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2020-12-07姚玉龙

学周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物理课堂初中教学翻转课堂

摘 要:基于当前时代背景下,初中教育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物理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许多内容的理解难度较高,对许多学生的日常学习造成了诸多影响。因此,教师便需要尝试应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广大学生能够有效融入到课堂之中,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进而提升自身水平。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的方法,并对于其中的细节内容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初中教学;物理课堂;翻转课堂;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4-01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4.076

对于“翻转课堂”而言,通常都和“尝试教学”有着诸多联系,可以对学生起到引导效果,促使其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因此,教师理应对于这种教学模式予以充分认知,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其效果全部发挥出来。

一、依靠积极因素调动提升微课教学效果

在翻转课堂之中,微课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方式,效果令人非常满意。此类视频通常只有七到十分钟,能够针对单元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完成难点突破。除此之外,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自主制作或者网络下载,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促使其同样能够参与到微课制作的过程之中,以此将其潜在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增强自身的成就感。诸如,在对于自习任务单的内容之中,学生可以从中一个知识点,以此作為基础,投入到微课拍摄和制作过程之中。由于不同学生对于知识本身的理解有所不同,制作出来的视频自然也会有着诸多区别。在次日教学时,让其上台进行展示,并向全班同学分享。

在针对“光”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直线传播”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此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经过思考之后,制作相关微课视频内容。为了保证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计划,让学生按照菜单的内容进行制作。计划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将光的传播路径全部展示出来(光能够在空气、水、玻璃之中完成传播)。其二,基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相关概念,列举相关案例。其三,基于光不沿直线传播的相关概念,列举相关案例。

列举该计划的目的同样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展开引导,促使其转变原有的学习模式。对广大学生来说,相比于进行一些题目练习,在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除了需要在网络搜索相关素材之外,还要自主进行视频拍摄,因此整个过程将会更具趣味性,并有着较强的创造性特点。其二是对学生自我展示的需求尽可能予以满足,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制作的视频资料展示出来,以供其他学生进行观赏,提升自身的学习自信。其三是这种教学模式满足金字塔模型的相关理论内容,通过应用非常规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二、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在进行翻转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小组的方式安排学生进行学习。基于合作理论能够得知,相比于单人独立学习,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有效起到促进的效果。小组学生相互帮助,彼此学习,确保整体效益有所提升。通常来说,小组成员以4到6人为最佳。小组之中,成员的水平应当呈现出阶梯状,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各个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基本上保持一致,没有太大差异。依靠这种方式,当学生遇到教学困难时,可以自主商议,共同合作处理,解决相关问题。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可以分成三个步骤。

其一,针对前置学习的相关内容,安排学生积极交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针对其中的错题展开详细分析,以小组的形式相关交流。如果发现彼此之间有想法差异,应当进一步探究,直到完成再认知。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理应对每个小组的实际表现予以关注,并在合适的时间给予相应的指导。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的交流能够促进知识学习得到深化,而教师的干预则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模式。

其二,教师应当结合预习活动的实际情况,从中提炼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以此进行重点突破。也就是,对于学生已经完全掌握的知识内容,尽可能减少讲解花费的时间。而对于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内容,则需要重点讲解。相比于早期的面面俱到,显然这种方式更具针对性特点。

其三,教师应当对学生展开引导,帮助其更好地完成知识总结。一般来说,前置学习有着较强的“碎片化”特点。因此,教师在重点突破的时候,同样需要贯彻“碎片化”原则。在课堂教学正式结束之前,教师应当对本堂课程进行总结,将所有关键内容重新梳理一遍,进而促使学生自身知识框架的素材变得更为合理。

三、选择最为合适的突破方式

在使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突破的时候,能够应用的方法种类有很多。正是基于这一情况,教师理应结合知识点本身,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内容理解,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一般来说,能够应用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习题实验的利用、练习题的引导以及微课视频教学,下面将展开详细分析。

