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020-12-06朱永霞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疑点桂林山水所学

朱永霞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学的艺术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艺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如何形成课堂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学,就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导向——创设情境,情绪饱满求新知

兴趣,心理学上讲,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对学生来说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就会激发求知欲,以饱满的情绪去探求新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好的教学导语对很好的完成一篇讲读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抒情积浓的课文,特别是诗歌散文,可以采用情绪感染法,容易对学生产生强的感情熏陶,产生情感共鸣,得到了激趣导向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首先用幻灯或挂图把桂林山水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优美的音乐烘托,并用优美富有诗意的语调,描述出画面上的美景,使学生未曾读文,就产生一种向往之情,在这样的情境中,引出课题《桂林山水》。当迅速捕捉文眼“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字之后,设计以下问题诱导学生按文入境。桂林山水闻名天下,作者为了亲眼目睹这秀丽的山水,是怎样去游览的?乘木船。为什么说是“荡舟”呢?(漫漫地划船,依依的观赏)你们想去桂林游一游、看一看吗?来,让我们也挤到小木船上,和作者一道漫游漓江,观赏两岸的风光。这样富有情趣的语言,激起了学生感情的共鸣。于是,大家跃跃欲试。在这种爱学、乐学的良好心态下,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二、导读——巧设疑点,疏通全文

这一过程,是教学过程里的一个首要环节。教师通过抓住学生的思维、巧设疑点,用知度的疑点去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疏通全文的目的。

如“鸟的天堂”一课在学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在和作者一起荡舟经过那“鸟的天堂”都有什么收获呀!1、这时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发表自己的看法:“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大榕树枝繁叶茂,大得出奇。第二次看到了许多许多,令人目不暇接的鸟。2、这时,我打录音机,把风吹榕树的响声,百鸟争鸣的声音放给大家听。同时,我用生动柔美的语调进行描述,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这时我启发学生:你能概括一下“鸟的天堂”的特色吗?同学们带着意犹未尽的感觉,争着回答(A树大、茂密、鸟多、B美)3、我紧接着提问:在游览之后,你的心情怎样?(同学们回答:鸟的天堂真美,真想亲眼目睹)这样强化了感知,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教师恰当的疑点启发,自然的把学生引入愉快的境界,更具体地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导法——精当简明的诱导

现代社会具有快节奏,高效率的特点。课堂教学也应具备这一特点。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向有限的时间要质量,要成绩就必须对教学语言精心推敲,使之精当简明有针对性,不浪费时间。那么何谓简明,就是避免一些,如“请同学们注意”、“老师来提问一个问题”、“下面请坐好,我们要……”等一些赘用语。以免分散同学们的注意力,影响重点内容的精讲。那么,何谓精当,就是疑点落在实处,恰到好处,领会文章内容及中心思想进入文章的意境。所谓“当”是选择教学重点要恰当。因为每组课文都有单独的训练项目,而同一组中的每篇课文又各有特色。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每篇课文的特点,做到一课一得。这样,表面上看所学不多,但实际上却掌握了要领,抓住了精华,节约了时间和精力,运用充分的时间举一反三,巩固并运用所学知识。

四、导用——自然迁移、恰当导用

这一过程,主要是实现阅读教学中的“举一反三”。在精讲重点的原型作用下,实行“过移训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恰当地运用到阅读写作中去。

例如,讲《桂林山水》一课,在教学中,主要是抓住文中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指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通过讲读,使学生在欣赏了如画的桂林美景后,使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热爱之情。

在教学时,我这样启发学生:作者把桂林山水比作什么?(比作连绵不断的画卷。)把自己荡舟漓江比作什么?(比作画中游)最后把山围水,水映山,空中迷雾,绿树红花,竹筏水舟总汇起来,呼应前文哪句话?(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这样尽情地赞美桂林山水,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经过这么综合深化处理,学生的感知得到了升华,从而领悟奥妙、消化吸收。

然后,我用自豪的语气对学生说:“桂林山水名满天下,可这只是我们可爱的祖国“锦绣”上的一笔,我们祖国山清水秀,名胜古迹不盛数。看谁能说上几个,这时同学们争抢着回答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或亲身游览过的地方。”有的同学说得好些,有的同学说得差些,其中有一个同学还提到了我们家乡的杨柳河。这时,我带有目的性的启发学生:“同学们都想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美景展现给大家,可为什么不如作者写的好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其中有一点就是课文之所以把桂林山水绘声绘色的描述的那樣生动,与作者的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是分不开的,你能学习作者的写法来描绘一下我们家乡的一处景物吗?(指导写作)”。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这样,使学生在知识上得到了巩大迁移。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提高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五、导结——总结归类,纳入序列

这一步骤要须即用简练:准确的记语言进行学习总结。科学地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归类。形成由感性到理性的“结构化”了解的知识。《桂林山水》一课是这样导结:1、“桂林山水”是侧重写景的,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主后次的顺序观察画图;2、作者准确把桂林山水的特点,饱本领感情的笔,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秀美的江南山水画,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真挚感情;3、本文构思严谨,结构形式为“总——分——总”,表达上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深深地感染了读者,堪称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总之,高度的语言艺术不仅能大量载负知识,而且能够大大缩短学生将前人和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我知识的时间,使教学结构更加完美。

猜你喜欢

疑点桂林山水所学
现场的疑点
非所学
非所学
桂林山歌
疑点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廉租房待遇合规性计算机审计探讨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关于洛伦兹力的疑点分析与探讨
《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溯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