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式研究

2020-12-07李雁冰李东福

关东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一体化模式三全育人思想政治

李雁冰 李东福

[摘要]十八大以来,各高校高度聚焦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此背景下,“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式的提出主要是致力于新时代高校育人模式的创新研究,深入研究了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理论实践背景、基本方略、典型做法启示借鉴和一体化模式设计。典型引述了田野调查方法对时间维度中“三全育人”的启示,亲师取友方式对空间维度中“三全育人”的启示,高校典型做法对网间维度中“三全育人”的借鉴;重点论述了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指导思想、发展规律和主要原则;探索构建了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式模型,主要包括时间空间网间三个育人维度、心间四维育人模型和高校五育评价体系等,并努力实现育人效果的可测量和可测评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式

[作者简介]李雁冰(1967-),男,法学博士,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吉林132021);李东福(1981一),男,长春工业大学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长春13001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發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各高校积极贯彻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教育领域综合性改革。其中,“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关键一招,是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三全育人”是育人理念、育人方略、育人模式等方面的系统性改革,具有引领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特点,所以可以尝试从模式背景、模式方略、典型启示等方面研究为切人点,探索和构建出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式。

一、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式提出背景

(一)理论背景

我国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教育部早在1984年就出台规定,在12所院校中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一门学科。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全面进入了系统化发展阶段。2016年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指出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目标要求。这次会议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里程碑,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时代新方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提供了发展新平台。

(二)实践背景

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更好的适应新经济、贡献新发展,促进解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需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探索构建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在此实践背景下,2017年教育部下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高校全面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全育人”即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各高校在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面,需要提升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学生的视角、教师的视角、资源的视角、制度的视角和发展的视角等全维度解决“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需要保持初心使命,全面完成“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时代要求。由此,各高校不断结合自身优势和建设目标,创新构建各具特色的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新格局。

二、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式基本方略

新时代酝酿出新理念、创造出新业态,马克思、恩格斯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基于此,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旨在探析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这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代课题。

(一)指导思想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高校“三全育人”具有指挥棒作用。当下,全球思想文化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多元文化较量更加激烈,不稳定因素增多,明确“三全育人”的主要任务和综合改革范畴,既要为育人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撑,更要引领社会思潮发展。“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将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研究作为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主要包括:创新发展是高校“三全育人”的内涵动力,协调发展是高校“三全育人”的路径方略,绿色发展是高校“三全育人”的与时俱进,开放发展是高校“三全育人”的系统合力,共享发展是高校“三全育人”的强大生命力。

(二)发展规律

1.在高校“三全育人”建设中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正在经历由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发展向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发展转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

2.在高校“三全育人”建设中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正经历一个由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传承向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创新转变,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

3.在高校“三全育人”建设中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需要解决好各种教育职能、各种教育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各种教育因素间的交叉、互补、渗透与融合,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发展和系统合力。

(三)主要原则

1.理论创新原则。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律为切人点,通过统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不断深化科学研究,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2.路径整合原则。探索将新时代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和文化、网络、心理、服务、管理、资助、课程、科研、实践、组织十项育人工程等所有育人路径进行整合,探索形成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型。

3.系统一体化原则。“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在同一体系下彼此包容,相互合作。“一体化模式”是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等构成的一种理论体系,集科学研究、科学体系、科学思想坐标和运行实施于一体,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复制的集成模式。“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式从系统维度上探索统筹育人理论,整合育人方略,构建稳定的育人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模型,以形成思想政治育人的科学体系。

三、“三全育人"典型做法启示借鉴

遵循着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总体要求,可以分别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网间维度来启示与借鉴典型的育人做法。

(一)田野調查方法对时间维度中“三全育人”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田野调查理论”方面成绩卓著,“田野调查”是让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认识和归纳被调查者的社会与文化。“田野调查方法”对高校教师在一段持续的时间维度内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里,发挥自身品德素养和专业能力优势,遵循和运用思想政治育人规律,制订可行性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田野调查方法”可分为准备、开始、调查、调查报告撰写和评估修正五个阶段。

1.准备阶段:一是精选调查点,要有学校特色、学生典型性、前期调查参照材料;二是调查提纲和顶层设计要系统;三是熟悉专业、行业有关理论和知识;四是规划好调查时间,如针对一名本科生,调查时间建议是四年在校表现和一年工作表现的五年闭环调查过程。考虑到老师自身工作与生活,可每周一次交谈,累计160次;每月住一次寝室,寒暑假除外,共40次;到学生工作企业每季度一次,共4次。

2.开始阶段:一是取得学校的支持,这样能有效得到学生的接纳与配合;二是选好居住地,一般都是寝室,方便同食、同住、同学习;三是熟悉调查点,了解学生自然情况、学习环境、思想状态、专业学习和生活情况。

