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措施

2020-12-07刘思泽

赢未来 2020年3期
关键词:技工机械加工教学内容

刘思泽

周口技师学院,河南周口466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生产技术行业人才的缺口较大。特别是对于现代制造业来说,不单单是机械加工,而是多专业、多学科知识融为多种加工领域的工业行业。目前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很难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真正一线技能人才一般是由企业自身培养或者高薪聘请为主。介于企业培养人才耗资大、周期长的问题,技工院校应尽快提升自身办学水平,培养出具有真实社会需求的机械加工人才。

1 技工院校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现状

1.1 实践课程安排不足

相对于一般学科,机械加工专业对于实践课程的需求是比较大的,单纯的理论教学不可能满足专业培养的需求。技工院校由于场地和经费的原因,针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平台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学生很难加深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通过自己的实践培养自身操作能力。在实际实践教学环节一般是几人一台机床,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少,并且学校机床还存在陈旧问题,不能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1.2 教学内容完成不达标

机械加工专业需要学的课程较多,并且有些课程的教学难度也比较大,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教授和理解,特别是一些新知识的加入使得该专业需要学的内容繁多。但是部分院校通过课程改革后,部分课程的课时进行了一定的缩减,因此教师很难通过短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学生的理解程度也很难达到标准。

1.3 教学内容相对落后

对机械加工来说,虽然基础课程相对比较稳定,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新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学校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不断地改革和更新。但是部分院校的教学教材使用年限较长,完全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学生不能了解最新工艺以及新设备原理。

1.4 优秀教师资源不足

机械加工专业对于任课教师的技能素养是要求比较高的,不仅需要教师拥有坚实的理论教学基础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现场操作水平。但是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所聘用的教师一般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他们专业知识水平很高,但是实践操作也缺乏一定的经验。与他们相反还有部分老教师实践操作没问题但是他们掌握的知识更新较差,不能与时俱进。

2 技工院校机械加工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2.1 增加专业实践课程比重

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重新调整课程结构,合理安排实践课程比重,结合学科特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穿插实践性操作项目,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进行及时的锻炼,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院校结合当地情况,在学期适当时期安排学生进行企业实习,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情况,从而在下一步学习中有意识的充实自己不足之处。

2.2 优化专业重点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紧跟社会发展需求,院校应坚持以“够用为度”的方式进行课程简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安排,对专业中重点部分进行讲解。结合专业发展特点在增加教学内容的同时对增加内容进行筛选,以免过度增加教学内容,使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难度增加,学生很难掌握所需知识重点。过度的教学知识点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3 及时更新专业教材

院校在选择教材时,要紧跟社会发展,按照企业人才所需求的标准和岗位所需求知识为导向选择合适教材。并且所选教材要将传统的机械加工工艺与现代先进制作工艺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前身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对所需专业有一定的宏观认识;院校也可以结合当地企业特点结合当地规模性企业,统一编写有针对性教材,做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通过企业有经验的员工进行经验总结,编写出更具备教学意义教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较强专业技能的人才。

2.4 提升教师队伍师资水平

对于机械加工专业学生来说,在没有接触该专业前几乎没有前期的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进行了解,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影响是非常大的。授课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他们只有掌握了更多更新的知识才可以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因此作为院校来说,在招聘教师时首先要选择具有一定加工经验应聘者;对于在任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更新他们知识水平;对于教师自己来说也应该通过课下及时了解和学习专业最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 结语

技工院校机械加工专业作为一个重要学科,技工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培养出更多的专业领域人才。作为院校也要及时的分析和总结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有针对性的改革教学内容及弥补自身不足之处。

猜你喜欢

技工机械加工教学内容
从技工到英雄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机械加工工艺中的自动化控制探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锯床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机械加工大有文章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巧用磨耗提高机械加工精度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