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县域发展新优势

2020-12-07张坤

唯实 2020年11期
关键词:泰兴泰兴市园区

张坤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支柱。近年来,泰兴市委、市政府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高质量发展导向,全力做产业、抓项目、稳增长,经济社会呈现出向好趋优、质态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在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兴建设新篇章中迈出了坚实步伐。2019年,泰兴市荣获江苏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称号,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上升至第28位。

一、业态和质态并举,以做强产业提升“硬实力”

目前,泰兴的GDP虽已突破千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应税开票销售、利用外资等经济主要指标领跑泰州,但对标先进地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质量,无论是产业层次还是企业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泰兴市始终坚持产业强市战略,从业态和质态两方面双向發力,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做长产业链条、做优产业结构,提升发展“硬实力”。

突出特色化集聚。越是有特色的东西,就越具有不可替代性,越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泰兴市坚持把特色化集聚作为提升产业规模优势、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关键性举措,大力发展医药、机电、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在垂直方向上,抓好减量、强链、提质三个重点,拉长产业链条,着力提高产业关联度;在水平方向上,推动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更好地支撑产业发展,着力形成集聚集群、上下关联、特色鲜明的地标产业。2019年,泰兴三大主导产业应税销售占全市工业比重达70%以上。

突出高端化培育。坚持从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两方面入手,推动化工产业发展高端、技术尖端、产品终端,壮大传动机械、高性能船舶、现代风电等机电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以要素分工为特征的新时代竞争中占据价值链高位。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引进金融法务、咨询论证、勘测设计、检验检测、评估评价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突出循环化改造。循环发展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泰兴市坚持把循环化改造作为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一方面,注重源头减量,推广应用绿色技术,强化能源合同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单位能耗、资源物耗、环境消耗。另一方面,注重过程衔接,推动厂区内、企业间、产业链物料闭路循环,不断提高产业关联度。同时注重末端处理利用,加快建设静脉产业园,完善“三废”处置功能,着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此外,注重抓好安全环保领域的制度化监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为构建绿色安全、现代高端的产业链条夯实根基。

二、增量和存量并重,以做实项目筑牢“压舱石”

泰兴市坚定不移把重大项目作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用科学的规划布局项目,用超前的眼光谋划项目,切实做到增量存量同步优化、数量质量同步提升。

在增量项目上,提升质量和效率。坚持“项目为王、质量至上”,扎实开展“比质量规模、比推进效率、比产出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三比一提升”行动,加快招引一批龙头型、旗舰型、基地型优质项目,以此促进链式集聚、特色发展。严格执行重大项目落户综合评价机制,从投资效益、资源集约、环境保护三大维度进行评价,确保进驻项目层次高、建设快、见效早,以好项目引爆投资的“乘数效应”。制定重大项目推进绩效管理办法,创新督查、销号、清退三项机制,新增入库税收不断提高。近三年,泰兴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11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0个,入选江苏省重大项目7个。总投资15.8亿美元的药明康德新药研发基地项目、总投资52.5亿元的深圳宝能智能装配式建筑项目,相继在泰兴成功落户。

在存量项目上,促进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把存量企业和增量项目摆在同等重要位置,以“一企一策”引导存量企业技改升级和二次开发,持续提高产品竞争力、亩均贡献度、品牌影响力。支持企业深耕细分市场,推进产品技术创新提升市场占有率,大力培育更多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实施助力实体经济“双五一”专项行动计划,开展市领导“一月一走访”骨干企业、部门专员驻点服务等“滴灌式”精准服务,全力打造既有“一轮明月”又有“众多繁星”的产业发展格局。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股本市场化补充机制,引导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019年,全市实施5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50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0家,锦鸡实业在创业板成功上市。

在容量项目上,保证项目供给和要素支撑。无论是增量项目还是存量企业,都离不开容量保供和要素支撑。在土地供给方面,要念好“整、清、挖、争”四字经,推出一批耕地占补平衡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清理一批低效落后企业,挖掘一批“五未土地”(即“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标”的土地)再利用空间,争取一批项目列入省级重大项目盘子,努力做到让土地等项目,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连续三年获省自然资源厅表彰。在金融支持方面,做好“产品精准化”“服务普惠化”“生态健康化”三篇文章,健全政银企合作对接机制,实现金融活水“精准滴灌”。2019年,泰兴市制造业贷款增量和增速均位列泰州市各县区首位。同时,加快设立产业基金,探索建立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更好地服务保障企业和项目发展需求。

三、主体和载体并育,以做特园区建强“主阵地”

园区经济板块上承区域经济、下承企业个体,是极为重要的产业肌体组织和中间结构层级,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承载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泰兴市突出抓好园区经济板块,创新运营模式,完善功能配套,提升承载能级,推动“三区六园”(三个省级园区内含六个专业园区)建设,加快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