3.调查阶段:一是人乡随俗,不要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越自然的状态,调查的效度越高;二是设计个人形象,你是学生眼中的“外人”,不是他们朋辈圈中的“内人”,角色正确是调查成功的重要一环;三是参与观察,做到进课堂、图书馆、寝室、班级、社团、操场、学生头脑等“七进”;四是尊重学生,多倾听关于现实问题的意见;五是深度访谈,多问“为什么”,做到脑、手、腿、心、耳、口等“六勤”,通过各种方式寻求答案;六是要有调查技巧,调查之初学生往往有警惕心理,不会交心的,先建立起密切的关系才能达成深度访谈,学会启发式、自由交流式、拐弯式等结构型与非结构型访谈。

4.调查报告撰写阶段:一是在调查阶段边调查边整理记录,能及时发现不足,随时补充;二是要注重自身素质、智力、体能、分析、审美、精神等方面的同步提升;三是注重新素材的挖掘,如新时代观念、新思维方式、社会新思潮等;四是注重比较研究,归集同类学校或学生的不同特征;五是注意资料的准确性,反复核实材料的参照价值。

5.评估修正阶段:反复推敲调查报告,在“深、实、精、细、合”上下功夫,要有爱心、责任心、细心、耐心、信心等“五心”,让调查报告、方案或模型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等功能。

(二)亲师取友方式对空间维度中“三全育人”的启示

“亲师取友”来源于梁漱溟、熊十力等新儒学大师倡导并实施的师生同处共学育人方式,是对古代书院教育的创新,对我国现行大学教育也有着深远的启示作用。在五四运动后,民主科学的潮流喷涌而来,正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梁漱溟先生成立勉仁斋,发起了“师友团体”活动,后受战争影响转至山东、广东等地开展了中国乡村教育运动,并在重庆组建和参与成立了勉仁中学、勉仁文学院、勉仁书院等一系列学校,在同一空间维度中实施“亲师取友”育人方式。

“亲师取友”即志同道合的师生自愿同处共学,起居游息以迄工作读书,力主道德与学问并重,生活与学习一致。同时,主张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必须时时调理自己以求心志清明。通过这种团体育人方式,让师生注重自省,策励共进,重视集体,彰显了既坐而言、亦起而行。“亲师取友”育人方式主要环节是所有师生共同开展朝会、学习、管理和环境营造等事宜。其中,朝会要求必须要早、要郑重,或静坐或互勉,在空际悠悬、山河大地一片静寂中,心志清明地去领悟朝气与人生。在学习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知识并重,开展自由随和的书院式教学。在管理方面,成立全院师生院务共进会,师生共同管理一切公共事务;培养学生独立能力,自办伙食、管理宿舍、打扫卫生;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农场劳动,勤工俭学,成为脑体结合的建设者。在环境营造方面,保持人生向上,融人到一种潜移默化、受其滋养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之中,周边都是好的教师和同学,自身自然向上了。

仁以立志、奋勉求学,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亲师取友”育人方式是丰厚的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和现实意义。高校应该多多借鉴这种方式,在同一空间维度中打造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社会主义大学。

(三)高校典型做法对网间维度中“三全育人”的借鉴

新时代,高校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总方针,不断创新发展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新格局。

从“三全育人”内涵动力方面来看,努力构建了思想政治育人共同体。一是高校强化思想政治育人功能,将人才培养体系分为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等,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贯穿各体系之中;二是高校牢记“三全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知识传授、修身立德和滋养学生心灵有机融合,给学生有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高校注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价值引领和实践养成的有机统一、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四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有效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构筑新时代“红色精神家园”;五是高校融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思想政治育人与大学的初心使命相结合,提倡“三全育人”我当先,服务师生我创优,报国成才我奋斗。

从“三全育人”路径方略方面来看,纵深推进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高校紧紧抓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线,遵循大思政、大教育、大学工的工作思路,按照时代性、系统化、特色化的工作要求,全面布局、创新举措。如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动综合改革行稳致远;突出特色品牌建设,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强化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改革落地见效。如统筹规划育人资源,建设一流“课程思政”师资队伍;打造共生共长式课堂,全面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开放思想政治教育边界,让课内课外结合、线上线下互动、校内校外联合。

从“三全育人”实现效果方面来看,综合实施了五育并举评价体系。各高校围绕实现社会主义大学,制订了“德智体美劳”育人标准,打造了大德工程、大智工程、大康工程、大美工程和大勤工程,让德育注重价值引领、强化养成,智育注重能力提升、强化学成,体育注重运动习惯、强化炼成,美育注重情趣品位、强化化成,劳育注重实做乐为、强化干成,来检验时代新人的培养效果,实现新时代的高校强国梦。

