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与文化的对话

2020-12-06劳淑梅马军娥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诗眼陆游古诗

劳淑梅 马军娥

古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一道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景。诗与文化是应该对接的,古诗是通向民族文化的最佳路径,但这条路却最难走,因为古诗内容时空跨度太大,话语风格离学生现有的语感相去甚远,而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所以古诗教学往往停留在诗意的疏通,诗句的积累及浅品味的层面上,诗的文化底蕴往往无暇顾及或走不到诗文化的远处。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的教学,我尝试着把诗与文化对话,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一道文化桥,感受古诗中的文化魅力。

这节课从内容的处理上,我做了一次教学模式的突破。两首课内精读古诗《示儿》《题临安邸》,一首课外略读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诗凝聚在“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主题下,将资源重新整合,同中有异,一首重“悲”,一首重“痛”,一首重“愤”,奠定了三首诗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表达风格。异中求同,索解出三首古诗一致的精神本质: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权贵之醉为遗民之泪、诗人之悲的因。遗民之泪浇权贵之醉,令人心痛,诗人之悲反观权贵之醉,令人悲愤。三首诗,经过整合,通过形象,情景,氛围的强烈反差,形成震撼人心的情绪场。在情绪场中师生共同经历一次刻骨铭心的精神洗礼。三首诗通过时间上的纵向对照和空间上的横向比较,大大拓展了古诗解读的文化背景,丰厚了古诗解读的文化底蕴。

一、文化分组,轻撩诗文化的纱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启后,每个学习小组要有一个组名,组名也要有文化味。我要求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诗人和历史的资料,其中包括你最喜欢的陆游的诗句,从诗句中摘录四个字,作为自己组的组名,并说说这个组名的意义。

学生选取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几个句子,分别以“柳暗花明、妙手偶得、求知躬行”为组名,这样,课未开启,诗文化已撩开她神秘的面纱的一角,露出清丽的面容。

二、了解背景,小扣诗文化的门

文化是有背景的,尤其是一些有影响的伟大的作品。诗人总是站在时代的前沿,吹响的是时代的号角,跳动的是时代的脉搏,好的作品是时代的折射,发出的是时代的声音,掠过的是时代的剪影。

知人论诗,了解了诗人及诗歌创作的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情绪基调,进而读懂诗歌,领悟诗人的情感,要想读懂这三首诗,就得读懂诗人所处的时代,我精心准备了“我和我的祖国”的资料,将陆游的相关生平和北宋南宋朝代的更替相结合,并引出陆游65岁时创作的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临终绝笔《示儿》。用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去小扣诗文化的门,在轻叩中将自己带进那个时代,感受时代的回应,营造解读期待。

三、聚焦诗眼,浅品诗文化的味

文化是有味道的,品味之前要先有一个品位,即教师对文本语言高品位的调理和修正。聚焦诗眼,我将三首诗上成三个字,由“醉、泪、悲”开启学生言语的呈现和敞亮。

为什么要聚焦诗眼? 诗眼,几乎就是一个文化符号。提起卓然于世,柳宗元“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会拨动我们的心弦;提起思乡,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字,会勾起我们的乡愁。一个字浓缩了所有的文字,一个字凝聚了许多人共通的情感。聚焦诗眼,就是在寻找一种文化符号。

诗是含蓄的。“醉”字背后是诗人的愤,“泪”字背后是诗人的痛。

诗是相通的。《示儿》和《题临安邸》相通成“悲愤”之情,《示儿》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相通成“悲痛”之情。

三诗相通,凝聚成“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而爱国情怀是诗文化中永不褪色的印记。

四、一咏三叹,感受诗文化的美

语文具有审美性的特点,尤其是古诗,无论从音韵、节奏,还是意境上,古诗都有中国文化独有的美。诗歌既具有意境的内在美,也具有形式的外在美。一咏三叹,回环复沓是古诗的形式美,为了让学生感受诗的美,我采用了以诗的形式来教诗的教学思路。

聚焦“醉、泪、悲”三个字,一咏三叹,反复品读,让诗眼散发文化的温度,渐渐溫暖学生的情感,让情感解冻,汇成一江明丽的春水,流淌在学生的心田。

五、古今参照,融进诗文化的魂

语文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应该努力在情感价值上指明航向,从而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诗文化里特别立得下根,安得进魂。

古为今用,古诗化今人。千年前的醉,千年前的泪,千年前的悲,彼时之情与学生当下之情落差实在太大。因此,课堂结束时,我设计了“假如宋朝也有朋友圈”、“盛世勿忘祭放翁”两个教学活动。一个重语言的自我表达,一个重情感的自我体验,诗中有“我”,“我”中有诗。“我”的参与,缩小时空造成的情感落差,拉近阅历造成的情感间距。

如果在朋友圈发了三幅图,分别是权贵的醉态,遗民的泪眼,陆游的绝笔。你会如何留言并作何评论?

盛世勿忘祭放翁。播放国庆70周年的相关图片,并配以《我和我的祖国》背景音乐,用“这盛世如您所愿,您看到了吗?让欢乐抚平心灵的创伤,愿欢笑代替您昨日的泪水,愿这繁华盛世能告慰一个个为祖国拼搏、奋斗甚至献出生命的伟大英灵”为课堂作结。

音乐响起,红旗飘扬,诗意荡漾,激情飞扬,文化浸润,下课铃声已响,而学生还沉浸在民族自豪感里,课堂已是民族文化魂的磁场。

诗与文化的对话,让诗与文化不再“相看两不厌”,而是“湖光秋月两相和”。对话因碰撞交融而美,诗因文化而有味,文化因诗而有魂。文化刻进诗里,只有敲骨吸髓,才能真正品出文化的味道。

语文课应有点文化味,古诗教学更应带点文化味,这样,方不负课堂不负诗。

猜你喜欢

诗眼陆游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终究有一枚诗眼
诗眼
诗眼
劳劳亭
除夜雪
初夏绝句
缘字诀·沈园
《渭川田家》的诗眼是‘归’吗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