深化改革增活力。按照“经济开发区先行先试,其他园区统筹谋划、梯次推进”的发展原则,科学实施集园区定位、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规划建设、人事制度改革等于一体的园区综合性改革,加快实现园区的公司化运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推动人员和资源向招商一线集中、向服务一线集中,推动非主营业务、非产业化功能、非必要办事机构“三剥离”,促使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顺畅、更有活力。结合全市国资国企改革,整合现有园区下属国有公司,组建成立泰兴市中鑫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完善计划、项目、程序、监督“四位一体”投资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投融资管理水平。

智慧管理提效力。积极推广智慧园区创建,着力打造虚拟园区,用数字化、信息化、物联网手段全面掌握园区运行状况,提高在经济运行分析、事故预防、应急处置等关键领域的治理能力。目前,泰兴经济开发区先行试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化工区封闭管理体系和综合管理平台正式投入运营,泰兴经济开发区也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评为首批“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同时,从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探索透明企业建设。从显性层面,做到“五个看不到、一个闻不到”(即看不到裸土、看不到垃圾、看不到锈迹、看不到废物、看不到滴漏,闻不到异味);从隐性层面,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时掌握企业物料消耗、能源使用、污染排放、产品流向、废弃物处置等情况,建立透明、高效、受控的企业监管体系,促使企业安全生产、智慧管理。

扩大开放强动力。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三区六园”与先进园区合作共建,努力承接更多溢出效应。精准落实稳外贸措施,鼓励重点外经贸企业积极开拓多元海外市场,促进外贸结构升级和出口稳定增长。加快构建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和规则的管理新范式,推动ISO 14000环境管理、ISO 9000安全管理、SA 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OHSAS 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向企业应用覆盖。强化欧盟、日韩、港台地区外资项目招引,高标准建设中日新材料产业合作园,着力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和国际化发展水平。2019年,泰兴完成进出口总额43亿美元,外贸經营业额3.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5亿美元。

四、整合和融合并行,以做精创新打造“新引擎”

牢固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既强化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又注重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质量和效率。

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精细化工产业研究院(新材料研究中心)、国家ITS中心智能驾驶商用车辆检测基地、国家机电产品监督和长三角锂电池检测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加快科创中心、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等公共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加高端、更加便利的公共创新服务。注重依靠市场的力量优化配置资源、集聚创新要素,支持泰兴经济开发区实施“5+5”引领项目计划(即由5位院士和5位高校校长分别领衔实施的创新研发项目),着力构筑各类创新要素富集的新高地。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放大创新发展先导区的政策效应,提供全流程、专业化服务,培育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较高成长性的企业,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对接,精心开展“企业院校行”“智汇泰兴·共创未来”专家泰兴行、“百企百校(院所)协同创新”专题恳谈等活动,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71家、院士工作站5个。2019年,获得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项目1项、战略补短板项目1项,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75家。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的关键是人才驱动。近年来,泰兴市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实施“英才兴泰工程”。不仅引进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领军人才,而且重视引进大学生等年轻人才;不仅引进高层次创新研发人才,而且引进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着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为泰兴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动力保障。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落实“创新券、购房券、创业券”等扶持政策,做好健康体检、休假疗养、子女入学、租房补贴等贴心服务,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发展得好。目前,已有16名院士、33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参与泰兴经济建设,100多名海外博士落户泰兴创新创业,每年超过2000名大学毕业生来泰兴就业创业。

五、政务和服务并联,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大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2019年以来,泰兴市坚持用户思维、注重客户体验,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六大行动”,制定了36条具体措施和90项重点任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着力打造一流开放发展环境,切实提高企业感受度、体验度和满意度。

加快项目审批进度。设立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告知、同步评估、并联审批、容缺审查、会商会办、全程代办、限时办结,切实做到环节最简、流程最佳、时间最短、服务最优。设立涉审中介服务实体超市,公开服务承诺,公开办理过程,全程跟踪问效,倒逼线上线下中介服务降资费、提速度。设立项目代办中心,建立园区项目代办队伍,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降低企业发展成本。严格落实各类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政策兑现等一揽子服务,切实做到应减尽减、应退尽退,让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有明显获得感。2019年,全市累计减税降费超过20亿元。强化水、电、气、网络等生产要素价格管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规范各类涉企行政行为,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监管机制,切实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提升政务服务力。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坚决砍掉困扰企业和群众的各类“无谓证明”和烦琐环节,切实解决“审批程序多、手续证明繁、办理时间长”等问题。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建立权力责任清单、行为准则清单,实行审批、监管、执法、服务全程纪实,倒逼服务效能再提质。同时,推进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城市环境、社会环境一体建设、同步提升,努力让各类市场主体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泰兴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泰兴泰兴市园区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400余件“泰兴”号出水文物在 中国航海博物馆重放异彩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四季
泰兴城市健身舞蹈的开展与推广分析
清代沉船“泰兴”号百件青花瓷将入藏中海博
泰兴市召开“红刊”征订工作会议
补习班,你上吗?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