四、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式及运用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关系的总和。”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式就是一个关系的总和,具体是由育人维度、育人模型、育人评价等三个方面集合而成的完整的闭环育人系统。其构建的主要路径是:运用系统科学,纳入模式研究,借鉴时间、空间、网间维度中的“三全育人”经验,系统化归集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在理论基础上,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理论,尤其是亲和力和针对性。在实践应用上,体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十项育人工程的协同作用,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模型搭建上,运用数学定理,形成心间四维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型。

(一)构建出时间、空间、网间等三个育人维度

“三全育人”包罗万象,涉及到高校所有教育方面。如何发挥与体现“三全育人”作用,可以探索构建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的时间、空间、网间等“三全育人”维度表(表1所示)。结合田野调查方法对时间维度中“三全育人”的启示,构建出时间育人维度,即全过程育人模式,包括课程、科研、实践等育人,形成时间二维图(图1所示)。结合亲师取友方式对空间维度中“三全育人”的启示,构建出空间育人维度,即全方位育人模式,包括服务、管理、资助、组织等育人,形成空间二维图(图2所示)。结合高校典型做法對网间维度中“三全育人”的借鉴,构建出网间育人维度,即全员育人模式,包括文化、网络、心理等育人,形成网间二维图(图3所示)。图l、图2、图3等雷达图的阴影面积分别代表某一高校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网间维度中的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实际效果。

(二)擘画一个心间的四维育人模型

依托系统科学,可以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各类资源,即“三全育人模式”“十项育人工程”等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它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环节的普遍联系。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或环节发生变化都会引起整体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体的运行和发展。将时间、空间、网间等三个育人维度融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心间四维育人模型(图4所示)。

运用物理学思维,可以在心间四维育人模型中植入三维笛卡尔坐标系,通过坐标系参照出时间、空间、网间三个二维图。那么,如何在心间四维育人模型中测量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实效性呢?可以定义“育人实效性程度”等同于“学生心间价值认同度”,即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知信行之间在价值认同距离上的“远近”。这个“远近”就是把“心间距离”用模型中的“物理距离”来表达。从模型来看,球型最中心的零点,表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亲密无间,心与心距离最近,学生心间价值认同度最好;距离球型中心零点越远,即负无限大,表示心与心距离越远,学生心间价值认同度越低。通过模型,“三全育人”实效性程度的测量结果即为球型体积v,计算公式为v=4/3πabc,其中a、b、c分别代表时间、空间、网间三个二维图的重心到球型中心零点的距离。体积越小,表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感越一致,实效性程度越好;体积越大,即负无限大,说明“三全育人”的实效性程度还不强,需要综合改革和整体推进。

(三)归集为新时代高校五育评价体系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明确指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人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这个远大目标,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为平台,探索构建闭环系统的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式。成为闭环系统的最大特征就是一体化模式中含有评价体系(表2所示)。衡量这个模式是否有效,在新时代背景下,主要是测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育人质量效果,育人评价是检验育人维度、育人模型效度的唯一标准。

列宁说:“生产劳动同智育、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这就需要充分遵循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各育之间的相互贯穿、相互渗透和相互滋养的作用,达成五育并举的集合优势,产生综合效应。可以在评价体系中创新性组建出高校德育评价委员会、智育评价委员会、体育评价委员会、美育评价委员会、劳育评价委员会等五大评价委员会,形成可量化的测评图(图5所示)。图5雷达图的阴影面积就是十项育人工程中某一项育人工程的德智体美劳育人效果。

结语

“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式在构建过程中深入贯彻了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是育人理念的内涵动力、协调发展是育人模式的路径方略、绿色发展是育人评价的与时俱进、开放发展是育人一体化模型的系统合力、共享发展是思想政治育人的强大生命力,诠释了“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式”其结构功能的理论力量和评价考量的实践作用。

在结构功能方面,一体化模式构建出的时间空间网间二维图、心间四维育人模型和五育评价体系,遵循了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实施了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三进入”模式,符合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要求,激发了学生的代人感、认同感和获得感,达成了距离学生教育最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

在评价考量方面,一体化模式有机关联、整体融通、综合渗透、系统发力,形成了雷达图、评价体系表和测评图,让“三全育人”效果可测量和可测评,便于整体性提升,及时反馈给相关教育部门整改。全覆盖式的、闭环式的、系统式的、内部循环式的“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到学生价值观、融贯在教育全程、融合于国家发展战略中提出了新方略,为努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新平台。

猜你喜欢

一体化模式三全育人思想政治
供电企业调控运行岗位培训研究
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机械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