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珠单抗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12-07赵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雷珠黄斑眼压

赵剑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存在较高致盲率。研究显示[1],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临床主要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但该手术疗法难度较大,由于术中需剥离血管增生膜,所以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部分患者甚至需进行二次手术治疗。有关文献数据指出[2],雷珠单抗可对新生血管的形成起到抑制效果,减少血管渗漏。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部分患者在玻璃体切除术前给予玻璃体内注入雷珠单抗,经证实效果良好,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患眼共计141眼,随机分为对照组(68眼,50例)与观察组(73眼,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2.19±9.42)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1.43±8.7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均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充分散瞳后对球周实施浸润麻醉处理。晶状体状态若影响眼底观察,则应先摘除白内障,完整的将后囊膜保留。开展坦部三通道玻璃体常规的切除术。取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于术后涂抹覆盖患眼。观察组在术前5~7 d给予雷珠单抗,将其在玻璃体内注入。注入前3 d,取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入眼内。表面麻醉结束后,清洗其结膜囊,后完成消毒、铺巾,将0.5 mg/0.05 ml的雷珠单抗注入玻璃体内。完成注射后将抗生素滴眼液滴入。后给予玻璃体切除术。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术后平均视力、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电凝使用次数。②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手术前后的VEGF、PEDF水平。③比较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区的视网膜厚度和眼压情况。④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平均视力(1.74±0.60)、住院时间(7.62±1.22)d、手术时间(71.48±16.46)min均优于对照组的(1.48±0.53)、(11.91±2.88)d、(91.56±18.7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电凝使用次数(1.11±0.24)次和对照组的(1.23±0.58)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给药前、手术前后VEGF、PEDF比较给药前,两组VEGF、PED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的VEGF、PEDF值均较给药前低,且较同期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区的视网膜厚度和眼压比较术前,两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黄斑中心区的视网膜厚度、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给药前、手术前后VEGF、PEDF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给药前、手术前后VEGF、PEDF比较(±s)

注:与本组给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前比较,b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cP<0.05

表2 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区的视网膜厚度和眼压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区的视网膜厚度和眼压比较(±s)

注: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比较,aP<0.05;1 mm Hg=0.133 kPa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中发生玻璃体积血2眼,医源性视网膜孔裂1眼,视网膜出血2眼,术后发生前房渗出1眼,前房积血3眼;观察组术中发生视网膜出血1眼,术后发生前房渗出1眼。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4%(2/73)低于对照组的13.24%(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2,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生率逐年升高,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也显著提升[3]。糖尿病患者若不能有效对其血压、血糖予以控制,视网膜极易出现病变,加大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形成新生血管。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由于视网膜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致使眼底新生血管形成,引起视网膜缺血、缺氧程度加重,又因新生血管弹性较差、通透性增加、加大出血风险[4]。出血现象一旦发生,会引起视力突发性减退,必须经手术清除。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极易引发多类的并发症。

雷珠单抗为单克隆抗体的片段,其形成是经贝伐单抗中一个片段修饰而来[5]。有关资料指出[6],与贝伐单抗相较之下,雷珠单抗具有更高的亲和力,极易作用于靶组织,实现治疗效果。近些年,雷珠单抗在眼科应用较为广泛,其可对新生血管的发展起到有效抑制。相关研究指出[7],雷珠单抗可减少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内积血的程度,抑制新生血管形成。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平均视力、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雷珠单抗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降低出血风险,提升手术安全性。VEGF为血管通透因子,可诱导血管新生,有助于形成新生血管[8]。PEDF存在于人体多个部位,如肺部、眼部、血液等。眼部PEDF主要是营养神经,促进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凋亡。通常来讲,人体内PEDF和VEGF水平较为均衡,而PEDF有主导作用,抑制VEGF的表达[9]。在VEGF升高时可利用其自分泌的作用提升PEDF的含量,而对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来讲,其PEDF、VEGF状态均处于较高水平。本文中观察组术前、术后的VEGF、PEDF值均较给药前低,且较同期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雷珠单抗可抗衡VEGF诱导新生血管的效果。眼压在术后升高可能由于手术存在应激反应,本次研究中,两组眼压术后的数值均较术前高,但术后3个月,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雷珠单抗可对眼压升高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此外,观察组术后黄斑中心区厚度低于对照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患眼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增加是由于视网膜病变导致黄斑出现水肿所致[10]。雷珠单抗减轻黄斑水肿,降低患者中心区视网膜厚度。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4%(2/73)低于对照组的13.24%(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雷珠单抗在术前应用可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其原因展开分析,因该药可提升纤维增生膜剥离安全性,减少新生血管膜残留,进而改善视网膜水肿状况。

综上所述,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前应用雷珠单抗,对术后患者视力改善十分有利,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雷珠黄斑眼压
24h眼压的重复性测量及夜间坐卧位眼压的差别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护理干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黄斑变性雷珠单抗治疗后短期眼压升高的影响因素分析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