(一)对习题实验进行利用

通过研究能够了解,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学习的实际效果能够提升大约75%。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点记忆,加深理解效果,提升学习质量。在学习活动结束两周甚至更长时间之后,同样能够将相关知识点完全记住。所以,教师理应结合题目内容本身,对实验进行合理利用,将其作用全部都发挥出来,促使教学质量能够达到更高层次,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针对“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某个练习题目,对其进行转化,变成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并将其作为课堂导入的内容,题目的题干是:某学生使用一瓶盛满水的矿泉水瓶,将其比作为人体眼球中的晶状体,以此对比正常眼睛、近视眼以及远视眼焦距的差异。通过将矿泉水瓶对准太阳,并在其上方移动一张白纸,指导白纸中的线条变为最细,估测该线条到瓶子侧壁的距离为d,如果选择的是普通水瓶,d的距离为8cm,而如果选择将水瓶完全压扁,则d为13cm,在将水平旋转一定角度之后,d则为5cm。那么,以下四个选项哪个正确?

A.第二张图是对远视眼进行模拟,实际获得的焦距数值会超过正常数值。

B.第二张图是对近视眼进行模拟,实际获得的焦距数值会超过正常数值。

C.第三张图是对远视眼进行模拟,实际获得的焦距数值会低于正常数值。

D.第三张图是对近视眼进行模拟,实际获得的焦距数值会超过正常数值。

此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主展开实验,通过使用平行光管,将平行光发射出来,并使用饮料瓶对晶状体展开模拟,从而能够有效感知晶体管的厚度对于光线偏折带来的影响,为之后的实验练习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采用这种方式,学生以后在面临相关题目时,正确率自然会大幅度提升。

(二)基于某类习题进行引导

在早期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虽然教师尝试进行变式,但往往只能针对其中一个例题进行详细讲解。之后,教师再对作业题展开改编,促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解决方法。然而在应用翻转课堂的时候,由于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体人物,因此课堂教学的时间便变得非常充足,从而能够基于一种题目本身,不断改变其中的部分条件,将其变成多种不同的题目,促使学生的合作效果有所提升。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起到发散效果,促使其基于原有知识点本身,深入研究,并作出相应的判断,而不是盲从。而且还能转变评价的方式,由原本教师的评价逐步变成学生的自我评价,促使学生潜在的积极性能够全部发挥出来,进而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总体质量。

通过对于题目改编之后,学生对于内容本身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而且由于部分改编会有一定错误出现,因此学生同样会展开质疑,并思考造成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样一来,学生的整体水平必然会达到更高层次,对其发展带来诸多益处。

(三)通过微课进行分享

在针对“小孔成像”的相关知识点讲解时,其性质和特点便是最为重要的基本内容。部分学生选择将茶叶筒比作暗箱,并使用螺旋节能灯管作为光源,开展小孔成像实验。通过实验能够了解,实际成像虽然也是螺旋形状,但是方向却和实物本身完全相反。如此便是对学生潜在的探究欲得到了激发,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之中,思考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F”型发光二极管、光屏等仪器开展实验,把握成像大小、物距以及像距三者之间存在的具体关系,从而能够了解成像清晰度和孔口大小之间的实际关系。整个实验活动并非教师的安排,而是学生为了探索而自发展开。以此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使其对于物理知识学习有着更多的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物理科目本身便是一种十分注重实验的课程,如果教师总是按照传统教学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往往很难做到充分理解。因此,教师便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自己,让其自主展开探究和思考,并依靠实验的方式完成验证。这样一来,学生便会逐步转变对于物理教学的态度,积极融入进来,使得自身水平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少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

[2]马义永.“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6).

[3]徐傲林.翻出新高度——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J].新课程(中学),2017(10).

作者简介:姚玉龙(1971.1— ),男,汉族,甘肃甘谷人,中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物理课堂初中教学翻转课堂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