教学资源涵盖线上线下,丰富立体。在课程资源的选择上,将课内基础内容与拓展内容相结合,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选择丰富有趣的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拓展视野,锻炼思维。

课堂活动照顾学生特点,动静得宜。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上,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让学生能够“动起来”。

授课过程注重启发引导,教学相长。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与及时反馈,以学生思考为主,鼓励学生的观点表达,锻炼语言组织能力。教师通过总结学生的讨论发言,再进行相关问题的引申,以问题为导向,在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解决中,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

重视学生的反馈,不仅有课程的导语和结语,还在每周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课程难易程度、内容安排等方面的看法与建议,为下周以及以后的课程优化提供参考。

四、对于人文素养模块课程建设的深入思索

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手段在网络授课的情况下就无法较好的开展;对于充分发掘网络授课平台的功能,以及更深入挖掘多媒体工具、网络工具辅助教学,以便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进一步提升教学团队成员课程建设经验及课程思政融入意識。教师想通过自己的授课来传输给学生的价值观,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精准的理解。这需要教师团队首先锤炼自己的政治修养;课程建设不是临时性工作,是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投入精力和情感,不断提升经验,挖掘潜力,使课程建设日趋完善。

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需求。人文素养模块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仍需从学习心理的角度,设计巧妙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参与,同时使教学有层次感,打造“量身定制”的人文素养课。

人文素养模块课程建设,初步形成了团队教学的良好模式,教师之间发挥各自所长,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鼓励,锻炼了成员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教学水平。人文素养模块课程建设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思维方式的培养,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课程建设,教师逐渐做出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也锻炼了创新能力。语文学科教育在课程思政工程中具备天然的优势,在课程思政之路上,仍需上下求索。

注释

[1]课程思政:见百度百科相关内容。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F%BE%E7%A8%8B%E6%80%9D%E6%94%BF/22421661?fr=aladdin

猜你喜欢

潜能语文学科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创客”对大学生价值潜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