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与虚妄

2020-12-04王佳琪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50期
关键词:回忆模糊性虚构

王佳琪

摘  要:石黑一雄的作品善于运用“碎片化的回忆”作为故事进行的线索。在故事中穿插旧日的回忆,同时随着回忆的展开,主人公的命运也被回忆改变,由此可以看出“回忆”是石黑一雄作品的一个重要题材。在回忆中,主人公对自己的记忆进行着自己喜好的编排,变成自己记忆的编剧。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已然是越来越模糊,于是在自欺的心理推动下,在原有记忆的基础上虚构了自己曾经模糊的、想要逃避的记忆,从而寻得心灵的慰藉。《上海孤儿》这部作品全篇建构在主人公的回忆中,通过虚构的回忆向我们展示主人公班克斯真实与虚妄下的人生。笔者将从回忆的真实与虚妄的角度下对《上海孤儿》进行解读。

关键词:石黑一雄;回忆;虚构;模糊性;《上海孤儿》

一、回忆的产生—对于创伤的还原

1.归属感的缺失

诺斯诺普·弗莱认为:“身份求索乃是文学的基本主题,经常以弃儿故事的形式表示出来。从摩西到超人,不过更普遍的形势是主人公的自我认识以及随后由此产生的命运逆转。”[1]童年的班克斯是孤独的,在上海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孤身一人回到了伦敦。为了掩饰自己局外人、异乡人的身份,班克斯会模仿其他男孩子流行的手势和语言,他想努力的融入到那些孩子中去。长大后的班克斯成为英国著名的大侦探,成功地跻身上流社会,但自己的内心仍然被缺失感和孤独感充斥着,所以他急切地想要回到上海,破解父母失踪之谜。只有找到自己的父母,他才可以摆脱自己多年的孤儿身份。小说的标题“孤儿”从狭义上可以理解为无父无母没有家的人,但从广义上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局外人,文化上的孤儿,既与旧文化疏离,又无法贴近新的文化。

2.安全感的缺失

“流亡是最悲惨的命运之一……意味着成为永远的流浪人,永远背井离乡,一直与环境对立,对于过去难以忘怀,对于现在和未来充满悲苦。”[2]孤儿的身份,漂泊的命运,有时会造成某些价值感的缺失。当这种缺失出现的时候,往往会使人带有一种更为强烈的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个时候主人公就会陷入自己的回忆中去,因为怀旧是对逝去时间最好的哀悼。班克斯对于过去的回忆是不完整的,他自动地忽略父母曾在楼梯上争吵的事情,虚构了家庭和谐的氛围,忽视了父母间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也正是为了安慰成长中缺乏安全感的主人公。石黑一雄采用怀旧与回忆的方式进行叙述,这既是对班克斯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疗伤的方式,即通过对过去事件的确定与不确定的回忆安慰自已由于缺乏归属感而造成的安全感的缺失。

二、回忆的方式——复杂的心理书写

1.真实与虚幻

班克斯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始终抱有自己的使命感。为了减轻自身的痛苦和不安,使情况看起来符合自己最初的期待,他采取想象、虚幻的方式来编造自己希望的假象,从而使自己得到满足和安慰。就好比小说中的另一位主人公莎拉,她也是一位孤儿,和班克斯一样,她不甘平凡,努力地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开始会觉得她趋炎附势、爱慕虚荣,“我一点也不甘心接受上帝的安排,把生命浪费在某个讨人喜欢、彬彬有礼,但在人格上一钱不值的人身上”,[3]最后她选择了比自己大很多的塞西尔爵士。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塞西尔并没有像莎拉想的那样“取得预期的突破性进展”,而是成为一名赌徒,终日混迹于上海的赌场,并且对莎拉大打出手,可以說莎拉不想丢掉自己的颜面,努力营造别人眼中的幸福。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都希望通过自己虚幻的想象来减轻自己对于现实的不满或是恐惧,但结果往往更让人伤心。

2.矛盾与混淆

当班克斯穿越火线去解救自己父母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受伤的日本兵。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的时候,班克斯坚定地认为他就是自己童年时最好的朋友哲。但其实并不是哲,只是当时的班克斯急于找到自己的父母,希望这个人是哲。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补偿自己童年时和哲一起解救父亲的愿望,当愿望落空的时候,班克斯也很快地觉醒。在他和哲重逢时,他告诉哲他在英国生活了很多年。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只有外国租界,它才是我永远的家”。[4]可是他在英国的时候,却努力地想要融入本地英国人的生活。这一系列的伪装让他觉得自己和这些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和有父母的人是一样的,以此来逃避自己不愿意面对的孤儿身份,进入矛盾混淆的境界。

三、回忆的终结——回归现实

米兰·昆德拉说:“一个小说人物,自然而然要面对这样的问题:自我是什么?通过什么可以把握自我?这是小说建立其上的基本问题之一。”[5]也就是说作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要尽力地创造出现实中没有的人物。但是任何人物都有其原型,正如石黑一雄和班克斯。他们都是从小和父母移居到别的国家,在第二个国家长大,并将第二个国家视为自己的第一故乡,但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孤独感和漂泊感,觉得自己好比浮萍,找不到真正的归属。

过去的都是逝去的。正如班克斯所说:“总之,一切都过去了。”从拯救一切的幻想与回忆中走出来的班克斯,对于现在和未来的自己有了重新地认识,在这场寻亲之旅中,他完成了对自己身份的重新建构,回归自我。而石黑一雄自己也通过小说的创作,完成了对自我的认识与承认。

参考文献:

[1]李厥云.石黑一雄小说主题与特色——解读《上海孤儿》[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李厥云.幻象的解构与重建——谈《上海孤儿》中的戏仿手法[J],工会论坛,2009年5月,第15卷(3).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北京师范大学沈阳附属学校

猜你喜欢

回忆模糊性虚构
虚构
虚构的钥匙
虚构
论迟子建抒情小说的散文化特点
地方文献专题资料搜集的实践片段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英汉数词的模糊性及其翻译策略
光影的情感魅力
从修辞学角度看汉诗英译的模糊对等
模糊性词语在修辞中的运用