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家长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2020-12-06尹昭宜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尹昭宜

摘要:鉴于目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倡导家庭教育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平衡成人与成才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分析家庭教育常见的误区,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向心理健康的优质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专制暴力型 奢望期待型 相互矛盾型 心理健康优质化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结果发现家长更关心“成才”而忽视子女“成人”,于是不太关注人际交往、自理能力、性格养成、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发展性因素,对建立亲密亲子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家庭教育是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父母的素质决定孩子的一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具有奠基性,导向性,终身性,不同的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观念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同。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它自身的规律,不是光凭热情和决心就能做好。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可能会变得更坏。所以说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很多家长产生了不少困惑和无奈,陷入了许多盲区和误区,普遍感觉到如今的孩子“管不得,惯不得”、“严不得,松不得”、“硬不得,软不得”。总之,他们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无所适从、束手无策。显而易见,陈腐的观念行不通,原有的经验靠不住,简单粗暴的方法不管用,“跟着感觉走”有缺陷。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誤区,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分析中学生家庭教育常见的误区

依据埃里克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美)尼尔森在 《正面管教》一书中指出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重要性?(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惩罚不满足上述任何一条标准。正面管教方式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符合这四条标准。第一条标准——和善与坚定并行——是正面管教的基石。

龙应台在反思家庭教育中写给儿子安德烈有这样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而我们中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误区。

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中学家长常见的三种类型家庭教育的误区。

1.专制型教育的误区

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过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顺心,若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对孩子进行打骂,父母兴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另一种专制是过度保护。孩子的什么事情,全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的自主权受到限制,这使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父母的习惯,一旦离开父母,则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拒绝入园,拒绝上学,拒绝与同学交流,拒绝老师教育帮助,形成孩子的退缩行为。过度保护还被养成孩子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易造成挫败感,产生自卑,仇视,嫉妒等负性心理,乃至采取攻击报复行为,人际关系紧张,造成多种情绪问题等。

2.奢望期待型的误区

奢望型家庭教育的行为特征是: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太切,期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可是不从实际出发。总爱拿其他的孩子长处与自己的孩子短处比,发展特色也盲目攀比,揠苗助长。对老师也有过于苛求,对教育孩子缺乏长远考虑,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把自己的所有梦想和希望,建立在孩子的目标达成上。

奢望型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的孩子承受的压力过大,心理负担重,常做恶梦,担心满足不了家长的期望,如屡薄冰,如踩钢丝,提心吊胆。一旦孩子对学习,比赛,考试等深感恐惧,他们会活得很累,心里很苦,很脆弱,整天担心受怕,一旦满足不了父母的要求就自责内疚,感到无脸见人,甚至觉得活着没意义,想轻生。有的则会产生逆反心理,仇恨父母,感情上越来越孤僻,内心越来越空虚。心理上与父母拉远距离。

案例分享:

A同学,高二女生:周末回家,看到父母辛苦的劳作,尽管自己很累,也去帮忙,父母问她:“你觉得是山上劳动一天辛苦呢,还是读书一天辛苦?爸妈希望你好好读书,不要像父母想上大学却没有机会。只能在家务农或打工。”懂事的女儿不敢多言,只能说爸妈更辛苦。可是没读过高中的父母是很难理解高中学业压力的。父母常在她耳边说女儿很懂事能自主学习。父母过去没条件读书,希望女儿能好好读书,不要像父母这样终日劳作辛苦,希望女儿能实现父母的大学梦。请问:父母供孩子读书到底是为了女儿的梦想还是为了父母的梦想呢?这个懂事的女儿有开始纠结自己每天拼命的努力还是没能考出好成绩,实在对不起父母,内心十分羞愧。而羞愧是一种负能量,只能让她越发的产生挫败感和失望感。最终导致了睡眠问题和情绪问题。这就是奢望型教育带来的心理问题。

3.矛盾型家庭教育的行为特征

矛盾型教育产生的根源:一是价值取向多元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反映。家庭成员之间个性差异,文化差异,阅历差异在家庭教育中引发的冲突;二是家长不懂得,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破坏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或降低老师的威望,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和感情隔膜,从而在孩子的潜意识里拒绝老师的教育,并迁移到憎恨老师所教的科目,导致学不好这一科目。

三、引导家庭教育向心理健康优质化方向发展

1.坚持赏识教育,家庭教育需要理解赞美与渴望的力量

家庭教育中"优点不夸不得了,缺点少讲慢慢少。″要善于利用孩子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若要批评他,请先表扬他,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指出缺点,鼓励改正,对孩子充满信心和期待。赏识教育,最重要的是在孩子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使用。

依据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这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2.要信任孩子,不轻易抵毁孩子.

父母也对孩子的恰当期望才是最好的动力信任,父母的期望即是压力也是动力,所以父母不可对孩子期望過高,过高的期望会带来孩子的不自信和受挫心理。多次受挫,难达到父母期望时,孩子就容易受伤,放弃。有些孩子在父母奢望的高压之下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需要引起我们家长关注心理健康成长问题。不要吝啬你的夸奖和赞美。在孩子做了正确的决定或事情时,要抓住时机认同信任孩子。赞扬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决定和成功是受到重视的,同时他们的能力也得到肯定。

家庭教育本来应该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但很多家长却是盲目的。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是被孩子的“问题”牵着走的。孩子出现了问题以后,家长才会对孩子教育一番,而如果孩子平安无事,家长的教育也就放松了,以为万事大吉。甚至有的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教育孩子,给孩子设计未来,完全不顾孩子的实际,不相信孩子的选择。这种随意性的家庭教育往往事与愿违。 我们在指导家庭教育中,应强调计划的重要性,讲清随意性的害处。在制定家庭教育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三个方面的依据:首先是孩子的实际,家长必须全面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是同龄孩子的普遍生理、心理特点及发展趋向;再次是学校与班级以及社区的教育计划、教育要求。在学习方面,家庭教育应该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责任感的培养上。

总之家庭教育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文化教育的单个层面,家庭教育应向心理健康的优质化发展。家庭教育要走家校和谐之路,家校共育,才能更好的支持孩子的成长。优质的家庭教育就像一片沃土,永远滋生着健康的人格。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家庭教育,合适的才是最优质的。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福建师大版

2.《正面管教》美国 简·尼尔森

3.《孩子,你怎么了》华东师大 陈默

4.郑维康.《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5.《巅峰家教智慧》天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