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庭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策略

2020-12-07朵有庆张世贤

学周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传承传统文化

朵有庆 张世贤

摘 要:让学生走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品味其博大精深,揣摩其丰富底蕴,需要家长大力督促、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家长应立足学生的实际,选取精华,让传承更有意义;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传承更温馨;应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实效,让传承更广泛;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让传承有新意;更应俯下身子,关注日常,注重细节,巧搭平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辈辈传承、代代接力。

关键词:家庭教育;传承;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4-01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4.09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从报告内容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家庭形成优良的家风。

实践证明,家庭教育传承传统文化,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家庭教育具有普遍性。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没有不受父母教导的孩子,也没有不受父母影响的孩子。其次,家庭教育具有渗透性。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家长的言行会渗透到孩子的心灵深处,成为习性。家庭教育传承的优秀文化,也会透过父母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融入家庭生活中,从而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最后,家庭教育具有长久性。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会根深蒂固。家庭教育传承的优秀文化也会润泽孩子一生,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父母情感的呵护、品性的纯化、心灵的净化、德行的淬炼,远胜于家长对孩子的物质给予。在孩子稚嫩时播撒道德、文化和品性的种子,将是孩子一生的礼物,将是孩子生命历程中绝不能少的奠基性工程。

作为家长,该如何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呢?我结合自身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生为本,选取精华、让传承更有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包括先哲思想,诗词曲赋、琴棋书画、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括民间传统节日、风俗礼仪、饮食习俗等内容。但由于受时代价值观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一部分只适应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年龄阶段。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时,家长应该立足实际,承其魂扬其优,辨其精摒其粗,择取传统文化中与孩子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等相适宜的优秀元素加以传承和发扬。如那些妙趣横生的歇后语、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婉转优美的民族音乐、飘逸俊秀的书法、意趣皆佳的对联等。这些优秀文化因子不仅能给孩子带来知识的积淀,而且还能陶冶孩子的思想情操,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剂和精神食粮。

比如,孩子喜欢剪纸,就让他拜“剪纸娘子”为师,在剪纸的百花园中裁裁剪剪;孩子喜欢歇后语,就让他与大人在茶余饭后对一对,引导他面对一些具体境况,恰如其分地运用歇后语;孩子喜欢中国象棋,不妨在业余时间陪着他下几盘,在“对峙、绞杀和围剿”中多一些大局意识。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所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我们要以孩子为本,切勿揠苗助长,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切勿喧宾夺主,要从孩子兴趣出发,切勿面面俱到,要从孩子的现有实际出发,切勿越俎代庖,从孩子的天性出发,有选择、理性、科学地传承传统优秀文化。

二、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传承更温馨

电视上曾经播出一则公益广告:妈妈忙碌了一整天,回家后不顾疲劳给奶奶洗脚。可爱的儿子看到此景,学习妈妈的行为,打了一盆水,摇摇晃晃端来,要给妈妈洗脚。广告带给我们的信息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广告语中小男孩一声“妈妈洗脚”,诠释的不单是孩子的模仿,更多的是对父母言行和品德的映照。同时,也可以看出“言传身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永恒命题,父母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无不影响着孩子的言行,无不起着示范引领作用。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长应该率先示范,做一个正向的引领者、参与者。引领孩子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能激发自己潜能的部分,使其兴致盎然,学得有滋有味。家长还可以和自己的孩子共读、共写、共欢喜,共同体验生活本相,共同演绎成长的精彩,共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洗禮和滋养。

比如,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有一个栏目“和大人一起阅读”。要圆满完成这个栏目任务,家长除了要精选一些适宜孩子阅读的中华经典阅读材料,还要在家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做孩子的阅读榜样。身教胜于言教,身教既能够使亲子关系更加亲近,又增进了代际沟通,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教环境和家风。由此可见,言传身教在家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中华经典文化,既是一次文化之旅,又是一项趣味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也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体会到了父母浓浓的爱。这种享受是大人孩子双方共同创造的。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要避免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传承的功利化,这容易导致遮蔽孩子的真实想法,禁锢孩子的天性,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而起了反作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必须要求家长门门懂、样样通,重要的是身教要先于言传,言传身教交融,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三、活动熏陶,注重实效,让传承更广泛

在家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只读零星的中华经典文学作品是远远不够的。孩子要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悟其博大精深、丰富底蕴,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结合礼仪、礼节、孝道、诚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孩子从小就拥有一颗孝顺、尊师、感恩的心;需要家长在诸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的传统节日,与孩子共同参与传统活动,讲述传统节日故事,特别是一些先辈的品行与事迹,让孩子体味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髓,并使其在节日中养成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良好品质;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参与传统艺术活动,如观看民族歌舞,欣赏民乐曲艺,参观国画、书法展,体验传统手工、民间工艺的制作,使其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提高审美体验,充满民族自豪感。

比如,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家都要挂菖蒲、包粽子等,有些地方还要赛龙舟。在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以节日文化为载体,给孩子讲述屈原投江等与端午节相关的故事,以此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孩子亲身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不仅能使其感受到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也体会到了其中的文化内涵。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有的注重娱乐,有的注重道德引领,有的注重文化的渗透,有的注重性情陶冶。对此,家长首先要深入孩子的内心,真正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所在,必要时加以合理的引导将娱乐的部分变成精神滋养和道德纯化的一部分。

四、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让传承更有新意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优秀传统文化放射出了灿烂的光芒。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家长也越来越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于是现今社会上也兴起了国学热,很多人顺应读者要求,满足家长意愿,纷纷编纂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读物。但是这些读物是作者自身对原文的理解,这些作品也容易良莠不齐,有些理解甚至与经典原著的本意背道而驰,容易鱼龙混杂。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作为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辅助书籍,但不能作为培养孩子人文素养的教科书。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去人云亦云,也不能盲目地排外,将很多不错的作品束之高阁。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进行取舍,摒弃消极的因素,继承积极的思想,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

比如,“以德报怨”这个词,一些家长在给孩子讲述它的意思时,会借用一些读物中的解释,说人要有宽大胸怀,受到别人伤害用美好的东西回报。殊不知,它的本义是“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也就是说“以德报怨”的前提是“以直报怨”,用光明磊落的人格,对待不公的事,负我的人,而不是一味奉献恩德。同时,法治时代,家长应让孩子知道“以德报怨”就是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公平,维护尊严。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芥舟学画编》)家庭教育中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汁原味的继承、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进步因素,家长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内涵,以此来实现家庭教育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

家庭教育是人人必经的历程。父母给我们的教育和影响是我们终身的智慧和财富,而且这种智慧和财富会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当我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弘扬、渗透、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家庭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和谐、温馨。

参考文獻:

[1]容中逵.家庭教育:你在传统文化传承中都做了些什么?——论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

[2]高国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与教育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4(5).

作者简介:朵有庆(1976.3—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

张世贤(1978.6— ),女,汉族,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家庭教育中的有效策略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218。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传承传统文化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