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的ESP 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2020-12-05李雨晨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3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英语

李雨晨 (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

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对于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为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特定职业的技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开设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 课程。ESP 是指与某一特定学科或职业相关的英语,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具体又包含科技英语、金融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课程分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助,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为提升ESP 课程的教学成效带来了启发。

一 “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概述

“翻转课堂”也被称为“颠倒课堂”,是指将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时间分布进行重新调整,从而将学习的主动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源于美国的伍德兰公园高中,该校教师乔纳森·伯格曼(Jon Bergma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在2006-2007 学年中,为解决误课学生的补课问题,制作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先让学生自学,回到课堂后再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辅导。2008 年,他们在向其他学校推广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翻转课堂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将知识内化的过程由课内迁移到课外,从而突破传统课堂时间的限制,改善学习效果。与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相比,翻转课堂“翻转”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时间,教师通过发布课前预习视频、课件以及布置课前预习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课堂汇报,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论,并补充知识点的缺漏;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意见完善知识体系。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顺序,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互联网时代大量教学资源如公开课平台、慕课平台以及TED 演讲视频等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了资源支持,大大促进了其教学模式的发展。自2011年开始,翻转课堂模式开始应用于美国的中小学教学,随后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也开始迅速发展,有学者介绍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模式,如张渝江(2012)在其文章中介绍了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以及翻转课堂的授课模式;还有的学者如张红艳、龙荣培(2013)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与我国的教育背景相结合,探讨翻转课堂本土化进程中遭遇的挑战和瓶颈等。“翻转的”课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同时也能够给教师更多的时间“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有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诱发学生更加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随着翻转课堂研究开始与各学科交叉,翻转课堂的应用型研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二 ESP 教学的研究现状概述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相对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而存在的教学理念,是指与某种特定学科或职业相关的英语,也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和目的而开设的英语课程。按相关的学科门类分类,ESP 又可以包含金融英语(Financial English)、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科技英语(Scientific English)、旅游英语 (Tourism English) 等课程。Hutchinson&Waters(1987)认为依据学习者最终使用语言的目的,ESP 又可以被分为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 和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而Jordan&Antony(1997)又把学术英语分为了范围较宽的通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和范围较窄的专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前者主要侧重培养各种学科中通用的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如阅读英语专业文献的能力、参加英语学术会议的能力以及听取英语学术讲座的能力等;而专门学术英语则侧重培养某一领域或特定学科的词汇能力、语篇阅读能力以及必要的专业交流能力等,如法律英语、机械英语、医学英语等。

ESP 教学兴起于20 世纪60 年代的西方,国内对ESP 教学的关注和探索始于20 世纪末,并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刘润清教授(1996)提出,“将来以后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蔡基刚教授(2004)也指出,现如今“学生学习外语较之过去表现出极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可以这样说,ESP 教学已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了”。

大学英语ESP 课程的开设对丰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满足大学生们多样化的英语学习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课程的实际开设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课程开设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首先,学生的英语能力参差不齐。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必须基于一定的通用英语学习为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高级阶段。与通用英语相比,专门用途英语在词汇选择、句子层次和篇章架构方面呈现很大的差异,其难度要远远大于通用英语,为学习者设置了重重障碍。学生们在通用英语学习阶段打下的基础各不相同,因此接受专门用途英语的能力也就有很大的差异。其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ESP课程对任课老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担任ESP 课程的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以及相关专业知识能力,大学英语教师虽然长期从事英语教学,但欠缺专业知识,短期的培训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而专业课教师们虽然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但语言功底薄弱且欠缺语言教学经验,因此长期以来,专门用途英语课程都很难找到“合格”的教师授课。再次,专门用途英语授课模式陈旧。受到师资力量的影响,专门用途英语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以翻译为主要模式的授课方式。传统的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包括三大方面内容:英语语言知识教学、某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以及技能训练,这三者均要求安排相对较长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如何处理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的关系成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一个难题。以科技英语课程为例,教师既要为学生解释专业术语及其实验操作过程,又要兼顾英语表达中词汇的选择和句子的架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鱼”和“熊掌”无法兼得。最后,相关教材资源的缺乏也是ESP 课程开展所面临的一大困难。与通用英语教学相比,专门用途英语的教材建设发展滞后缓慢,教材编写欠缺规范性,与教材相关的教辅资源缺乏,且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够适宜,语言与专业知识的比例失衡(高嘉景,2009),有些教材语篇整体摘录自英文科技文献,其难度远远超过了学生们的英语能力,使学生望而生畏。

