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阅读素养提升的整本书“分享阅读”策略探究

2020-12-07柯芳兰

赢未来 2020年3期
关键词:奇人统整小豆豆

柯芳兰

厦门市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福建厦门 361100

1 整本书“分享阅读”的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目前,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但实际教学中,很少组织读后分享;如果有,设计的活动也相对刻板、随意、浮于表面。很多老师不知如何组织,不知为何交流,不知如何通过“分享阅读”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

2 整本书“分享阅读”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笔者此文探讨的“分享阅读”,指整本书的读后分享;“整本书”主要指向文学类;“分享阅读”集中体现在“说来听听”这一形式。即教师真心想知道学生的阅读体验,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很好地谈论自己阅读过的书,并很好地听别人的发言,在对话交流中提升“识别与推论”“整合与解释”“评价与鉴赏”等阅读素养。

3 整本书“分享阅读”的策略

蒋军晶老师在《和孩子聊书吧》一书说到:“孩子并非天生会阅读,阅读是可以教的。教什么?教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指的是为了达到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阅读方法和技巧。”本文主要阐述带有普适性的种四阅读策略,即概括、推论、统整、联结等。

3.1 善概括,明文本内容

朱自清先生曾说过:“读过的文章,只有用自己的语言将它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的时候,才觉得读懂了。”概括策略是指在阅读过程中简明、扼要地把握所读材料的内容梗概。狭义的概括策略主要指概括章节大意,了解故事梗概,明了文本主要内容等,广义的概括策略还指归纳文本的中心思想,梳理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最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正确运用概括策略,对文本进行准确解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文本阅读的诸多问题,使得分享阅读变得有效而深入。

例如四年级《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分享阅读会,笔者借鉴《说来听听》一书,运用概括策略,进行三种形式的分享。1.分享热情:用简练的语言介绍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并说明原因;2.分享困惑:交流书中困惑、不解之处,并尝试互相解答;3.分享关联性:借助故事情节单,讨论、发现文本的叙事模式。能理解而无法概括,谈不上真正的理解。只有会概括、善概括,才算真正读懂一本书。运用概括策略,培养语言的组织概括能力,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3.2 妙推论,析文本细节

“推论”是指读者在阅读中根据一定的线索和依据,对文本进行分析、整合、判断,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阅读策略。线索和依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个人已有的背景知识,文本中的细节,阅读同类文本的经验。运用推论策略进行分享阅读,可以引导学生在自由、宽松的交流环境里,分析、判断,分享发现推论的快乐与兴奋,循序渐进提升学生“整合与解释”等阅读素养,促进语文思维的发展。

例如五年级《俗世奇人》分享阅读会,笔者紧紧围绕核心问题——“书中每一个角色都称得上奇人吗?请你从书中找出依据说一说。”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更喜欢透过文本,进行分析和辩论。对于那些手艺高超的匠人们学生能快速地找到他们的奇言奇行。还有一类怪才,学生通过推论策略,找到相关依据,能够读懂这类人虽然脾气怪异但也有非凡本事,也算得上“奇人”。但对于死鸟、酒婆等这类歪才,算不算“奇才”,能否编入此书,引起了学生的争辩。此时的推论策略更多地和“解释”与“判断”,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了作者的意图,《俗世奇人》那些丑角是冯骥才要批判和讽刺的对象,他们的存在更能体现当时天津卫真实的一面,丰富“俗世奇人”的内涵。学生运用推论策略,在分享阅读轻松的氛围里,畅谈地对文本更丰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从而提升了“识别与推论”的阅读素养。

3.3 能统整,悟文本内涵

“统整”就是充分使用文本信息,初步判断之后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相关问题进行深层理解。分享阅读其实是一场有方向设计的阅读沙龙,借助统整策略,利用同伴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分享中解释文中人物的特性,推测书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等问题,使得学生更深入文本主旨,提高整合水平。

例如五年级《窗边的小豆豆》分享阅读会,笔者围绕“主要人物”设置相应话题。首先从主要人物小豆豆入手,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借助书中故事,分享他们心目中的小豆豆是个怎样的人?老师结合学生的分享,适当进行人物性格评价的方法指导。紧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再从文本出发,寻找小林校长与小豆豆妈妈两人特性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经过一番寻找与整合,最后学生自主发现,小豆豆长大能取得这么大的写作成就,很大原因来源于小时候妈妈与小林校长的宽容与爱。这一分享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提升学生“整合与解释”阅读素养的过程。

3.4 会联结,拓阅读深度

联结就是我们常说的“联系”,寻找与文本,与生活,与自己的联结。学生既能走进书中去体验人物的经历,又能走出书外与自己的生活进行联系,产生共鸣。通过分享阅读,把学生彼此的联结,又织成一张新的网,既提升了学生“评价与鉴赏”等的阅读素养,又把分享碰撞出的智慧巧妙地融进他们的生命里。

例如六年级《不老泉》分享阅读会,笔者设计的交流主题是探寻“生命的意义”。先引导学生联结文本,讨论“不老泉对塔克一家是福音还是诅咒?”再赏析塔克关于生命的那几段论述之后,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接着,让学生联结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如果不老泉就在你面前,你喝还是不喝?为什么?”学生在交流中,更加明晰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最后,学生联结自身积累,说出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看法。整个分享会,师生围绕着主题,不断地联结,使得“生命的意义”这一深邃的话题,不断地明了,学生分享后,若有所思,意犹未尽

4 整本书“分享阅读”的总结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分享阅读,不仅呈现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成就一个更完整的认知。分享本身也能激荡出新的火花,深入参与共同讨论,更能体会到文本丰富多元的样貌,使得每个人的阅读素养获得提升。但如何更娴熟地运用更有针对性的阅读乃至教学策略,在学生之间架起更有效、更专注的“说与听”的分享桥梁,则还需要继续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奇人统整小豆豆
我们班的俗世奇人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用爱浇灌孩子——再读《窗边的小豆豆》
推荐书目《俗世奇人》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小豆豆去散步
“俗班奇人”——舞王李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民国报界奇人黄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