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探究

2020-12-06赵文刚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体育锻炼教学活动

赵文刚

随着社会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但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加强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小学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升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课程的科学设计,推动良好锻炼习惯的科学养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

小学体育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体育精神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教授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其意志力进行有效的锤炼,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正处在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思想意识波动,而坚持体育锻炼对学生的意志力要求较高,能够对其身体素质和思想品德进行有效的锻炼,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和保持,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其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推动学生意志品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因素分析

1.学校教育因素对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

学校是开展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职责,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重视文化课程,对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缺乏有效的重视,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而在实际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往往不能够保证体育课有足够的教学时间,在重要的考试阶段和开展活动时会出现占用体育课时的情况,无法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同时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使得许多体育教学活动不能有效的开展,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既定教学目标的完成。相关的安全管理防护工作不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易对学生的參与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良好体育锻炼氛围的形成。

2.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

当前社会体育锻炼环境较为复杂,社会各界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体育锻炼不够重视,使得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当前的体育发展模式较为单一,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全民参与体育锻炼。但是缺乏相应的设备和资金投入,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利于民众日常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没有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利于全民健身意识氛围的形成。

3.家庭教育因素对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关键作用。家长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学生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并能够在家长的带动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运动效果和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体育课程教学中小学生锻炼习惯养成的策略分析

1.加强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是推动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结合学校的实际办学情况,加大对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高效推进。

2.优化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的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够充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训练,对其意志品质进行有效的锻炼,实现良好习惯的养成。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水平进行有效的掌握,对教学活动和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并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创建科学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情境

体育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通过有效的动作练习和科学的锻炼习惯,才能实现对相关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掌握,而较为枯燥的练习内容和大量的体力投入,容易使学生形成抵触情绪,不能形成较好的参与效果。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进行科学设计,有效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创建科学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内容进行主动探索提升参与效果,实现对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掌握。

4.创新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形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技术动作自主练习为主,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小学生的专注度和意志力相对不足,需要教师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其能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5.优化小学体育课堂评价和课后辅导环节

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荣誉意识,为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提供有效保障。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的自主锻炼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使其能够准确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对家长的教育思想进行科学的引导,营造积极的家庭运动氛围,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环境。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思路,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创新教学形式,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体育锻炼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