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理对中国画的影响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20期
关键词:物象技法景物

(哈尔滨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一、太极与构图

谢赫六法之一便是“经营位置”,而经营位置的实质是处理好画面的空间关系,使画面中景物的远与近、宾与主、虚与实、藏与露、疏与密等,更符合人的审美视觉需要,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所以,许多人把经营位置形容为中国画的“画之总要”。

关于中国画位置经营的技巧,不同的论者有不同的归纳,但最基本的或者说占主导地位的还是所谓“之”字形构图或S形构图法。其他的构图方式,或是S形构图法的衍生,如所谓的“斜线构图法”,便可视为S构图的部分切割;或是S形构图的转化,如“线性构图”的景物线,绝不可能是呆板的直线,而局部的线条弯曲,所遵行的也必然是S构图法则。

当我们用S 构图法则审视世人皆知的八卦太极图时,我们便会发现,这个图形虽然简单,却是标准的S 构图。在我看来,太极图就是一幅中国画,它与许多原始岩画、刻划一样,是中国画的鼻祖。但它与那些岩画、刻划不同的是,它对客观物象进行了抽象,而且抽象到了极致。太极图试图通过对物象的抽象整合,向人们形象地揭示朴素的辩证法观念,揭示对立统一的艺术规律。这种揭示自然也包括了中国画所应该遵循的规律与法则,当然也一定有中国画的构图法则在里面。所以我认为,S 构图就是太极构图,太极构图是S 构图的最初始的本源。

S 构图作为中国画理念与技法的伟大创造,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周易——是一脉相承的。易的本质在于“变”与“活”,而这也正是中国画的根本要求。中国画的“位置经营”,根本上是为“气韵生动”服务的,要达到“气韵生动”就要通过构图使画面产生“动势”与“活力”,而S 构图便是实现此一目的的最佳路径。所以,现代国画虽然物象丰富多样,技法变幻无穷,但S 构图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S 构图所以能产生“动势”与“活力”,从视觉学和美学角度分析,原因有四:一是S 形可以产生视觉动感。能够给人以曲折迂回、流动顺畅、起伏蜿蜒的感觉,使景物富于变化,使画面更加生动。二是S 形可以加大画面纵深。通过S 形的曲折变化,拉长了画面的景深,增加了景物的层次,使画面更加厚重深遂。三是S 形可以产生要素的呼应。使画面中各个独立的物象产生交叉、重叠、烘托等相互关联,使画面更有整体感,有效地避免画面的杂乱无章。四是S 形可使气脉更加贯通。通过一条“之”字形或S 形曲线,有效地将各种物象串通起来,使各自独立的景物成为统一的有机体,使画面的气脉连贯通畅。

二、黑白即世界

从原始人有意无意的涂抹刻划到今天已经成熟的中国画体系,近万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画与西洋画不同的是,她始终沿着一条“重意轻形”的路子在走,而这条路子的源头就是易,其指导原则便是“白贲无咎”的思想。

《易经》贲卦说:“上九,白贲,无咎”。从易经体系来看,每一卦的上九,因其到了事物发展的极端处而基本都隐藏着凶险。如能合理规避或采取措施,凶险就可得化解。这一卦中上九的化解之道便是“白贲”。“贲”指斑纹华彩,是绚丽之美,“白贲”,则是由绚烂复归于平淡,由有色达到无色。“极饰反素也”,这也正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真谛。

按照“白贲”思想,中国画把画中的世界全部抽象为黑白世界。这种抽象在易创制的时候便已经存在了。被人熟识的阴阳鱼、八卦及六十四卦都是黑白相间的图形。我认为,这些图形本身就是一幅幅的中国画,只不过它只是中国画的原始雏形而已。随着时间的推进,中国画沿着“黑白”思维继续发展,逐步形成了从思想到技法的一整套理论和实践体系。

从理论上讲,中国画表现出强烈的抑“彩”重“墨”的取向。抑“彩”重“墨”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一脉相承的。虽然中国画中亦有重彩、金碧的门类,但水墨画始终是占主导地位的。把五彩世界抽象为黑白世界,这本身就是古人的伟大创举。而以这一创举为源头,使中国画走向了追求意境而忽略物象的“不归路”。说它是“不归路”是因为,它给中国画的创作者和观赏者都提出了无止境的要求:创作者必须无止境地去追求看不见但可以交流感知的意境;而观赏者也必须展开思维的翅膀,从画面提供的简而又简的要素中去体味无止境的意趣韵味。当五彩抽象为黑白之后,前人又进一步从构图、技法等角度去进行了进一步的开掘。

在构图上,前人创造了“留白”,即“计白当黑”的艺术方式。让人们从画面的空白处去想象、体味画家想告诉我们却又没有画上去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具象的事物,也可能是抽象的思想感情。而“留白”还会使一幅成功的作品出现“见仁见智”的现象,一百个观赏者心中会有一百个韩熙载。“留白”无疑是最能体现“白贲无咎”思想的技法了。一幅作品如果没有“留白”就不透气,就会生气全无,这对于中国画创作来讲,自然是“凶兆”。而科学地“留白”,作品才会鲜活而生机盎然,当然就会“无咎”。

在技法上,前人用“浓、淡、干、湿、燥”置换了世界真实存在的五彩。能否得心应手地将墨“破”为五色,又能拿它来恰当地“状物”或“抒情”,是画家功力深厚与否的试金石,是画家一辈子都要去经营的基本素质。而一幅作品有没有“墨趣”,更是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志。在这里,我们不能将“白贲”机械地理解为“无色”,而要理解为“简约”,即用最少的笔墨表现更多的内涵。用“简约”来理解中国画,就不难看出,工笔、小写意、大写意其实是一个体系中不同档次的系列“产品”,由繁至简的顺序,亦就是由易到难的过程,其中的大写意是最见功力的。

著名的美术评论家陈履生先生在其文章《中国画的危险信号》中说,中国画的危险信号表现在中国画的面貌正从整体上走向工笔画的主流,从而丧失了传统中国画写意的语言和审美特点。他所说的“中国画的危险”,其实质就是中国画的主流正在偏离“白贲”的发展方向,结果自然是凶险的。要让中国画脱离险境,作为有责任心的中国画画家,就必须传承“白贲”思想,锤炼笔墨功夫,在黑与白的世界中打拼出“源于祖宗又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猜你喜欢

物象技法景物
四时景物皆成趣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水彩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实践
如何与物象相处
手绘技法表现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