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的抗挫折教育

2020-12-06薛慧萍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挫折心理家长

薛慧萍

常听到这样一些事情:某月某日,“小粽子”因在玩耍时弄伤同学被罚站,回家后跳楼身亡;某市某中学14岁的初三学生小朱突然跳楼自杀,家属说孩子生前遭到学校老師的挖苦、讽刺,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在教学中也会遇到一种现象:有的学生经不起一点挫折,甚至一点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一蹶不振。这些现象说明学生的心里健康的确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引入挫折教育十分必要。尤其在初中阶段是智力活动发展转折的时期,让他们正确估量自己在家庭、社会中的位置,避免他们离开家庭和学校的温室就变得弱不禁风。现针对初中生的抗挫折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初中生心理挫折的形成原因

1.家庭因素

首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年来,独生子女被众星捧月,既没有兄弟姊妹的竞争,也没有长辈们必要的限制,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自尊心过分强大,外在表现就是“气性大”。这样的人格,遇到挫折,容易因缺乏思想准备和应便能力,而出现过激行为。其次,挫折教育并没有得到家长的一致的重视,一些家长走的是一个极端:那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吓唬、逼迫自己的孩子,本意是想激起他的进取心,但往往变成了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另一些家长走的则是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容不得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儿委屈。一位女老师讲,她曾因批评了一名学生几句,没想到,孩子家长非但不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反而来到学校将老师打了一顿为孩子出气。这种事情虽属个别,但有些家长确实不可理解,认为自己的孩子受到挫折,原因都在于学校。这些教育都会导致孩子产生抱怨,逃避的心里,甚至走上绝路。

2.学生因素

中学时期学生的性格发展不成熟,理想、信念、意志等都处于迅速发展期,做事缺乏耐心,好激动,心理状态不平衡,他们虽然朝气,但个性不够完善,对生活学习中的矛盾、挫折不能正确对待。

3.学校因素

首先是现在的学校大多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有些学校不顾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心理承受能力而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单纯用学习成绩来代替对学生的整体评价。因此形成了“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考试成绩、轻实际能力”的情况,使许多学生感到出路狭窄,前途渺茫,进而怀疑自己的智力、能力,导致自卑、失望。其次是重点校、重点班的划分,在培养出大批“尖子生”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差生”在心理上的不平等感等。再加上如今的学生经受的大多是和颜悦色的鼓励和赞赏教育,像严厉的批评乃至体罚一般不大多见,学校以及社会又不曾向他们提及什么“挫折教育”,久而久之,学生的“抗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严重退化,一旦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遇到挫折,立即就会变得不堪一击,甚至走向自我毁灭。

二、消除学生心里挫折的方法

中学生一旦遭受挫折,往往摆脱不了苦恼,甚至会变得敏感多虑,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和事,甚至会发生精神失常、自杀等事件,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责任帮助学生摆脱困境,恢复正常心理状态,尤其要对症下药,正确引导。

1.教育学生学会正视挫折

要让学生明白挫折在生活和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在实践教育教学中,当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绩之中,忘乎所以时,教师可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让学生感受痛苦,磨炼意志,当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缺乏自信,产生消极情绪时,要教育学生顽强努力,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将挫折化为成功的动力。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上课、班会,个别谈话等及时适当地渗透挫折教育的内容。如在一次班会上我讲到:鲁迅曾彷徨过,哥德·贝多芬还曾想过自杀,但他们都顽强地战胜了自己的消沉和软弱,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坚定地走上了真理的道理,也更加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总之,抓住一切时间、机会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视挫折。

2.引导学生积极调适心态

当学生遭遇挫折时,教师要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使他们学会对挫折作出积极主动的反应。学生遇到挫折时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性,如紧张、懦弱,不敢面对现实、有意逃避等。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挫折面前要保持冷静,帮他们寻找产生挫折的原因,从中发现改善的途径,作出有益行为的调整,要引导学生辩证对待挫折。要引导学生从好的方面看待问题,使挫折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同时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我调节,如想象调节法、心理暗示法、自我放松法等。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意识的能动作用,学会对自己的挫折心境作出调整,放下思想包袱。

3.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坚强意志

给孩子适当的挫折体验,有助于孩子积累抗挫折的经验。让孩子学会应付挫折提高挫折的耐力。比如,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需求;家长可以有意识离开家,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还应该让孩子接受一些心理考验,如人际交往的误解、委屈、冷落、学习或竞赛中的失利等,以增强孩子的承受能力。

4.给学生制定适当的惩罚制度

奖励与惩罚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惩罚的奖励制度与没有奖励的惩罚制度一样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偏差。接受惩罚可以锻炼心理承受力,为今后从困境中走出打下基础。教育作为人与人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需要一种鼓励、一种保护、一种关爱和一种宽容。同样,学生具有可塑性,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去呵护,同时也需要教师对他们‘修枝去杈,在学生的错误面前,一味地姑息和软弱才是教育的失败。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温情教育无法包治百病不罚不成材。

今天,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要完成的通才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尤其不能忽视学生所面临的心理挫折,因此每一位教师需从世界的角度,以未来的眼光,按现代教育的标准,精心组织、安排好各种教育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挫折教育,使我国青少年成为素质好、能力强、身心健康的一代。

猜你喜欢

挫折心理家长
Holism in Education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挫折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终身不遇
犯错误找家长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