除此之外,大学ESP 课程还面临着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教学效果缺乏评估机制等问题,于是“受基础英语打压和双语课程挤压,专业英语教学效率低下,乃至ESP 发展逐渐边缘化”(蔡基刚,2010)。这样,探索改进ESP 课程效果的教学模式成了任课教师的当务之急。

三 基于翻转课堂的ESP 课堂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为ESP 教学带来了启发。在大数据和开放资源的背景下,翻转课堂可以帮助ESP 课程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教师们可以提前将讲授专业知识的教学视频或自制的微课、小视频发送给学生,辅助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克服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障碍,而课堂则成为师生互动、辅导答疑和展示任务结果的时间,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会觉得阅读任务生僻难懂,克服了传统课堂里教师既要兼顾讲解语言结构又要分析语言知识而导致的顾此失彼现象。在ESP 课程体系内,基于不同课程的特点的教学目的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以科技英语课程为例,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模式可以设计如下:

1 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的课前准备可以重新调整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时间分配,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对于一堂科技英语课程来说,课前准备阶段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明确课前任务的制定目标。在对学习任务和学生总体情况有了清楚的认识后,制定出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基于科技英语词区别于一般阅读文本的特点,为学生制定明确的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应该达成的目标。

其次要提供切实有帮助作用的参考资料。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资料,考虑到科技英语词汇较为生僻,句子结构复杂,文本篇幅较长的特点,教师应该在课前提供与词汇相关的教学资料,供学生熟悉词汇的基本意义以及在科技英语文体中的语境意义;针对较为复杂的长句,教师可录制关于长句解析的视频,形象生动地引导学生划分句子结构,化长为短、化整为零地攻克每一个复杂的长句;针对科技英语文本篇幅较长的特点,教师可以提供与文本主题有关的小视频或扩展阅读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科学逻辑,降低文本阅读的难度。教师也可以把所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结构等语法点制作成PPT,供学生课前预习。

最后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布置自学任务。相较于传统课堂的课前预习,翻转课堂的自学任务是在教师提供的视频和资料的帮助下完成的,是需要对完成自学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反馈的。由于课前学习任务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学生的个体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学方式,培养其学习兴趣。

2 课堂教学阶段

比起传统的教学形式,翻转课堂以课前的准备任务和自主学习为教学基础,以课堂交流互动作为学习的主要模式,在任务检查和交流互动中,不断激活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储备,并与教学内容整合成为新的知识体系,课堂方式更加多样,知识传递也更加有效。以科技英语课程为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教师可以制作单词卡片,通过进行单词拼读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课前单词预习的情况;也可以以趣味操练的形式将科技英语文本中较长的句子分解,并使表达的句意与教师准备的图片相互关联;还可以根据课前预习任务的设定进行分组汇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结构。

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是一个智慧共享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可以就课前准备过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以突破课程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疑惑,另一方面,课堂讨论可以汇聚集体的智慧,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小组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考虑到科技英语阅读文本的难度较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活跃程度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的任务,如有的小组负责课文结构的解析,有的小组负责文本主题的提炼和相关知识材料的搜集,而有的小组负责某个段落长句的解析等,使小组成员都可以积极参与到讨论任务的准备中来,各尽其能,以达到最佳的讨论效果。对于小组讨论中尚未明确的问题,教师可以查漏补缺地予以协调和引导,充分发挥课堂引导者的角色。

3 教学评价阶段

课后的教学评价可以准确反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科技英语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又可以包含总结评价和拓展评价两种方式。

总结评价即通过检查学生各个课堂环节的表现情况给予评价的方式,具体又包含四个部分的评价结果:课前准备阶段的完成情况、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和作业以及最终的期末检测,通过对各个环节设置比例权重,综合学生在课前、课中及课后测试中的综合表现。而拓展性评价的方式则更为多元和开放。学生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制作与文本中科学知识相关联的机械模型,或将文章主题知识拓展并录制成相关联的微视频,或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分享给班上的同学等。

课后评价环节是科技英语翻转课堂学习成效的良好检验,同时也是翻转模式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将所学知识强化并升华,而成绩较为普通的学生也通过这个环节将所学知识巩固和完善。

四 结语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呈现,有效地克服了传统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时间分配的矛盾和缺陷,为专门用途英语的课堂设计提供了启发。专门用途英语教师要不断探索各类课程在翻转模式下的课堂实践方式,设计出更为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环节,更好地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语言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英语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读英语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酷酷英语林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